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的诗有那些
有《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饮马长城窟行》、《江南》、《上邪》等。
一、《战城南》
《战城南》系乐府旧题,属汉代《铙歌十八曲》之一,是一首民歌。这首民歌是为在战场上的阵亡将士而作。
诗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道出人民只是战争牺牲品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反对并诅咒战争的意愿。此诗以死者告语乌鸦、驽马哀鸣的奇思妙想抒发作者的悲怆之情,极富浪漫主义精神。
1、原文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声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2、译文
城南城北都有战事,有许多人战死在野外,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
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口中逃掉呢?”
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上徘徊哀鸣。
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那南北两岸的人民将如何交往?
无人收获庄稼你们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
怀念那些忠诚卫国的好战士,那些忠良将士实在令人怀念:
天刚亮他们就忙着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却未能一同回来。
二、《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全诗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1、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2、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看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三、《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行》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所作的《昭明文选》。该诗描写了一个独居的思妇梦想见到她远行的丈夫,而远方客人送来丈夫的书信。
其意仅是“加餐饭,长相忆”六字而已,体现了女主人公从痛苦绝望到惊喜激动再到失望平静的心情,表达了与丈夫别离的女主人公在家中“独守”的悲苦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该诗化虚为实,通过描绘实境(艺术创造中的实境),使所要表达的真挚而深厚的思想感情,从中形象而生动地显示出来。
1、原文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其中意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2、译文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
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四、《江南》
《江南》为汉代民歌,汉乐府作品。诗中大量运用重复的句式和字眼,表现了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诗歌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采莲人的欢笑。
1、原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五、《上邪》
《上邪》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这是一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之词。此诗自“山无陵”一句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情,充满了磐石般坚定的信念和火焰般炽热的激情。
全诗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新颖泼辣,深情奇想,气势豪放,感人肺腑,被誉为“短章中神品”。
1、原文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2、译文
上天呀!
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
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
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
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府诗
《汉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诗集》,乐府诗总集,南宋郭茂倩编,共100卷,是收罗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总集。乐府原意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汉魏、两晋的中央政府常常设有音乐机关,制定乐谱,采写歌辞,训练乐工。后来凡由乐府机关采写、配乐并演唱的歌辞就称乐府诗,也叫乐府。
乐府诗来源有二:一是从民间观风采集而来的歌谣;二是文人依曲谱创作的作品。《乐府诗集》收录了汉代到唐五代的历代乐府诗,以及汉以前的古歌谣。分为12类:(1)郊庙歌辞12卷;(2)燕射歌辞3卷;(3)鼓吹曲辞5卷;(4)横吹曲辞5卷;(5)相和歌辞18卷;(6)清商曲辞8卷;(7)舞曲歌辞5卷;(8)琴曲歌辞4卷;(9)杂曲歌辞18卷;(10)近代曲辞4卷;(11)杂歌谣辞7卷;(12)新乐府11卷。每一类又分若干小类。
《乐府诗集》所收集的诗歌,大多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因乐府旧题创作的诗歌。特别是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广泛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现实苦难和思想感情,如《陌上桑》、《东门行》、《战城南》、《孔雀东南飞》等,具有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艺术成就、表现方法、语言形象等都成为中国诗歌艺术的楷模和渊源。
全书各类有总序,每一曲有题解,对各种曲调及歌辞的起源和发展,做了考订,“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四库全书总目》)。每一题以古辞居前,历代仿作依次列后,对研究乐府诗的源流和发展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现有宋《四部备要》本、《四部丛刊》影印本、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据宋本出版的影印本。1979年中华书局重加校勘整理,标点重印,书后附有作者索引和篇名索引。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D-4ORYgY0SYiz1kMKIElQ提取码:pbwn
《乐府诗集》中有哪些名篇
1、《江南》——汉代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2、《上邪》——汉代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译文:上天啊,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3、《长歌行》——汉代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4、《陌上桑》——汉代佚名
节选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译文: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女儿,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于采桑养蚕,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钩笼。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行人见到罗敷,就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贪看了罗敷的美貌。
5、《孔雀东南飞》——汉代佚名
节选原文: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译文:孔雀朝着东南方向飞去,每飞五里便是一阵徘徊。“我十三岁就能织出白色的丝绢,十四岁就学会了裁衣。十五岁学会弹箜篌,十六岁就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但心中常常感到痛苦伤悲。你既然已经做了府吏,当然会坚守臣节专心不移。只留下我孤身一人待在空房,我们见面的日子常常是日渐疏稀。”
“每天当鸡叫的时候我就进入机房纺织,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三天就能在机上截下五匹布,但婆婆还故意嫌我缓慢松弛。不是我纺织缓慢行动松弛,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公婆难服侍。我已经受不了你家这样的驱使,徒然留下采也没有什么用处无法再驱驰。你这就禀告公公婆婆,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