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郑成功的成就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郑成功成就简写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郑成功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一、东南抗清
1646年(清顺治三年,隆武二年)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
1646年(清顺治三年,隆武二年)二月,隆武帝(明唐王朱聿键)移驻延平府。三月,郑成功在延平向隆武帝“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后人称之为“延平条陈”),被隆武帝叹为奇策,封郑成功为“忠孝伯”,赐尚方剑,挂“招讨大将军”印。
在延平设军事指挥部、水师训练基地,巡守南平闽浙赣边关。八月下旬,郑成功辞别隆武帝,在延平闽江与清军战斗,“交锋不利,率师南下”。“遂密带一旅遁金门”,以“招讨大将军”之名举义旗于金、厦沿海一带。
二、收复台湾
1624年(天启四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1661年(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厦门出发,渡海收复台湾。
三、建立明郑
郑成功驱逐荷兰,收复台湾后,实行了以下措施: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首先是建立政权,废除荷兰侵略者的一切殖民体制和机构,他以赤嵌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府为承天府,县为天兴县、万年县。
天兴县管北路,万年县管南路。也在岛上设立了一个安抚司,专门管理这个地区的事务。从此台湾建立起与祖国大陆相同的府县制度。
四、开发宝岛
首先是积极推行屯垦制度,寓兵于农,以解决缺粮问题。郑成功在台湾大力推行屯田,这寓兵于农。几年以后军队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有余粮上缴给政府。其次是鼓励大陆沿海居民到台湾从事开垦。帮助高山族提高生产技术。
在郑成功父子的经营和台湾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台湾逐渐摆脱了落后状态,赶上祖国大陆其他富庶地区,成为祖国一座美丽富饶的岛屿。
五、推动台湾经济
郑成功利用台湾四面环海,对外贸易方便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在厦门时,他就经常派遣商船到东南亚各国进行贸易,到了台湾后,清朝实行“海禁”,不许大陆商船下海,郑成功更独占了海上贸易。
他继续和日本、暹罗、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等国家通商,把台湾的土特产,如鹿皮、鹿脯、樟脑、硫磺、蔗糖等外销国外,换回所需要的刀剑、盔甲和生活日用品。
海外贸易的发展活跃了商品经济,也增加了郑成功的财政收入。这些贸易措施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以至在郑成功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台湾经济与大陆逐渐同步发展。
郑成功的成就有哪些
主要成就:东南抗清,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创建明郑。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郑成功的事迹和取得的成就
1、事迹
(1)1624年(天启四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1661年(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厦门出发,渡海收复台湾。
(2)1646年(清顺治三年,隆武二年)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
(3)1646年(清顺治三年,隆武二年)二月,隆武帝(明唐王朱聿键)移驻延平府。三月,郑成功在延平向隆武帝“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后人称之为“延平条陈”),被隆武帝叹为奇策。
(4)1662年(康熙元年),郑成功攻下台湾后,四月遣使天主教意大利籍神父李科罗到菲律宾向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谴责其杀戮掠夺华侨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俯首纳贡,但西班牙人反而因此在马尼拉进行了第三次对华侨的屠杀。
郑成功闻讯大怒,决定挥师征讨,为华侨报仇。他一面抚恤安置从菲律宾逃到台湾的华侨,一方面组织筹备军队,派人暗中与在菲律宾的华侨联络,以便到时可里应外合,但尚未出兵,他得知儿子郑经在厦门跟奶妈陈氏通奸,郑成功勃然大怒,命部将郑泰杀郑经,郑泰因不忍而抗命。郑成功盛怒之下,又患疟疾,不久病逝。
2、成就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首先是建立政权,废除荷兰侵略者的一切殖民体制和机构,他以赤嵌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府为承天府,县为天兴县、万年县。天兴县管北路,万年县管南路。也在岛上设立了一个安抚司,专门管理这个地区的事务。从此台湾建立起与祖国大陆相同的府县制度。
郑成功率部进入台湾后,严以治军,下令不许骚扰高山民族,不许侵占高山民族的耕地。还大力提倡教育,在高山族居住区设乡塾,送子女入学者可减免赋税和徭役。
扩展资料:
郑成功的神秘死因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以台湾作为东都,将荷兰殖民者修筑的赤嵌楼改名为承天府,改热兰遮城堡为安平镇,北部设天兴县,南部设万年县,并在澎湖岛设安抚司,戍以重兵,完成一府二县一安抚司的行政规划。很快,郑成功在整个台湾建立了同祖国大陆一样的郡县制度,建立了行政机构。
郑成功以台湾为明王朝的复兴基地,并未僭越称帝,仅停留于“藩主”的地位。荷兰统治即将结束时,台湾的人口包括土著居民与移民共约10万有余,其中移民据推测有2万余人。郑成功的大军及其家属约3万,可以说是内地向台湾的最集中的一次集体移民。
郑成功没有闲情欣赏“乔木倚山望流泉”,相反由于人口激增,军队面临缺粮无米下锅的窘境,为此,一向治军严厉的郑成功处死玩忽职守的管粮官员,以维持军心。另一方面设法在本岛解决缺粮的燃眉之急。郑成功将荷兰东印度公司所有的“王田”没收,移作新政权所有的“官田”。
此外,对承天府与安平镇以及天兴县与万年县的文武官员,除了配给建官舍及兵舍所需之用地外,并按家属的多寡准许其取得必要的土地,称为“私田”或“文武官田”。至于驻在各地的部队,在不侵犯少数民族与移民所有土地的条件下,准予开垦土地,称之为“营盘田”(屯田)。
因而以南部为中心的农地开垦迅速扩大起来,粮食生产也因此而激增。这些农地开发与土地制度,因开启台湾的土地私有制度而引人注目。土地的私有制在当时的中国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关系。
当时,台湾的少数民族在荷兰殖民者奴役下,生活十分贫困,生产极端落后。郑成功在那里推广了大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从此,少数民族也同大陆汉民一样,使用牛耕和铁犁种田。1662年6月,郑成功病中第二次派人去金、厦,命令当地将官杀死郑经等家人,众将为难,最终再次抗命。此前世子郑经无行,种下乱伦的淫果。
郑成功反清复明的壮志未酬,结束了充满波折的生涯,享年38岁。他的死因有多种说法,最可信也是最笼统的说法是:郑成功在短短的3个月之内经历了许多让其气塞胸膛、怒不可遏的大事:供奉的旗号和精神支柱——南明永历帝在云南被吴三桂杀害;
降清的父亲、叔叔及几位弟弟等族人被清廷斩杀,祖坟被掘;郑经无行,众将抗命……这些负面因素引爆他易怒的个性,加重了他因水土不服所致的病情,最终急怒攻心,含恨而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郑成功神秘死因:父亲降清儿子乱伦被活活气死?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