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大屋资料
你好!
郑家大屋,澳葡时期称文华大屋(葡语:CasadoMandarim),为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与卢家大屋同属岭南风格民宅。郑家大屋位于澳门龙头左巷,面对阿婆井前地。其建筑融合中西特色,现已列入澳门历史城区。
郑家大屋约建于1881年,由郑文瑞筹建,郑观应协助父亲兴建。其后,孙中山在中国香港西医书院学习时,常与郑观应在此议论时政,相讨救国救民的路径。在1894年,郑观应在此完成《盛世危言》,提出“富强救国”的思想;1907年,郑观应完成了《盛世危言后编》。1950年代的郑家大屋曾分租,高峰期曾住了70多户人,共300多人。约在1990年,有发展商从郑家后人收购了郑家大屋的屋权。自郑家后人迁出后,曾被多户占据。当中不少文物亦成为贼人的目标,以致破败不堪。自1991年开始,澳葡***已跟发展商谈判收购郑家大屋,可惜一直不成功。经多次磋商后,澳门***终于在2001年成功用「以地易地」的方式,接收了郑家大屋的业权。2005年,以澳门历史城区一部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自澳门文化局于2001年接管郑家大屋后,便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大宅进行修复工作。但由于大宅长期失修、亦曾遭严重破坏与大量僭建,这都增加了修葺难度。修复工程因应建筑物的原有结构,运用同类物料进行修复,尽可能恢复建筑物昔日面貌。郑家大屋于2010年2月中已完成整体修葺工程,全面向公众开放。
,参考:wh.mo/mandarinhouseDefaultx,
郑观应故居的介绍
郑观应故居位于广东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坐北朝南,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前后两进,中间天井加盖改为住房,面积约204.5平方米。1903年郑观应出资为其父郑文瑞而建。现故居门额镶嵌一块长2.35米、宽65厘米的石匾,楷书阴刻:“秀峰家塾”四字,落款:“光绪二十九年孟春立”。有灰雕、墙画。屋内保存有木雕镂空神楼、神台,并雕有人物、花鸟、狮子等,具有中山清代的雕刻艺术特色。屋内还存有:“奉旨出使暹罗查办事件”、钦命广西分巡左江兵备道两块木匾(已破损)。该故居现由郑福田代管和居住,保存良好。郑观应(1842-1921)是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负盛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实业家,中国近代史上改良主义的杰出代表,著有《盛世危言》。
郑观应故居的故居简介
郑观应故居位于三乡镇雍陌村,郑观应(1842-1921)是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负盛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实业家,中国近代史上改良主义的杰出代表,著有《盛世危言》。
郑观应故居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是郑观应和兄弟为纪念父亲郑文瑞去世10周年而修建,在青少年时代,郑观应曾在雍陌村跟随父亲学习四书五经。故居坐北向南,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前后两进。现故居门额镶嵌一块长2.35米、宽0.65米的石匾,楷书阴刻:“秀峰家塾”。屋内保存有木雕镂空神楼、神台,雕有人物、花鸟、狮子等,具有中山清代的雕刻艺术特色。在郑观应故居,有郑观应生平的图片展、可供游客观看介绍郑观应的纪录片及介绍郑观应思想的触屏信息台。“奉旨出使暹罗查办事件”、“钦命广西分巡左江兵备道”两块木匾为珍贵历史文物。2008年2月,中山市文广新局对故居进行了重新修葺,现已正式对外开放。中山市从2007年底投入巨资,维修三乡镇雍陌村郑观应故居。郑观应故居首次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中山新的文化景点。该处故居为青砖雕木的平房,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前后分为两进,进入第一道门是一个雅致的小庭院。
站在小庭院中抬头向上看,“秀峰家塾”四个金漆大字闪闪生辉,落款:“光绪二十九年孟春立”,这四个大字相传出自郑观应之手,保存完好。
步入郑观应故居的大厅,可以看到木雕镂空的神楼、神台,上面都雕有人物、花鸟、狮子等图案,古色古香,属典型的中山清代雕刻艺术。
郑观应故居的“秀峰家塾”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面积约204.5平方米。该处故居是郑观应的出生地,“秀峰家塾”则是郑观应在1903年出资,为他的父亲建造的。
过去该处故居一直都被郑观应的后人作为祭祖的地方,后来,因为郑观应后人众多而且比较分散,该处故居逐渐空置。
有一段时间,大队曾经将故居当作仓库,堆放队里的杂物。上世纪60年代初,郑家远亲郑福田因为自己家的房屋倒塌没有住处,便向郑观应的后人借住故居。
郑福田仍然居住在郑观应故居中,并代为看管故居。不过,当地政府已经在故居旁边另外盖好了房屋,郑福田搬出故居,方便故居修缮和开放。此次,中山市投入巨资维修该处故居,将更好地保留故居原貌,修缮完成后,郑观应故居将正式对外开放,首次与游人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