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范文【3篇】
【#一年级#导语】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和唱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浸润美的熏陶、提高艺术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范文【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范文
教材分析《新年好》是一首英国儿歌,3/4拍子,F大调,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来临时欢欣鼓舞,互相祝福的心情。
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刚上小学,正处于转折阶段,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短的特点,发挥其、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的优点,通过动作、舞蹈把学生一步步引入课堂。
教学目标:
1、聆听《平安夜》,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宁静、祥和的情绪。
2、通过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新年好》,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祝福,并能背唱这首歌曲。
3、能编创简单的节奏。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新年好》,编创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交流感情。
二、聆听歌曲《平安夜》。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年吗?
生:喜欢。
师:中国的年你们已经过了很多次了,那你们知道美国、英国是怎样过年的吗?
生:不知道。
师:那好,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们。不过,我们得一边说,一边听一首英国歌曲。当乐曲听完后,小朋友们要说一说这首乐曲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情景?心情怎么样?(随音乐,听老师讲述平安夜的小故事。)
学生聆听后自由发言。带着对歌曲的了解,再听歌曲,感受乐曲的音调,并随着音乐轻轻做动作。
三、播放《龙咚锵》。
1、让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歌曲,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热闹、喜庆的气氛,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随着音乐起舞,通过红稠舞、秧歌舞边唱边表演,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3、让学生自由讨论中西方节日的异同,借此机会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
四、新歌教学。
1、第一次播放歌曲《新年好》,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首歌好听吗?好听在哪里?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反复聆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情绪和表现的意境。让学生在心里跟着歌曲录音唱。
3、学习歌词,特别要注意“祝贺”的学习。
4、跟着录音大声演唱。
5、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6、让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
7、再次播放乐曲,教师与学生共舞。
五、编创与活动:送贺卡
这是一个编创节奏的练习,以“送贺卡”的方式呈现。
1、学生之间可分组进行,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编创节奏图谱,由受到贺卡的一方读拍出来。
2、读拍准确,还要自创节奏回赠对方贺卡。
六、学生边听、边唱、边跳,在一片喜庆、热闹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篇二】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歌曲《布谷》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三拍子歌曲,并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感受、表现歌曲的能力。
3、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三拍子歌曲,并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提新学期要求。
二、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演唱了几首上学期学过的歌曲,再次体验了歌曲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有一位小朋友听到你们的歌声飞了进来——-演示投影。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新朋友。(生介绍,师做补充)你们愿意学一学布谷鸟的飞行动作吗?
1、师生模仿。教师选出与三拍子吻合的动作带大家一起做。
2、师放录音,生听歌曲,听后回答。(布谷鸟的叫声)
师:同学们听得非常准确,布谷鸟的叫声告诉人们春天到了,它的叫声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因此人们以它的名字为题编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布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节拍。加强对音乐的感受。
以布谷的叫声引出歌名学生容易接受。
三、感受歌曲:
1、师放范唱录音,生感受歌曲情绪。
2、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欢快地;愉快地等。
3、复听录音,生听歌曲内容,听后复述。
4。师放范唱录音,生用律动来感受歌曲的情绪。
5、师小结,并对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教育。
注重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加强德育渗透。
四、学唱歌曲
1、节奏练习:出示投影片
(1)学生边拍边读节奏
(2)按节奏读词。(如果生读有困难,师再示范)
(3)师加旋律,生演唱歌词。
2、熟悉歌词:
3、学唱歌词:
(1)采用模唱法学唱歌词(两遍)
(2)采用听唱法学唱歌词(两遍)
注意第二句歌词
4、齐唱歌词:
5、师纠正不足,并范唱,生模唱巩固。
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五、表现歌曲
1。、歌唱表现:
师:同学们,老师模仿两种布谷鸟的叫声,请你们听一听哪种声音更动听?
(1)老师用“布谷”两种声音演唱,生听辨。
(2)生选择演唱方法(第一种)。
(3)按选择的结果演唱、体会。
(4)师生共同讨论: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选择打击乐器:双响桶、碰钟、手铃、三角铁。
(2)选择伴奏方法:
a、xxx
b、xx
师:同学们,在“布谷”的后面有空拍,你们说一说加什么打击乐好呢?(生选择乐器:手铃)
(3)各乐器合作练习:
(4)师用钢琴伴奏,一组生用打击乐器伴奏,一组生演唱歌曲。
加强对歌曲的体验、感受,使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歌曲,从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三拍子歌曲特点。
四、课堂小结:
【篇三】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1、能积极参与《咏鹅》的创编与表现,大胆地展示自我。
2、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3、了解反复跳跃记号的用法,并能正确运用到音乐之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二)教学难点
创编表演,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1、欣赏图片——联想古诗。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会想起哪一首古诗来呢?(出示课件)
2、朗读古诗——体会诗意。
提问:诗中描写的是一只什么样的鹅?
教师总结: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的,诗中描绘了鹅在水中游水好戏、悠闲自在的情景。
二、明确目标
1、学唱歌曲《咏鹅》,回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鹅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
2、了解反复跳越记号的用法。
3、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三、效果预期
四、任务呈现
歌曲学习,深入体会音乐,初步感受歌曲节奏。
1、有韵律的朗诵《咏鹅》——区分歌曲两乐段不同节奏的歌词。
导言: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有韵律的朗诵这首诗,让诗中优美的白鹅游动起来。
学生活动:跟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来朗诵歌词。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朗读两种不同节奏的歌词。
鹅鹅︱鹅0︱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在歌曲伴奏中,律动朗诵《咏鹅》——体会音乐情绪。
导言:如果我们把这首诗插上音乐的翅膀,你们想想小鹅在湖面游水时会是什么心情?
学生活动:感受歌曲旋律,体会在音乐的衬托下,小鹅在湖面快乐游水的古诗意境。
五、自主学习
学唱歌曲,感受鹅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
1、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导言:下面老师就把这首歌曲送给你们,希望你们的小白鹅在湖面上快乐的游水。
2、练习歌曲中读白的节奏——学生掌握休止符的唱法。
提问:你们注意到歌曲中出现了小鹅的叫声吗?
(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它的节奏。
XXX|XO|
(1)练习读准节奏。(注意:休止符)
(2)师生合作演唱歌曲。(钢琴伴奏,学生只唱读白部分。)
导言:加入你们这些可爱的小鹅叫声后,湖面仿佛又游来一群小白鹅,正仰着脖子唱歌呢……
3、出示歌谱,聆听歌曲录音——复习反复跳跃记号。
提问:歌曲中一共唱了几遍这首诗?
请学生讲解歌曲中出现的反复跳跃记号,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4、分乐段学习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变化,唱准旋律。
(1)学习歌曲第一乐段。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听唱歌词,教师纠正音准。
教师引导学生听辨两个乐句结束音的区别。
(2)学习歌曲第二乐段。
导言:还记得小鹅的叫声吗?(学生演唱)听到小鹅的呼唤,远处又游来一群美丽的小鹅,看到这么多伙伴,小鹅兴奋极了,于是它又升高5度来演唱,表达它对新伙伴的欢迎。
教师引导学生听两个结束句旋律线的变化,用更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问题预设:每个乐句的结束音的音准,学生容易唱混淆。
解决方法:
分乐段进行聆听,演唱每乐句最后两个小节。在演唱时,教师用柯尔文手势提示学生每个乐句的结束音,并利用教学课件中“小鹅”游水的旋律线,帮助学生找到乐句间的不同结束音,从而唱准每个乐句。
5、学生随教师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根据学生演唱情况,进行纠错指导。
问题预设:
A、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节奏学生容易唱混淆。
解决方法:
提示学生在休止符出现的地方,闭一下嘴,或握一下拳。帮助学生唱准休止符,从而区分两个乐段的节奏区别。
B、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的旋律学生容易出现音准问题。
解决方法:
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师弹唱两个乐句,引导学生边聆听边对比两组旋律的区别,找出音高的不同,并跟琴演唱旋律,感受音高的不同,再巩固练习,完整演唱两个乐句。
6、随歌曲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三篇】精选
【篇一】
好朋友
教学内容: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和《口哨与小狗》,并尝试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
2、能够和大家一齐整齐地演唱并表演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
3、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和创编能力。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生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想象玩具兵的样子表演。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3、会边唱歌曲边自编动作表演,记住同学的名字,与同学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练声曲:1=C→F2∕4
12∣34∣5—︱54︱32︱1—‖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三、学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1、老师清唱、范唱歌曲。
2、学生跟老师学打节奏。
3、按节奏朗读歌词。
4、老师弹琴,学生跟旋律学唱歌词。
5、分组学唱。
6、全体齐唱歌曲。
四、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1、学生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
2、请个别学生上台表演,集体评价好在那里?
3、全体再次表演。
五、学生再次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出教室。
1、要求学生合着音乐走或跳。
2、要求学生听到乐曲中有小喇叭和大喇叭出现的声音时用动作表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生用听唱法学会歌曲,边唱边表演《拉勾勾》。
2、聆听《口哨与小狗》,学生随着乐曲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摘果子》的音乐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练声曲:1=C3/4
556∣553∣53—∣53—‖
小宝宝,睡觉了。lulululu。
三、学唱并进行歌表演《拉勾勾》。
1、老师自弹自唱歌曲进行范唱,学生聆听。
2、按节奏朗读歌词。
3、老师弹琴,学生用lu哼唱旋律。。
4、老师弹琴,学生唱歌曲。
5、老师弹琴,学生边唱歌曲边自编动作表演。
6、全班唱歌,请个别上台表演,集体评价谁表演得。
四、聆听并表演《口哨与小狗》。
1、学生听音乐,自由想象。谈谈自己的心情是很愉快,还是很悲伤。
2、个别提问音乐中有什么声音?
3、再次聆听音乐,鼓励学生随着乐曲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五、学生听音乐做律动走出教室。
放《口哨与小狗》的音乐,要求学生扮演男孩或小狗,随着乐曲表演走出教室。
【篇二】
《小蜻蜓》教案
课题:小蜻蜓总课时数:第1节
教学内容:1、歌曲:《小蜻蜓》及律动
2、综合训练:碰钟
3、欣赏:我是只小小鸟
骑竹马
教学目的:
1、学习用轻松柔和的声音演唱《小蜻蜓》,通过律动,使学生感受优美抒情的情绪,并教育学生保护益虫。
2、通过综合训练,认识碰钟并掌握其演奏方法。感知的时值。
3、感受两首不同情绪的乐曲,试着选择能为三拍子乐曲伴奏方式。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做律动
教学难点:感知的节奏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综合训练
1、认识碰钟
教师介绍碰钟:两个铜铃组成的打击乐器,发音清脆悦耳。
示范演奏姿势。再请生自己敲击练习。
提问:为什么有的敲击后会响,有的不会?
仔细观察得出:不要紧抓碰钟,要拿下面绳子的部分。
2、节奏练习:
①复习以前学过的节奏型和,并拍一拍。
②教师排击4条节奏中的一条,请生说一说老师拍的是哪一条?
③同学们,老师边拍节奏边说一句话,看谁学得快。
老师带领学生集体练习。
先说说那个音拍的最长,再说说这句话讲的是谁?(小蜻蜓)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蜻蜓》这首歌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请生说一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2、听音乐,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注意咬字要清楚。
3、教唱法学唱歌曲。
注意:唱足每个音的时值,不要唱的拖拉。
4、请生回想小蜻蜓的样子,它是怎样飞行的。
听伴奏乐,边唱边随着作律动。
四、欣赏
1、教师简介2首乐曲。
2、初听乐曲(2首一次听完)
请生说说两首乐曲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复听乐曲,请生分别用2种节奏随音乐为《我是只小小鸟》伴奏,并说说哪种节奏伴奏的效果好。
听《骑竹马》时,请学生模仿骑竹马的动作。
五、小结:
小动物们给我们带来了奇思妙想,欢乐时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呢?
【篇三】
一、教学内容:
1、感受与鉴赏:《荫中鸟》
《龟兔赛跑》兔子主题
《狮王进行曲》主题
2、音乐表现:歌曲《在动物园里》
3、音乐创造:歌曲《在动物园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描述动物的音乐,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通过歌曲的演唱与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三、教学重点:
进一步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四、教学准备:
森林背景图、动物卡片、打击乐器若干、线谱图、教室地面所拉的红蓝线谱。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今天是朱老师第一次和小朋友们见面,我们先来聊会儿天,好吗?
七天国庆长假刚过,在这七天里,爸爸妈妈有没有带你到哪儿去玩?
2、如有同学说到动物园,则顺势导入
如没有同学说到动物园,则老师自己介绍:
你们知道朱老师在国庆期间到哪儿去玩了吗?朱老师到上海动物园去了。动物园里可热闹了,有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威风凛凛的狮子、老虎,机敏活泼的小猴……真是太有趣了!你们想不想也到动物园去开开眼界?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小朋友到音乐动物园去游览一番。
(二)听赏、感知、表现:
1、听《荫中鸟》片段
①师:请小朋友竖起小耳朵,仔细听一听,动物园里是谁最先来欢迎我们?
②请回答正确的小朋友在森林背景图上贴上小鸟卡片
③师:你们能模仿小鸟的歌唱吗?
④师:你们知道刚才音乐中小鸟的歌唱声是用什么乐器发出的吗?
⑤出示竹笛,师简介并揭示乐曲名称。
2、听《龟兔赛跑》中兔子的主题音乐
①师:小鸟唱着欢乐的歌欢迎我们的到来,那就让我们继续前进吧!听,谁跑来了?
(放录音)
②说说乐曲的情绪是欢快的还是沉重的?
活泼、欢快、跳跃的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动物呢?
③请学生贴上动物图片,师揭示乐曲名称。
④师出示演奏乐器单簧管并作一简介
⑤请学生在音源中找出合适的打击乐器模仿小兔蹦跳
⑥请学生听音乐模仿小兔蹦跳,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
3、听《狮王进行曲》主题音乐
①师:小白兔把我们送到这儿就停止了,她说会有森林里的大人物来迎接我们,是谁呢?
(听音乐)
②请回答的小朋友贴上动物卡片
③师:你在其中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能模仿狮王的吼叫声吗?
④请学生在音源中找到合适的打击乐器模仿狮王行进
⑤请学生模仿狮王走一走,几名学生用鼓伴奏
三、演唱、律动、创造:
1、师:森林都来欢迎我们小朋友了,狮王一出来,森林里顿时热闹起来,小猴、小熊,小狐狸都来了。(边说边贴上图片)
动物园了真好玩,真好玩,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
2、集体演唱歌曲《在动物园里》
3、加声势节奏唱一唱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不错,那真好玩、真好玩一句除了拍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呢?
4、律动游戏:跳格子
①师:歌曲生动又活泼,好听的旋律都是由高高底低的音符组成的
(出示旋律线条谱)
②师:老师觉得光唱还不足以表达我们欢乐的情绪,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感?那就让我们跳起来吧!不过老师是有要求的,得看着旋律谱跳出音的高低来。
③师在地板的红蓝线上示范跳
④学生分组跳。
5、歌曲创作:
师:动物园里除了小鸟、小兔、狮王……还有谁呢?谁来唱一唱,贴一贴呢?
(师先做示范,大象鼻子真正长,真好玩,真好玩)
四、结束教学
师:同学们唱得真不错,可惜时间过得太快了,老师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和大家告别了。你们下次想到哪儿去玩呢?
好,那我们下次游玩再见!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范文(3篇)
【篇一】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范文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学生入室,师生问好
聆听《公鸡母鸡》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师生相互问好入室、律动唱《师生问好歌》
二、寓教于乐:
聆听,初步感受音乐形象
复听,以画线条、律动等方式表现音乐形象
1、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分辨公鸡、母鸡的叫声,乐曲开始是公鸡叫还是母鸡叫?
2、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画线条表示听到的公鸡、母鸡的叫声。
3、听乐曲:分别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表演。
聆听,辨别公鸡叫和母鸡叫
画线条
做律动
三、创造表现:
简介铃鼓及其演奏方法
分组讨论铃鼓的演奏方式,并为歌曲伴奏
1、认识铃鼓,并在教师的示范下学会演奏铃鼓的正确姿势。
2、把演奏铃鼓的方法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奏出短音?怎样奏出长音?
3、试着用铃鼓为学过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适?选一首让大家唱,并由几个学生用铃鼓伴奏。
认识尝试演奏为歌曲伴奏
四、表演《母鸡叫咯咯》
熟悉歌曲,感受音乐形象,学唱歌曲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母鸡为什么叫咯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向人们报喜的意图。
2、听音乐按节奏读词,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仔细聆听,按节奏念歌词,唱唱歌曲
五、响板及演奏方法简介,并进行编创与活动
简介响板及其演奏方法
分组讨论进行演奏
1、认识响板,由教师示范学习演奏响板的正确姿势。
2、分小组讨论响板的。演奏方法,交流演奏方法。
3、选择一种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认识
分组交流演奏
为歌曲伴奏
六、完美结课
师生相互再见
在《母鸡叫咯咯》歌声中出教室
唱《师生再见歌》出教室
教学反思:
《下蛋啰》是一首有民歌风的创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现了大母鸡生蛋的得意样子。
【篇二】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1、能听辨音乐,用动作来表现自己感受到的不同的动物形象。
2、通过欣赏,体会音色在乐曲中的作用,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难点
1、通过即兴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2、通过即兴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复习歌曲《在动物园里》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新授:
1、小朋友们注意听,有一只动物走过来了,是什么动物呢?你们听了音乐后告诉老师是什么动物?(放音乐)
2、学生听音乐后回答。
师:为什么说是这些动物呢?你是怎么感受到的?请你模仿狮子的'吼叫声,你能模仿它走路的动作吗?
3、象这种音乐的声音听起来很威武、雄壮,一般都是描写那些比较威武、凶猛、强悍的动物,比如狮子、老虎、狼、鳄鱼等等,这段音乐就是描写狮子的,名字叫《狮王进行曲》,(课件)描写了狮子威风凛凛的形象。下面我们再听着音乐,看看是不是听到了狮子的吼叫声?狮子叫了几声?
4、听音乐,学生模仿狮子走路和吼叫。最后一起说:我——是——狮子王!并要求学生最后造型定格。
5、美国有一部描写狮子的非常有名动画片,名字叫——《狮子王》,很多小朋友都看过,是吗?现在,我们来欣赏这部影片的第2部片段。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园里玩了一圈,在动物园里,我们欣赏了一首乐曲《狮王进行曲》,小朋友们玩得高兴吗?你们回去后把自己创作的歌曲唱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一起分享你们的快乐。
板书设计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
【篇三】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范文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能在音乐剧中表演《小青蛙找家》中担当一个角色,边唱边进行表演。
3、向学生进行爱护青蛙、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及音乐剧表演。
教学重点: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同等的表演机会,并体验到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教学难点:
注意引导学生用轻声念白,像唱歌一样念白。
教学准备:
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小青蛙的头饰、头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猜小青蛙的`谜语)
2、小青蛙是一道很好吃的菜吗?(不是),为什么?(因为它是专门捉害虫的,保护庄稼,是要受到人们保护的,我们都不要吃它)。
老师讲述小青蛙找家的故事。
二、教唱新歌
1、老师示范演唱、演示
2、采用全曲听唱法与分句听唱法相结合的方法教唱歌曲。教师教唱全曲时,可引导学生边听琴边击拍。如,第一拍击掌,第二拍双手拍腿,这样有利于学生较早获得歌曲的整体印象,把握念白部分的节奏,防止学生在较长的念白中越念越快。另外,念白时学生容易激动而导致喊叫式念白,注意引导学生用轻声念白,像唱歌一样念白。
3、老师讲述歌曲处理要求:
第一句描绘了几只小青蛙四处找家的情景,演唱时要唱得轻快活泼;第二、三句的念白时的声音要自然明亮,具有节奏的韵律,切忌喊叫。第四句表现了小青蛙找到家的快乐心情,要唱得亲切欢快,充满安全、幸福之感。
4、生根据老师讲的要求完整地唱两遍。
三、音乐剧表演: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同等表演的机会,将同学分成几个组,以分组表演为基本组织形式,每组5—8人一组,担任的角色由学生自报。
在一组学生中,由一个学生扮演妈妈,用头巾作妈妈的服饰,用小椅子作为“家”的标志。第一句,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青蛙以蛙跳动做出场;第二、三句各自作蛙跳动作向四面散开寻找“家”,青蛙妈妈则四处张望,呼唤小青蛙快回家;第四句小青蛙聚集到“家”的周围,然后与青蛙妈妈快乐的在一起。
在表演时,先安排各组自主表演,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自己创造角色,体验表演的乐趣;然后再相互观摩,分组论流表演,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在评价中要提醒学生观察表演者是否有情绪变化,即由焦急不安→快乐幸福。最后还可以进行分组自主表演,以此来观察学生通过观察评价,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效果。
四、小结、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