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狮子山兵马俑(狮子山汉兵马俑的简介)

七月网3280

狮子山汉兵马俑的简介

1984年12月,在江苏徐州东郊的狮子山西麓发现了一组汉代兵马俑。经过考古人员的全面发掘,这支沉睡于地下两千多年楚汉军队撩开了神秘的面纱。狮子山兵马俑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共有博袖长袍的官员俑、冠帻握兵器的卫士俑、执长器械的发辫俑、足登战靴和抱弩负弓的甲士俑等10余种4000多件。狮子山兵马俑既是汉代的艺术珍品,又是徐州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不仅对研究汉代雕塑艺术有极高的价值,对于研究汉代社会生活、丧葬制度、军制战阵都有着同样的价值。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极品,见证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狮子山兵马俑(狮子山汉兵马俑的简介)

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楚王陵,这座楚王陵不仅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奇特的结构更是独树一帜,前所未有。墓中出土了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其中不少文物是国内考古首次发现。尤其珍贵的是,科学工作者根据墓中残留的楚王遗骨,成功地复原了2100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

狮子山汉兵马俑有什么交通工具

狮子山汉兵马俑交通指南:交通:乘5、49、58、60、605、606、608路车兵马俑站下

说到兵马俑,人们并不陌生,秦始皇兵马俑的出现使这一历史文化遗迹变得神奇、伟大和家喻户晓,相比之下人们对汉兵马俑的熟知程度就有限了。汉俑与秦俑究竟有何区别?

1984年12月,在徐州东郊狮子山西麓,发现了埋藏于地下二千多年共计四千余件的西汉彩绘兵马俑。这支象征着卫戍楚王陵墓的部队分布于六条俑坑:一、二、三号俑坑呈东西平行排列,每条长27米,宽3米,间距5米,坑内各有一个步兵方阵和一个车兵方阵,每坑约有陶俑1400件;三条俑坑的东端有一条南北方向的警卫俑坑,出土了数十件陶俑;在西北125米处,还有五和六号坑,坑内有少量的骑兵俑和陶马。这些俑坑俨然是一支布局紧凑、合理的地下军阵:三列主力纵队分为两列,前列是排列密集的步兵前锋,后面是浩荡的车兵方阵,在主力“锋”阵中间的制高点处,站着四匹膘肥体壮的战马,其后站着一位形象威仪的将军俑,它是这支部队的指挥官,身后簇拥着一队甲士俑,构成军阵地指挥中枢;距主阵右侧不远处是由两条骑兵俑组成的轻骑兵方阵,形成军阵的右翼,古代军阵锋、本、卫、翼的战略思想在此得以充分体现。徐州汉兵马俑兵种齐备,计有步兵俑、骑兵俑、车兵俑、甲胄俑、弓弩手俑、御手俑等,集中反映了西汉初年分封在徐州的楚王国军队的整体建制,而步兵与骑兵同在,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军事战阵由步兵战阵向步骑发展的演变过程,其承前启后的军事思想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发展史有重要意义,对于军事爱好者而言,也能获益良多。

驻足俑坑前,第一个印象是它的确不似秦俑高大威猛,但定下神来仔细端详,从心里竟情不自禁地涌起赞叹之情!这些陶俑或圆睁双目或眉宇紧锁,或张口呼号或含情脉脉,或忧伤悲戚或肃穆思考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遥想当年,一团普普通通的泥巴,在工匠灵巧的双手下,被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千年之后,仿佛站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陶俑,而是一支活生生的队伍向你走来,历史和现境在你面前浑然一体了。

大凡参观过秦兵马俑,一定会被秦俑高大壮观的场景感染。诚然,秦俑给人一种写实主义的奔放雄浑的力量之美,但任何艺术的发展都是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汉兵马俑在继承了秦俑风格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由写实转变成写意,它不太注重人物线条比例是否准确,而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汉代的能工巧匠们以生活为蓝本制作的这些陶俑,继承了我国传统雕塑艺术风格又融和了楚文化的神髓,拙扑中见含蓄,情趣中见真意,耐人回味!

狮子山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狮子山兵马俑的雕塑艺术,是在继承前人艺术成就基础上的创新之作。如果说秦俑是以秦军体魄健壮高大、装备齐全的将士为模特,以写实的手法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的话,那么狮子山兵马俑则是楚国雕塑艺术家以写意手法创作出来的艺术珍品,它更重视传神和表现复杂的感情。更重要的是,狮子山兵马俑的制作方法是模制,向模具化的制作前进了一大步。

根据邱永生等人的研究,狮子山兵马俑的基本制作方法是:首先以手工雕塑出各种俑类的母模,然后按照母模分部位制作分模,再依模制作俑坯,而后把各部位粘接成形,并修整定型,阴干后入窑焙烧,出窑后施彩,把头和身躯组装起来,成为一件完整的陶俑。

狮子山兵马俑绝大部分是头身分别烧制的,也有一部分是把头和身体用湿泥粘接后再入窑。其中马俑的制作工艺已经十分成熟,令人赞叹。由于马的体型较大,结构也相对复杂,所以被当时的工匠们分为头颈、身躯、四肢、尾以及双耳等部分分别模制后组装。马的眼睑和鼻翼十分传神,显然经过了精心修饰;嘴角部分有圆形穿孔,以示穿衔;马的身躯比较厚重,所以被分为左右模分别烧制,在腹下留有椭圆形孔,手可以伸进去,孔边有清晰的指捺痕。这个小孔作用很大,它可以保证在高温焙烧下俑坯不爆裂和变形。在身躯与四肢的结合处,都留有预先设计好的结合平面;马腿多制成实心,但腿的上部,也有中空或上端留有凹窝。

当这一件件肃穆威仪的兵马俑出现在眼前时,时光仿佛瞬间回转到了两千多年前,两军对垒的肃杀之气也迎面扑来。应该说,狮子山兵马俑的创作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那稳健肥硕的马俑,足智多谋的官吏俑,矫健英俊的立式俑,威严肃穆的甲胄俑,憨厚质朴的发俑,机智敏捷的警卫俑,无一不凝结着创作者们的艺术匠心。通过眼、眉、嘴、鼻的微小变化,刻划出各种栩栩如生的不同神态,表现出丰富的情感,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官吏俑是这批陶俑最成功的佳作之一,他们给人以足智多谋、沉着冷静、审时善断的感觉,大有身经百战、胜利在握的军事指挥家风度。

在士兵俑中,尤值一书的是甲胄俑。他们头戴风字盔,身披铠甲,威风凛凛,在仅露出20平方厘米的面部,雕出眼、眉、鼻、嘴等部位,面型丰满,五官均匀,威严肃穆,充满锐气。

在狮子山兵马俑中,有相当数量身背箭服的弓弩手。《孙膑兵法·势备》中说:“何以知弓弩之为势也?发之肩膺之间,杀人于百步之外,不知其所道至。故,弓弩势也。”弓弩不受地形限制,可杀人在百步之外,是一种远射程的冷兵器,几乎任何兵种也都可以应用。这批弓弩手,身穿战袍,足登快靴,气概不凡。

狮子山兵马俑,从整体来讲,显得比较拘谨,基本没有大动作的实战姿态,各类俑的职能多是通过手的各种姿势变化显现的。这些俑表情多深沉肃穆,特别是那咧嘴欲哭的发辫俑群体,表现出阴郁深沉的情感,这就凸现了塑造这支队伍的主题思想。但是,在俑群中,也有少量表情明快者,这当与匠师们不同的境遇有关,作品中也难免融进了匠师们自己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