都江堰水利工程是谁设计的
李冰,中国古代科学家,其身世和生卒年代已经无法详考。只知道约在公元前256年(秦昭王五十一年),李冰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此外还流传有他父子二人兴建都江堰的故事。
水利是农业的根本命脉,我们的老祖先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致力于水利工程建设和研究。于是春秋之际在中原地区建设了四大水利工程:河北漳水十二渠、关中平原郑国渠、安徽寿县的芍陂、四川灌县都江堰。这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要数都江堰,这是因为它至今基本上仍是当初原貌,李冰设计的都江堰,用今天的科学来分析,也仍然是无懈可击的。
都江堰是世界历史罕见的水利工程。
李冰采用人工的办法,在距离玉垒山稍远的江心,筑起一道分水堰,迫使岷江流到玉垒山前分成两股,让其中一股流人宝瓶口。在波涛汹涌的江中筑成如此的大堰,何其难也。当时用鹅卵石筑,石头太小,水一冲即垮;用开凿宝瓶口的大石块筑,投入水中,仍被冲得东摇西晃。李冰从多次失败的试验中,终于采用漫山遍野的竹子,编成竹笼,再装上鹅卵石,形成一个整体,一举获得成功。这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形成水利史上有重大意义的发明创造,一直为后来的水利工程所广泛采用,直到今天筑堤修堰时常用的“铅笼”,也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农田灌溉系统的杰作,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其规模之大,建筑之早和收益之宏,在古代世界是没有先例的。
都江堰由分水“鱼咀”、“飞沙堰”和“宝瓶口”三项主要工程组成。分水“鱼咀”是中流作堰,把岷江一分为二。东边是内江,是岷江的别流;西边是外江,是岷江的主流。“飞沙堰”是调节入渠水量的溢洪道,而“宝瓶口”是总进水口。李冰采用“分流守江,筑堰引水”的办法,使这三项工程互相依赖,互相调节,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设计周密、布局合理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灌溉、防洪和航运等多种效益。
都江堰以其高度的科学性和创造性的完美结合,一直使用了两千多年,灌溉了内江两岸的千里沃野,至今完好。因此李冰和他所兴建的都江堰受到无数中外科学家的一致赞誉。
都江堰是谁修建的
李冰父子。
李冰,战国时期的水利家,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建成后,蜀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千百年来危害人民的岷江水患被彻底根除。
两千多年前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也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在中国水利史上,而且在李冰斗想·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光辉的一页。它悠久的历史举世闻名,它设计之完备令人惊。
扩展资料:
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该大型水利工程现存至今依旧在灌溉田畴,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其以年代久、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建了一座李冰父子庙,称为二王庙。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在位期间,蜀郡郡守李冰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创建了都江堰这项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
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是谁主持修建的
都江堰是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
成都平原在先秦时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凿离堆,避岷江之害”,率众修建了都江堰这项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不仅成功消除了水患,还解决了农业的灌溉问题,成都平原从此变成享誉世界的“天府之国”。
扩展资料
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意义:
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建成后,蜀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千百年来危害人民的岷江水患被彻底根除。水利的开发,使蜀地农业生产迅猛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渠道开通,使岷山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
而且有名的蜀锦等当地特产亦通过这些渠道运往各地。正是由于李冰的创业,才使成都不仅成为四川而且是西南政治、经济、交通的中心,同时成为全国工商业和交通极为发达的城市。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在中国水利史上,而且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光辉的一页。它悠久的历史举世闻名,它设计之完备令人惊叹。
我国古代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颇为著名的还有芍陂、漳水渠、郑国渠等,但都先后废弃了。唯独李冰创建的都江堰经久不衰,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和运输等多种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致敬李冰工匠精神“礼遇”劳动者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