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袁隆平是哪里的人啊 袁隆平祖籍哪里
1、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
2、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共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12月1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市。
二、袁隆平祖籍哪个省
袁隆平(1930.9.7-)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4]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4-7][8]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使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他领导研究的超级杂交稻项目正朝着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顺利推进。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用3亩地产出 4亩地粮食,大幅度提高现有水稻单产和总产。中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3]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三、袁隆平的家庭背景是什么
1、袁隆平从事农业科学实验已经好几年了,课余在稻田边观察寻觅,已经成了他的一个习惯。
2、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大学生,袁隆平从1953年跨出西南农学院的校门,就被分配在安江农校任教。他初登讲台,教的并不是自己在大学所学的专业,而是俄语课。第二年起才被调到遗传育种教研组,担任植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等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
3、袁隆平发现那株不同寻常的稻穗的这一年,正好30岁,还没有结婚,过着简单的单身汉生活。他于1930年9月1日出生在北京协和医院。他的父亲袁兴烈先生祖籍江西省德安县,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做过县高等小学校长、督学,袁隆平出生时,他在北平的平汉铁路局当秘书。母亲华静女士生于江苏镇江的富裕家庭,在教会学校受过高中教育,做过小学教师。袁隆平在成长的岁月里,由于父亲工作地点的变迁,由于社会风云的变幻莫测,先后在北京、汉口、重庆、南京等地生活和就读,地理尺幅上的大跨度,许多重大社会事件的发生,在他的心灵世界和人生经验上,增添了可感可触的思考材料,丰富了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知识分子家庭环境和良好的教育经历,使他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兴趣爱好广泛,特别是擅长英语和游泳。这一切,促使他精神视野开阔,身体素质良好。
4、这个在大城市里长大并接受教育的青年,在偏僻的安江农校教师中,逐渐显示出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他特别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十余次没有成功,上百次地切。百余遍观察效果不理想,就上千次地实践,一直到得到满意结果为止。有的晚上,他独自呆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凌晨一两点都没去休息,空寂荒僻的校园里,实验室的灯光在静夜中弥散。
5、来自实践的感性认识与理论相结合,使他在课堂上讲解起来游刃有余,不受约束。备课时,他常常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多种问题,尝试不同的解答方案,找到容易为学生理解的一种。他讲课生动具体,富于启发性,很受学生欢迎。几年的教学实践,袁隆平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农校专业课教师。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