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狂人日记》作者分别是谁
1、《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文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2、从创作方法上看,《狂人日记》主要采用的还是现实主义的方法。这表现在作品重视典型环境的描写、重视细节的真实性、重视人物性格的统一性等方面。读者在阅读时,如果把狂人的“错觉”加以矫正,就可以发现,无论是路人对他的态度,还是何先生对他的诊断,都是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生活现象。
3、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4、1918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二、《狂人日记》的作者是谁
1、大家都知道《狂人日记》的作者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和思想家鲁迅先生。但是在国外也有一位作家写过一部同名的《狂人日记》,那就是俄国的批判主义作家果戈理。果戈理的文学作品大多以小人物为主。在《狂人日记》当中他就是塑造了一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公务员的人物。但是这位主人公却对生活充满着不切实际的期望,但是现实却是非常的残忍。由于不断的受到压迫和打击最后在幻想中寻找社会地位,最后成为了“狂人”“疯人”的故事。
2、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是以一种写日记的形式描述的。故事的内容一开始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和平常的日记记述没有什么特别。但是自由主人公暗恋上级女儿的事情败露,遭到上司辱骂和同事的嘲笑之后倍受打击,日记就从这时开始凌乱,主人公就从幻想中寻找自信,认为自己是国王、和狗对话,等等情节将人物逼疯的过程发展的十分自然合理。男主人公是一个地位低微的小公务员,于是身分的低下,让他的性格自卑、懦弱。也正是因为这种性格让他连爱的权力和勇气都没有。所以他的性格决定了他悲惨的一生。
3、果戈理写的大多数的作品都带有批判色彩。在《狂人日记》我们就可以看出,在这个非人的社会背景下,人所遭遇的压迫和不公平的待遇可以将一个人给逼疯。小说中描述的男主人公也正是因为面对社会的不公平待遇,找不到出路才渐渐的创造出幻想的世界来逃避现实。作者将自己对现实社会中封建社会等级分化制度的不公,用小说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用自己的方式来揭露俄国封建制度的丑恶嘴脸。
4、果戈理先生与中国的鲁迅先生都写了同名的小说《狂人日记》,他们的思想都是一样的,都用着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式来揭露和抨击当时的封建社会不公平的现象。用小人物的遭遇来表达当时社会中的丑恶现象的愤怒。其实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当我们受到社公不公正的待遇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悍卫自己的尊严,这是值得整个社会和人类思考的问题。
三、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都是谁
1、两个作者,一是果戈里,二是鲁迅。
2、果戈里,俄国作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3、生于乌克兰的地主家庭。少年时即爱好戏剧。1828年到彼得堡,当过小公务员。1831年发表第一部成名作短篇集《狄康卡近乡夜话》,谴责封建势力,歌颂乌克兰人民的勇敢、机智和爱国热情。在《密尔格拉得》中篇小说集里,收有描写哥萨克人民反波兰贵族侵略斗争的《塔拉斯·布尔巴》和刻画地主庸俗猥琐的《旧式的地主》、《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等。后来题材转向都市生活。喜剧《钦差大臣》和长篇小说《死魂灵》是他创作的顶峰,讽刺农奴制度下俄国停滞落后的社会生活,刻画了许多突出的典型人物,后一部作品被认为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晚年受到斯拉夫派的影响,发表《与友人书信选》,宣扬从道德、宗教入手来改善社会,同时由批判农奴制度转而公开主张不要废除农奴制,遭到别林斯基的批评。
4、1834年,创作了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部作品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狂人﹑两只狗的通讯和几篇日记,艺术构思独特,形式荒诞。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微不足道、安分守己的小公务员,受到阶级社会重重压迫,处处被人侮辱蹂躏,最后被逼发疯。
5、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6、《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作者首次使用“鲁迅”笔名。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批判封建主义制度和道德的宣战书。
7、作品通过“狂人”形象的塑造,深刻而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狂人是一个迫害狂病患者,他出身于地主家庭,有一定文化,但他心理变态、感觉过敏,时刻以为别人都想吃他。在日记中,他以超越常人的思维,无所顾及地叙述自己的心理活动,用他的独特视角观察、分析当时的社会。他说,中国的历史表面上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但实际上“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吃人的人,“唇边还抹着人油,而且心里满装着吃人的意思”,但在吃人前,总要讲道理,说明吃人的理由。几千年的吃人历史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然而“从来如此,便对么”?文章最后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表现了作者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封建主义的决心。
关于本次狂人日记的作者和狂人日记的作者简介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