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的特点是什么
猫头鹰的特点:
猫头鹰的眼睛又圆又大,它的双眼不像其他鸟类那样生在头部两侧,而是长在正前方;眼的四周羽毛呈放射状,构成所谓“面盘”。眼睛并不能向不一样方向转动,要望不一样方向时,需转动整个头部。
猫头鹰的视觉敏锐。在漆黑的夜晚,能见度比人高出一百倍以上。和其他的鸟类不一样,猫头鹰的卵是逐个孵化的,产下第一枚卵后,便开始孵化。
猫头鹰的种类
1、短耳鸮
短耳鸮因耳短不太明显得名,体长38-40厘米,是大型猫头鹰,被鸟友们亲切地称为“大猫”,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种猫头鹰,繁殖地为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黑龙江、辽宁一带,其它各地为冬候鸟,冬季均能见到。
2、长耳鸮
长耳鸮因耳长得名,体长26-40厘米,就是我们俗称的夜猫子,长耳鸮在我国青海、新疆等少数地区为留鸟;在黑、吉、辽、内蒙古东部、河北等地为夏候鸟,河北以南及其他地区为冬候鸟。
3、鬼鸮
鬼鸮因为叫声怪异,行动悄无声息而得名,实际上鬼鸮面庞还是比较呆萌的,鬼鸮体长23-26厘米,在新疆、甘肃、东北、内蒙古北部为留鸟,其它地区为冬候鸟,冬季均能见到。
4、草鸮
体长35厘米左右,面庞心形,类似仓鸮,分布于江苏、江西及其以南各省区。
5、纵纹腹小鸮
体长23厘米左右的小型猫头鹰,眼黄瞳孔大,喜欢长时间凝视不动,是猫头鹰中样子最为呆萌的,被鸟友们称为“小猫”,此种小鸮腹部羽毛具有明显纵纹,是广布于中国北方和西部的留鸟,城市和农村都容易见到。
猫头鹰的特点有哪些
1、捕食特点
猫头鹰捕食经常以它们超低的声波频率优势,向它们的猎物发出闪电式的攻击。它们在判断出猎物方位之后,就会急速出击,致猎物于死地。
2、外形特点
猫头鹰眼周的羽毛呈辐射状,细羽的排列形成脸盘,面形似猫,因此得名为猫头鹰。它周身羽毛大多为褐色,散缀细斑,稠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猫头鹰的雌鸟体形一般较雄鸟为大。头大而宽,嘴短,侧扁而强壮,先端钩曲,嘴基没有蜡膜,而且多被硬羽所掩盖。
3、生活习性
猫头鹰的生活习性,便迅速出击。猫头鹰的羽毛非常柔软,翅膀羽毛上有天鹅绒般密生的羽绒,因而猫头鹰飞行时产生的声波频率小于1千赫,而一般哺乳动物耳朵是感觉不到那么低的频率的。
4、繁殖方式
猫头鹰通常一雄一雌配对,但个别种类如鬼鸮的配对是一雄多雌和一雌多雄。猫头鹰的繁殖一般从3月至5~6月,有的种类较早,1月就已经开始繁殖。除个别种类之外,猫头鹰在繁殖过程中不营巢,而是利用树洞、岩穴或其他鸟类合适的弃巢孵卵育雏。
猫头鹰有什么特点
猫头鹰特点:
1、猫头鹰眼周的羽毛呈辐射状,细羽的排列形成脸盘,面形似猫,因此得名为猫头鹰。它周身羽毛大多为褐色,散缀细斑,稠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
2、猫头鹰的雌鸟体形一般较雄鸟为大。头大而宽,嘴短,侧扁而强壮,先端钩曲,嘴基没有蜡膜,而且多被硬羽所掩盖。与很多肉食动物一样,猫头鹰的眼睛位于面部的正前方,这让它们在捕猎过程中拥有出色的深度感知能力,尤其是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下。
3、猫头鹰绝大多数是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白天隐匿于树丛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见到,但也有部分种类如斑头鸺鹠、纵纹腹小鸮和雕鸮等白天亦不安寂寞,常外出活动;一贯夜行的种类,一旦在白天活动,常飞行颠簸不定有如醉酒。
4、猫头鹰的食物以鼠类为主,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它们都有吐“食丸”的习性,其素囔具有消化能力,食物常常整吞下去,并将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骨骼、羽毛、毛发、几丁质等残物渣滓集成小团,经过食道和口腔吐出,叫食丸,也叫唾余。
5、大大的眼睛被固定在猫头鹰的眼窝里,根本无法转动,所以它们要不停地转动它的脑袋。幸好它们还有一个转动灵活的脖子,使脸能转向后方,由于特殊的颈椎结构,头的活动范围为270°。左右耳不对称,左耳道明显比右耳道宽阔,且左耳有发达的耳鼓。大部分还生有一簇耳羽,形成像人一样的耳廓。听觉神经很发达。
扩展资料:
猫头鹰的食物以鼠类为主,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它们都有吐“食丸”的习性,其素囔具有消化能力,食物常常整吞下去,并将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骨骼、羽毛、毛发、几丁质等残物渣滓集成小团,经过食道和口腔吐出,叫食丸,也叫唾余。科学家可以根据对食丸的分析,了解它们的食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猫头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