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贤思齐是什么意思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释义】: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追求进步
【解释】: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释义】: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示例】: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老舍《张自忠·剧中重要人物说明》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解衡搜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出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释义】:出卖好敏灶友的人,就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的人。
【示例】: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二、见贤思齐的意思是什么
1、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学大家,孔子对于经传的研究整理,以及提出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和教育,甚至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孔子说的”见贤思齐”的意思是什么?见贤思齐的意思就是看见好的,我们要向他看齐,这句话不仅针对人的品行,也针对其他的各个方面。
2、这句话出自于《论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闲的意思是贤能,贤者,可以理解为品行高尚的人,其的意思就是并齐,那么这句话就很好理解,我看见品行高尚的人,我要向他看齐,看见品行低下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同的地方。见贤思齐常常被父母拿来做教育子女的名条,告诫孩子要修身养德,成为有才能,品行端正的人。
3、孔子教育目标是培养君子,对于君子的要求就是德才兼备,孔子不仅重视学生的才能,他将“得”放在“才”之前,可见他对于德行的要求是更高的,他的这一培养目标影响了。后来几千年各国皇帝和革命家的政治主张,尤其是董仲舒,他对汉武帝提出策论的时候首要政策就是以德治国。孔子教育思想,虽然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依旧值得现代人推敲,这些思想有着经久不衰的价值。
4、“见贤思齐”告诫每一个人要向美好的德行看齐,修身养德应是每一个人的追求。中国人一直在宣扬传承中国文化,宣扬良好家风,夹缝的底蕴就是来自于千百年前古人的智慧。不论是对于社会治国,平天下,还是对于家庭的修身齐家,还是对于自我的约束,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每一个要求都在磨砺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三、子曰:见贤思齐是什么意思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注释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的人。焉,于加之。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思:思考,心里想。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翻译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自己内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3、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要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