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保安族文化网(保安族文化网站有哪些)

七月网4510

一、保安族有什么独特文化

1、保安族绝大多数人能唱民歌“保安花儿”。这种民歌独具一格,分“保安令”、“脚户令”、“六六三”等曲调,即兴编词入唱,优美动听。是保安族独具一格的民歌形式,绝大多数人都能随口吟唱。名曲有《恭喜曲》、《舍我阿哥是万难》、《青溜溜的青》等,深受喜爱。

保安族文化网(保安族文化网站有哪些)

2、造型艺术较丰富,妇女擅长剪纸,家庭木制用具、器皿及保安刀把上刻有十分别致的花纹或绘有色彩绚丽的图画。

3、保安族的舞蹈节奏明快,急促豪放,舞姿轻盈、刚健,既有蒙古族舞蹈的古老传统,又巧妙地吸收和融合了汉、藏、回、撒拉、土等民族舞蹈的形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传统舞蹈主要有《克依卡哈德》、《保安腰刀》等,表现了保安人的乐观豪放。

二、一个带刀的民族:保安族文化

1、在保安族众多的文化中,佩带腰刀也成为了他们的特色之一,保安族的腰刀具有非常浓重的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从保安族腰刀上的纹饰可以看出他们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对于保安族的腰刀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保安族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

2、保安腰刀与藏刀,蒙古刀齐名,是保安族人民的传统工艺品。它不仅是生活用具,也是别致的装饰品和馈亲赠友的上乘礼品。因此,深受西北各族人民的欢迎,在阿拉伯国家也颇有名气。

3、保安族居住在甘肃省临夏境内的积石山县大河家。现有人口11000多人,信仰伊斯兰教。这里水草肥美、林木葱郁,泉水潺潺。据说是大禹治水的源头。生产保安腰刀,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期腰刀是没有鞘的木头把子,后来发展成牛角把子,但是。造型、刀口、式样仍然不够理想。

4、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工巧匠们带着各自的“绝招”,在一起不断切磋打刀技艺,对于造腰刀的复杂工艺过程,像设汁、锻打、粹火、锒嵌、砸铆等等,都有了新的突破。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场开放,给保安腰刀打开了销路,商业、外贸部门不断订货,把保安人忙得更是应接不暇。

5、保安腰刀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比较着名的腰刀有:“什样锦”、“什样锦双刀”、“雅王其”、“波日季”、“一刀线”、“双落”、“满把”、“扁鞘”、“蒙古刀”、“哈萨克刀”、“鱼刀”等等。刀面上,分别镌刻着手、龙、梅花等各种图案,这是区别腰刀的不同风格、不同式样的主要标志。其中,最漂亮的还数“什样锦”。

6、这种腰刀造型优美,线条明快,装璜考究,工艺精湛。最引人注目的是腰刀的把子。五光十色的把子,多彩瑰丽,用鲜艳的什样锦镶嵌而成。金黄、翠绿、湛蓝、澄紫、黛黑、银白、桃红……五彩缤纷,并夹有朵朵梅花。银白色的刀鞘,包着三道枣红色的铜箍,分外璀璨夺目。刀鞘上端,有个小孔,插着一把铮亮别致的紫铜环子,拔刀出鞘,刀锋闪闪发亮,寒光逼人。

7、刷、刷、刷几下子,可把铁棒削得火星闪烁,铁屑飞溅。而刀口不缺,刀刃不卷,仍旧锋利无比,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削铁如泥”吧!保安腰刀还有一个特点,如果试刀锋,可从头上锊下几根头发来,把其中一根头发横放在刀刃上,只要轻轻一吹,头发立刻断了;接着又吹第二根、第三根……每根都是瞬即断为两截。这种腰刀还可以用作宰牲和餐具,削吃羊肉,更是方便、卫生。

三、保安族文化 保安族语言文化简介

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保安语是保安人的重要交际工具,但大部分保安人也懂得当地的汉语。保安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同一语族的东乡语、土族语、东部裕固语以及达斡尔语有一定关系,是蒙古语族中具有个性的语言。保安语分大河家、同仁两种方言。约有四分之三的保安族人使用本民族语言。

现代保安语(以大河家方言为代表)有十一个元音、二十六个辅音。其主要特征是:语音方面,存在着与中世纪蒙古语词首[h]相对应的[h]、[f];词尾保留有短元音。词首元音和词首音节脱离现象比较突出。元音和谐现象不复存在。这是我国阿尔泰语系诸语言中已知的唯一的没有元音和谐的语言。

在词汇方面,保安语还保留着中世纪蒙古语里曾经使用一些古老的语词,而这些语词在现代蒙古词里已经不再使用,或仅在个别方言土语里继续使用着。汉语借词约占保安语常用词的40%以上。借词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日常用语、基本词汇、新词术词等。

此外,不同地区的保安语中还不同程度地借用了藏语词语。

青海同仁地区保安语中的藏语借词较多,约占保安语词汇的42.6%,借词范围有日常生活用品、动植物名称、行业称谓、佛教用语待。

这些藏语借词,在词义方面大多与原词相等或接近,少部分借词虽在使用时发生了变化,但词义之间仍保持着某种联系。保安语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突厥语借词,即使在信仰佛教的土族所操的保安语里,也有突厥语借词。可见突厥语借词在保安族东迁之前,居住在青海同仁时期已经借入。

关于保安族文化网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