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八大山人有几人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八大山人有几人以及八大山人有几个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八大山人到底是几个人
八大山人是一个人,指的是朱耷。
朱耷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
其弟朱道明,字秋月,也是一位画家,风格与乃兄相近,而且还要粗犷豪放。他的书画署名为牛石慧,把这三个字草书连写起来,很象“生不拜君”四字,表示了对满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
他们两兄弟署名的开头,把个朱字拆开,一个用“牛”字,一个用“八”字。这样隐姓埋名,可谓用心良苦。
扩展资料:
朱耷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内北竺寺、普贤寺等地。僧友澹雪为北竺寺方丈,与朱耷交谊很深。澹雪亦善书法,性格倔强,后来因触怒了新建县令方峨,说他“狂大无状”、被抓进监狱,死在狱中。
澹雪死后,北竺寺不久被毁。这段时间,朱耷外出云游,访友作画,画作颇多,这是朱耷创作旺盛时期。最后在南昌城郊潮王洲上,搭盖了一所草房,题名为“寤歌草”。
当时诗人叶丹曾作《八大山人》诗一首,描写他在这里的生活情况,“一室寤歌处,萧萧满席尘,蓬蒿丛户暗,诗画入禅真,遗世逃名志,残山剩水身,青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大山人
传说中的八大山人有几个人
传说中的八大山人是一个人,指的是朱耷。
朱耷1626年在江西南昌出生,号八大山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
扩展资料:
朱耷的绘画成就的巅峰时期,是在他六十岁以后,以八大山人为号之时。八大花鸟画最突出特点是少,用他的话说是廉。
这个少不仅指对象少,同时也指用笔少。八大山人的画作,时常出现一条鱼,一只鸟,一只雏鸡,一棵树,一朵花,一个果,甚至一笔不画,只盖一方印章,都是一副完整的画作。
他这种化繁为简,惜墨如金,经过他的巧妙构思,最终却能以少胜多,意境深远。其次在绘画主体的形象方面。
朱耷追求变形,而他的变形还不是简单的变形,而是追求形与趣、与巧、与意的紧密结合。所以观八大山人的画作,往往都能求得不同的见解与感受。尽管他的对象极少,但是却不会让人绝对单薄寂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耷
八大山人有几个人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是一个人。
朱耷(1626年—约1705年),原名朱统𨨗,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时释名传綮,汉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明遗民。
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早年书法取法黄庭坚。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作品风格
八大山人善画山水和花鸟。他的画,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他的一花一鸟不是盘算多少、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及是否用得适时,用得出奇,用得巧妙。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