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婴儿受到惊吓会自愈吗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婴儿受到惊吓会自愈吗以及婴儿受惊吓几天能自愈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大人吓着了,能自己恢复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一些意外情况出现,比如交通事故或者天灾人祸等等,这时候可能有的朋友心理比较脆弱,因此很容易被惊吓到。不过,很多朋友被惊吓到之后可以自我进行调节,一般缓一会就没事了,对于心理比较脆弱的人来说,惊吓就需要及时处理才行。那么,大人惊吓到了怎么办?
调节兴奋和抑制过程
睡眠不好的一个最核心的原因是兴奋抑制失调。我们的大脑有两个基本的活动过程,一个是兴奋,一个是抑制。当人过度兴奋之后,往往会导致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紊乱。结果就是该睡的时候睡不着,不该睡的时候,精神却又提不起来。所以,从根本上讲,要想让睡眠得到彻底的改善,就要从调节兴奋和抑制过程来进行。怎么做呢?有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是要增大身体的运动量,人在睡不好的时候多不愿运动,以为可以通过减少运动来补充休息,其实这是错误的,运动本身对大脑的活动来说,其实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同时身体运动时会增强大脑负责运动的区域的兴奋程度,兴奋过后就是抑制,白天有了足够量的躯体运动,晚上就会自然地诱发睡意,让你比较容易地进入梦境。运动有多种形式,有健身房里的器械运动,有操场上的长跑运动,还有娱乐健身兼备的比赛性的竞技运动。不论哪类运动,都有效果,但如果你想要在短期内作用明显,从临床经验看,可以多进行一些需要至少两个人参加的竞技性的运动,比如说找个人一起来打打乒乓球什么的。在进行这类活动时,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这种快速的运动还可以让你转移注意,让你没有时间想那些不顺心的事,再加上运动过程中脑干受到良好的刺激,会分泌一些让人愉悦的内啡肽,运动后你的心情会明显地愉快起来,因而可以更有效地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
最后是提高白天的兴奋度。也就是白天不能睡,要多兴奋兴奋,让白天兴奋够了,晚上累了,也就自然会诱发出抑制活动,让人睡着了。这里有一点要特别强调,也是很多睡不着觉的人经常犯的错误,那就是晚上睡不着时,会在白天补,结果,白天睡着了,但睡得不好,到了晚上,该正常地睡了,却由于白天已经睡了,这会儿又睡不着了。如此就加重了失眠的程度,造成了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是很多人长期睡眠状态不易改善的根本性原因。所以,应该努力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白天不要睡太多,晚上再睡,白天兴奋够了,晚上自然就会诱导出抑制,睡眠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惊吓过度后导致的神经衰弱能自愈吗
因为是由于惊吓造成的,所以只要这个惊吓过去,同时进行自我调节就可以自愈,神经衰弱自我调节的方法:
1.学会自我调节,加强自身修养,以适当方式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快和抑郁,以解除心理压抑和精神紧张。家人及周围的人要努力给其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使其生活得轻松、愉快,减少思想负担,有利早期治愈。
2.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知识才能、社会适应力等要有自知之明,尽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或避免从事不适合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的活动,好高骛远,想入非非,杞人忧天,为了名利和地位而费尽心机都是不好的。
3.培养豁达开朗的性格:自己的脾气、性格一旦形成,一朝一夕是很难改变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对培养良好的性格有心有意,良好的性格自然会对你有情有义。
4.提倡顾全大局:遇事要从大事着想,明辨是非。如处理人际关系时,提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相理解、体谅,是防止人际关系紧张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处理家庭关系、同事关系、邻里关系或上下级关系时,尤应如此。
5.善于自我调节,有张有弛:对于工作过于紧张。过于繁忙,或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以及生活压力很大的人,都有必要自我调节,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这样做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高分挥泪跪求小儿夜惊解决办法!
小儿夜啼定惊安神
夜啼是指小儿白天一切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者小儿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哭啼的一种疾病。
引起小儿夜啼的原因很多,如发烧、受惊吓,虫证、口疮、饥饿以及尿布潮湿等等。其中有些是小儿的一种正常反应,有些则是病态。对于因饥饿或尿布潮湿引起的小儿夜啼,应及时发现,并在吃奶及换尿布后,夜啼即可停止。也有一些小儿有夜间点灯睡眠的习惯,当关灯后便啼哭不止,复开灯则哭自止。这是由于家长常在夜间工作,又不能将小儿分屋而眠。无意中产生的小儿不良习惯。应逐步将室内灯光调暗,让孩子慢慢习惯灯光的变化,最后关掉电灯。
对于因病引起的夜啼,要祛除病因则啼哭自止,中医认为引起夜啼的病因无外乎寒、热、惊三个方面。
寒证:是指感受寒凉,如夜间小儿踹被露腹而眠,腹部受寒而痛,所以小儿啼哭。此时,家长若用手掌平放在小儿腹部会感到小儿腹部十分寒凉。最简单的治疗办法是将热水袋放在小儿腹部热熨,注意热水袋中的热水不可过烫,以免烫伤小儿皮肤、也可将大粒食盐炒热装在布袋中,放在小儿脐腹部,同样不可过热。可起到驱寒温中止痛的效果,痛止则啼自止。中药可选用乌药散.方中有乌药、白芍、香附、高良姜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中药。治疗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预防,夜间要勤给小儿盖被防止受寒。
寒又指小儿饮食寒凉,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分冬夏春秋,各种冷饮随处可买,小儿不知冷暖,喜食寒凉之物,所以常常造成寒凉食品伤及小儿脾胃,中医认为:寒则收引。所以寒伤脾胃常导致胃肠痉挛而痛,故而小儿哭啼,尤其是夜间。天气亦冷,内寒外寒合而为一,因此,小儿哭啼更甚,且睡眠不安。此类型的治疗从饮食上应注意少食或不食寒凉之品,特别是在春秋及冬季应避免食用冷饮及冰糕食物。中药亦可选用乌梅散、附子理中丸、虚寒胃痛冲剂,良附丸等药。
受寒的病人常常伴有气滞,而见腹胀的症状,以手敲腹可“澎澎”作响,此类病人可在药中加入行气之品如:木香、香附、香橼、砂仁、陈皮等药。
热证:小儿为阳盛体质,有些疾病虽感受寒邪,亦可郁而化热。所以小儿多火热之病,从生理上而言,小儿心有余,肝有余,也就是说,小儿常见心肝经之热,热扰心神故小儿烦躁不安,见灯火而啼,其啼哭之声多响亮,口中有热气喷人,面目红赤,哭而有泪,踹被舞拳而有力,从时间上来看,热证哭啼以上半夜为主,寒性夜啼则以午夜后为多。
对于热证的夜啼,多主张应用清心解热之品如:导赤丹加减:常用竹叶,莲心,生地黄,木通,甘草梢,车前草,炒栀子,灯心草等药物,配成汤剂水煎服,本型关键是热,所以叫选用一些清热的饮食也可达到治疗的目的。绿豆汤、莲心莲肉粥、竹叶荷叶粥,小儿七星茶等:对于食多滞阻胃肠而导致心胃热盛者,可用焦三仙煮水而饮之,一消食滞,二清冒火。小儿心经有热其尿常常黄少,因此要鼓励小儿多饮水,利小便去心火,还要通大便去胃肠之火,所以在清热药中常配用生军或熟军、元明粉等通腑泻下之品.要注意通下药宜适可而止,不可久用。有些家长自认为小儿有火,大便又干所以经常使用泻下药物,初用效果尚好,但不用大便仍然不通。孰不知小儿大便最初可能为实热,但通下之药用久,会损伤小儿脾胃,脾胃失调也可致大便干结数日一解。此时再用通下药就会更伤脾胃,而加重大便干。小儿热性夜啼也是一样,有热应清热,但不宜久用,热去则啼止,药亦应停用,再用则损伤入之正气,损伤脾胃之气,夜啼可复至。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各个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很不完善。所以,每当小儿突然受到惊吓之时就会出现心神被扰,而见夜里突然惊叫啼哭、睡卧不安、易惊易乍,似见异物,面色发青,两目发直呈惊恐之状,唤之不醒。第二天醒后,问他昨夜之事,小儿浑然不知。此为小儿受惊吓所致,因此治疗宜选用一些镇惊安神之品,如生石决明,生牡蛎、灵磁石、钩藤、蝉衣、生地、黄连、甘草、柏子仁、枣仁等药物。中成药可选用朱砂安神丸,琥珀抱龙丸,较小的婴幼儿可用牛黄抱龙丸,朱砂有毒服用时应注意不宜过量,亦不可久服。
小儿饮食不知饥饱,喜爱之食多饮多餐,一不留神便吃多了,到了夜晚胃脘过饱,自然感到不舒,胀闷不消化,睡眠自然不安而啼哭。中医称之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为饮食失调所致,严重的病人夜间常出现呕吐或腹泻。一般在吐泻之后,病人自觉舒服许多,此类患儿应把治疗重点放在消食导滞,食滞一消则夜寐自安。常用药物有焦楂、神曲、麦芽、内金、枳壳、枳实、陈皮、厚朴、佛手、砂仁、钩藤等药。中成药可选用山楂丸、消食丸,导赤丹,加味保和丸等。总之小儿夜啼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祛除病因则啼止神安。
小儿夜啼
小儿夜啼是指小儿白天如常,但入夜蹄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常用的有效临床偏方
如下。
[方一]
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
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人粳米同煮为粥。
本方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有效。
[方二]
花椒15克,干姜30克,大葱一握。将3味同捣如泥,把锅烧热,3味同炒,边炒边浇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部,每晚1次。
本方对小儿夜啼有效。
[方三]
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日数次。
奉方适用于心火炽盛所致小儿夜啼。
[方四]
黄连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将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兑人乳汁中调入食糖。
本方适用于小儿心经有热,夜啼不安。
[方五]
淡竹叶3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淡竹叶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冰糖,煮粥。早晚各1次,稍温顿服。
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之夜啼。
[方六]
钩藤6克,乳汁100毫升。将钩藤水煎15分钟取汁30毫升,入乳汁中,食药乳,每次20-30毫升。
本方适用于小儿惊骇啼哭。
[方七]
蝉蜕9克,鸡内金15克。将2味微火焙脆研成极细末,每次1克,日3次。
本方适用于小儿夜惊啼哭。
[方八]
葛根5克,蜂蜜适量。葛根研粉,开水冲泡,加入蜂蜜饮服。
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有助于小儿安睡。
[方九]
大茴香、小茴香、锦文大黄各10克,面粉60克。将药研成细末,加入面粉及水,做成3个小饼,外敷肚脐处,上加热水(以小儿能承受为度),每日早、午、晚各敷1次,3个饼交替使用,连用3天。
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
回答者:xingxing1120-经理五级1-1019:03
--------------------------------------------------------------------------------
小儿夜啼是指小儿白天如常,入夜则经常啼哭不眠。患此症后,持续时间少则数日,多则经月。本病多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幼儿。啼哭是婴儿一种本能性反应,因为在婴儿时期尚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哭”就是表达要求或痛苦的一种方式。如饥饿、口渴、衣着过冷或过热、尿布潮湿、臀部腋下皮肤糜烂、湿疹作痒,或虫咬等原因,或养成爱抱的习惯,均可引起患儿哭闹。这种哭闹是正常的本能性反映。有些疾病,如佝偻病、虫病、外科疾病等也可引起婴儿啼哭,均不在本节讨论范围。预防除加强日常护理外,饮食应以乳类、粥食为主。
中医治肌无力肌肉萎缩!
让口腔溃疡不再复发
谈甲亢病的防与治治疗皮炎、湿疹、荨麻疹
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常因脾寒、心热、惊骇、食积而发病。(1)脾胃虚寒,症见小儿面色青白,四肢欠温,喜伏卧,腹部发凉,弯腰蜷腿哭闹,不思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缓,指纹淡红。治宜温中健脾。(2)心热受惊,症见小儿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口鼻出气热,夜寐不安,一惊一乍,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安神。(3)惊骇
恐惧,症见夜间啼哭,面红或泛青,心神不宁,惊惕不安,睡中易醒,梦中啼哭,声惨而紧,呈恐惧状,紧偎母怀,脉象唇舌多无异常变化。治宜镇惊安神。(4)乳食积滞,症见夜间啼哭,厌食吐乳,嗳腐泛酸,腹痛胀满,睡卧不安,大便酸臭,舌苔厚腻,指纹紫滞。治宜消食导滞。
方1生姜红糖汤
组成:生姜10克,红糖15克。
用法:生姜切片,加适量红糖,水煎服。
功效:温中散寒。
主治:小儿脾胃虚寒夜啼,大便溏泄,腹中冷痛者。
来源:民间验方。
方2葱姜汤
组成:葱白5段,生姜5片。
用法:共煮水喝。
功效:温中除寒。
主治:小儿脾胃虚寒夜啼,纳差便溏,腹痛喜温喜按者。
方3猪骨干姜汤
组成:猪骨头150克,干姜5克。
用法:同煮汤饮。
功效:温中补虚。
主治:小儿夜啼,四肢欠温,腹痛喜伏卧者。
来源:朱义国.食疗药膳.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29
方4蛋粉粥
组成:鸡蛋壳。
用法:鸡蛋壳洗净炒黄,研细末,每次1.5克,和在粥里食,1日2次。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治小儿夜啼,不思饮食,便溏,面色不华者。
来源:梅玛力,等.中医小儿食物保健疗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173
方5赤小豆甜饮
组成:赤小豆、白糖适量。
用法:赤小豆加水煮烂后酌加糖,代茶饮。
功效:清心热安神。
主治:小儿心热,夜卧不宁,多梦易惊,口干多饮者。
来源:夏翔.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1
方6莲子饮
组成:莲子30克。
用法:煎水代茶饮。
功效:清心养神。
主治:治小儿惊乍不安,手足心热,盗汗,口干多饮者。
来源:民间验方。
方7冰糖百合
组成:百合30克,冰糖适量。
用法:共煮熟,服食。
功效:宁心安神。
主治:小儿夜眠不安,惊惕易醒,盗汗者。
来源:路新国,等.中国饮食保健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33
方8清心宁神茶
组成:淡竹叶3克,辰灯心1小撮,绿茶0.5克,蝉衣1克。
用法:上四味加水1碗,煎至半碗即可。
功效:清心安神。
主治:小儿夜啼,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口干,舌红者。
来源:王富春,等.药茶治百病.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0
方9粟米粥
组成:粟米30克。
用法:水煎煮粥,啜服。
功效:和胃安神。
主治:小儿伤食,夜寐不安,纳差,腹胀便溏者。
来源:王慕同.大众药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29
方10龙眼饮
组成:龙眼肉10克。
用法:水煎,睡前饮。
功效:宁心安神。
主治:小儿夜眠不安,易惊易醒,手足心热者。
婴儿受到惊吓会自愈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婴儿受惊吓几天能自愈、婴儿受到惊吓会自愈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