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越国亡来又是谁,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是什么意思

七月网3530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出自唐代罗隐的《西施》。

越国亡来又是谁,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是什么意思

原文: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译文:

国家兴亡衰败自有其时运,吴人又何苦埋怨是西施使他们国家灭亡的呢?

如果西施知道怎样颠覆吴国,那么后来让越国灭亡的又是谁呢?

西施原名施夷光,她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美女,也被称为“西子”。西施出生于越国绍兴诸暨苎萝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其居西村,故名西施。施姓后裔生活在浣纱溪畔。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又称浣纱溪。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

当年越国选美,西施名列榜首。在进京途中,行人争相围观,结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难行。护送西施的越国相国范蠡,见此盛况,心生一计,索性叫西施住进路旁旅社的一幢华丽小楼,而后四处张榜欲见美女者,付金钱1文。告示贴出,四下轰动。

西施登上朱楼,凭栏而立,飘飘然似仙女下凡。观赏者排成长龙,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两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厌。

几天下来,范相国所得金钱无数。进京后,他把这些钱都交到国库,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两人遂结为生死之交。范蠡的举措,不折不扣地为后代的“美女经济”开了先河。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是什么意思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这是两句话: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意思是西施如果理解了自己能颠覆吴国,那么越国的灭亡又是谁(哪一个女人)干的呢

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这是唐代诗人罗隐的《西施》一诗,原文如下: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译文如下:家国兴亡自有定数(规律),吴国人请不要把吴国灭亡的责任加在西施身上。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并不好色的越王任上越国灭亡又能怪罪谁呢?

这首诗,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指出,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因素是复杂的。在劝解中,也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