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重于形式是什么意思
实质重于形式是体现“真实与公允”的一个会计原则。
它要求会计应注重经济业务的实质,而不拘泥于法律条文。融资租赁的会计核算就是遵循这一原则的典型。旨在防止法律条文的滥用。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不一致。
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
因此,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融资租人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就应当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扩展资料
实质重于形式中的内涵:“实质”强调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形式”强调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实质重于形式的典型运用:融资租赁、售后回购、售后回租、关联关系确定、合并报表的编制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的例子有哪些
实质重于形式的例子如下:
(1)融资租入
按照现值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是按照长期应付款的金额入账,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现值与长期应付款金额之间的差额实质上是作为融资费用处理的,所以不能计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2)售后回购
法律形式上是销售商品,但是经济实质上相当于我最近手头有点紧,把东西抵押在你这里,你借点钱给我。过一阵子我再把东西给赎回来。那么赎回时的对价其实可以理解为我向你借款产生的融资费用。所以售后回购是售后回购是不确认收入的。
(3)永续债
永续债这种东西,每年都得还利息,按说是企业债务吧;但如果利息支付能延期,且延期企业能自主决定,那不就和权益差不多了嘛,此时可以按权益进行会计处理。
(4)金融资产的转让
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才可以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不应确认该金融资产,体现的是一种实质重于形式要求。
(5)附追索权的应收债权贴现
将附有追索权的商业承兑汇票出售确认为质押贷款按说商业承兑汇票出售了,应该确认该应收票据这项金融资产的终止,但如果接手的一方有追索权,就是万一没有人给钱,还来找你要钱。那你现在收到的钱就相当于质押贷款,此时不能确认金融资产终止,收到的钱只能确认为一项负债。
会计中的实质重于形式是什么意思哦
实质重于形式是体现“真实与公允”的一个会计原则。要求会计应注重经济业务的实质,而不拘泥于法律条文。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
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等,因此,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融资租人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就应当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实质重于形式:”实质“强调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形式”强调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典型运用有:
1、融资租赁
2、售后回购
3、售后回租
4、关联关系确定
5、合并报表的编制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其他会计原则发生冲突时,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应以能够客观、公允、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并力求向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更加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为标准。
2、不要过分注重实质而放弃形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但是,在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原则是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
及时性、明晰性等十个原则,而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和重要性这三个原则是对其他十个原则的补充和修正。因此,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不应被过分强调。
3、有些企业利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主观性,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变成粉饰会计报表的工具、从事违法违规行为的“挡箭牌”。审计人员对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时,应注意企业运用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否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质重于形式
百度百科——实质重于形式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