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合伙人影评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合伙人经典影评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中国合伙人讲的是什么故事
该片讲述了“土鳖”成东青、“海龟”孟晓骏和“愤青”王阳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大时代下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故事。
成东青,农村出身的土鳖,两次高考落败,眼看就要屈服于当农民的命运,他最后一搏,搏命背下整本英文字典,从明眸变成近视眼,第三次试考,考上北大。孟晓骏(邓超饰),精英知识分子,强烈自信,内心认定自己永远是最优秀的那个。
王阳(佟大为饰),八十年代的浪漫派,样子俊朗,热爱文学,一生梦想是当个诗人。这样三个各走极端的人,居然就在燕京大学碰上,戏剧性的建立友谊。
三子跟八十年代莘莘学子一样,怀抱着一个美国梦。申请签证的结果是:两个成功,一个被拒。土鳖成东青延续失败的命运,眼看两个好友出国完梦,他失望透顶,他只有留在燕大任教,却又因在外私自授课,被校方发现,央求悔罪仍被除名,毫无余地的成为一个真正“失败者”。
美国那边,孟晓峻正要一展抱负,却未料堂堂燕大高材生,在美国根本找不着工作,落得在餐馆当侍应助理的命运;王阳签证成功,却因一个一见钟情的美国女孩放弃出国,贯彻其浪漫派个性。
成东青一无所有,只有偷偷在肯德基办补习班,其独特的自嘲教学法,却渐渐吸引不少学生。这是命运的安排,他从没想过,被拒签这个人生最失败的挫折,亦是成就他人生中最成功的契机。
成东青请王阳加入一起办补习班,成东青毋忘孟晓骏,让他回国强势加盟,正式开办“新梦想”学校。三人凭借个人魅力,包括成东青的自嘲式幽默教学法,孟晓骏的美国经验和签证技巧,以及王阳的创新电影教学,让新梦想空前成功。
新梦想再扩规模,成东青被媒体和青年塑造成为留学教父,不由自控的散发着一股从土鳖蜕变成领导者的光芒,让孟晓骏看不过去,二人渐貌合神离,王阳左右做人难。
孟晓骏远走沈阳,三人的友情面临重重考验。然大时代一幕又一幕的挑战,包括1999年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被北约军机轰炸、还有ETS美国普林斯出版社控告新梦想侵犯版权,又把三子再次凝聚起来,共同面对新梦想的困境。
扩展资料:
拍摄背景
陈可辛执导该片源于韩三平想拍摄一部反映中国当代企业家的电影,找陈可辛当监制。最初是韩三平提议拍当代创业故事,中影集团副总张强推荐了新东方,于是鼓动徐小平写初稿。徐小平自费到海南闭关两个星期拿出初稿,韩三平看后推荐给陈可辛。看了徐小平的剧本后,陈可辛有了创作灵感,于是当了导演。
影评:
看完电影,感觉有这样的三个合伙人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一个掌舵、一个偏激、一个润滑。任何合作都应该是有冲突的合作,如果没有冲突,没有不同的意见,那么就意味着一方的盲目忍让。但是冲突总归是要重新走到一条道路上的的,除了双方的坦诚沟通,以及必要的妥协,第三方的润滑自然就必不可少。
影片中还有一个宿命就是合伙人终究会离场。只是离场的高度不同,有些在最困难的时候放弃,这也许是最低级的离场方式,有些选择在利益分配时纠结,这还好起码做到了有能力拿到利益来分配,有些选择可能是在外人看来已经非常成功只是因为向更高层次的理念和发展方向出现分歧的时候,这种离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给予人逝去的青春的怀念和80后励志人生道路的人留下了深深地思考。影片是让人怀旧的,也是让人产生共鸣的。
虽未经历,却感受颇深。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三个屌丝级的大学生为着自己的梦想而打拼事业,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终功成名就的励志故事,阐述了一代人对爱情,事业,友情的思考和理解。
你有过梦想吗,这句话贯穿影片给人的感觉是真,结尾处放出了以俞敏洪等商业精英为影片原型的老照片,伴随着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催人泪下,勾起泪点,引起的观众的共鸣与对青春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思考。不愧为一部好电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合伙人
中国合伙人经典影评
《中国合伙人》是一部典型励志片.影片描述了以新东方教育三位创始人为创作原型所创造的三位主人翁,从他们如何进入学校到毕业后的各奔东西,然后从新聚首艰难创业的艰难旅程。他们经历了从无到有,在破碎的美国梦的废墟中从新站起来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并帮助无数的青年才俊实现了属于他们的美国梦。
成东青,农村出身的土鳖,两次高考落败,眼看就要屈服于当农民的命运,他最后一搏,搏命背下整本英文字典,从明眸变成近视眼,第三次试考,考上北大。孟晓骏,精英知识分子,强烈自信,内心认定自己永远是最优秀的那个。王阳,八十年代的浪漫派,样子俊朗,热爱文学,一生梦想是当个诗人。这样三个各走极端的人,居然就在燕京大学碰上,戏剧性的建立友谊。
虽然影片的主人翁之间也曾有过对前进方向的分歧,但是他们拥有同样的梦想,最终会获得巨大的成功不仅是对利益的渴望,而更大的是对成功的向往。经历了三次高考才有学上,因为兼职家教被学校通报辞退的成东青,在无可奈何之下选择了用讲授英语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更是自己原来美国梦的延续。从小生活条件优异并顺利拿到签证的孟晓俊终于在美国弄得蓬头垢面后才发现,原来生活并不是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回国的孟晓骏在第一次遇到中国式执法时,那种愤青精神,也是对梦想的不屈服,对挫折的不理解。
影片中有成东青从麻袋中抖出大把钞票的镜头,有人说这是成东青对自己的成功的炫耀。其实不然,我更觉得这是成东青成功初期不成熟对自己小小虚荣心的一种满足,对他们梦想的一种肯定,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了成东青的不成熟和容易满足于现状的缺点。而正是孟晓俊及时的要求新希望股份制,进而上市才能够推动他们事业的成功,是孟晓俊这种有远瞻的思想才能够使新希望不断的前进。王洋,一个十足的文艺青年,他的角色设定很成功,作为孟晓俊和成东青这两个性格互补的角色调节者,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在这部影片中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般的情谊,和创业青年对梦想的渴望,是大学里豪放不羁的青春和对生活的信心。成东青,最后出钱以孟晓俊的名字命名了当初辞退他的实验室,这样的举动并非是炫耀自己的成功和财富,只是为了买回孟晓骏在纽约那段日子的失意。而孟晓骏也并没有露出应有扬眉吐气或一雪前耻狂傲,而是满面嘘唏,正是因为他饱尝过优秀的学生生涯到出国、失业、回国、创业、成功的百般滋味,他懂得其中的艰辛,他就像是那一代人的缩影,他怀揣着创业的浪潮岁月曾经激扬过热烈过又归于冷却的梦想,慢慢明白成功的曲折。
三位男主角之中,最能体现中国式梦想的人就是邓超饰演的孟晓骏,他所坚持的美国梦、创业梦、上市梦交织成一个闪耀着炫目光彩的时代梦,而他以梦想所建立的尊严也是孟晓俊人格魅力的体现。从小所经历的贫穷让成东青在抓住时机后就像一枝射出的箭,现实主义天才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窘境能不顾一切向钱冲。王阳依旧是那个浪漫的文艺青年,虽然在被外国女友甩了只有能够正视现实了,但现实生活中还是把创业当作一种游戏。因为这样的人物设定,成东青始终把孟晓俊当做自己的偶像和追赶目标。贫穷的生活经历使成东青的观念极端,以财富来定义成功,直至亲身来到纽约,才明白孟晓俊这种真正以梦想建筑的尊严,是金钱和权势无法取代的。
影片不失诙谐幽默,电影开头时的成东青挡着全村人的面跪求能够再复读一年乡亲们幽默的对话也削弱了影片对中式教育的批判的锐性。影片中关于爱情的描写并不是一掠带过的,确实在每一个时代每一批人的背后,爱情都是不可或缺的情感之一。可以说三位主角的感情之路都不是很顺利,这种失利似乎从另一方面体现了人性在软弱时刻对理想的背叛,而失去更美好的东西。
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梦想,因为梦想就是人生的一面旗帜,她指引着我们前进道路的方向,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坚信,即使生活再艰难困苦,只要我们心中有一个梦想以及持之以恒的信念,梦想终有一天会实现。
中国合伙人的影评!
陈可辛的新作《中国合伙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片子彻底从最初的“蓝翔技校”版屌丝病毒视频中跳脱了出来,既彻底地勾起了70后80后的复古情怀,又迎合了90后对炫酷机智影像的追求,无论是剧情、摄像、剪辑的技术层面,还是演员表演、主旨设定等内容层面,影片之于今日的中国电影,都是高水准的。虽然无法超越《甜蜜蜜》那样陈可辛的经典,亦足矣为赵薇同学树立一个觇标——电影真的不是完全靠票房来评价的。
剧情设定无需多言,俞敏洪为代表的新东方原型打造出的故事,阐释一代人在友情、爱情、事业和东西文化碰撞下的迷思,影片最后甚至直接PPT似的贴出了已经成长为如今社会精英阶层的四五十岁老男人们的各个年龄对比图。伴着《光阴的故事》勾人泪点的音乐,虚构的故事一下子有了些时代意义和现实落点,不过个人觉得这也成了全片唯一的槽点,这个PPT制作的真的不够精良,甚至还不如之前《厨子戏子痞子》结尾的老照片。
在这样的剧情背景中,陈可辛很好地完成了“讲故事”的工作。三位男主角一个海归、一个文艺、一个屌丝,略显标签化的人物设定因为流畅紧凑的叙事而不显生硬,反而在前半段给影片加分不少。通过三个人在画外音里的轮流主导来勾勒80年代初的燕京大学情景,配合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包袱,观众自然而然地就被带入到了那个时代。
这里不免要比较下近期题材撞车的《致青春》,赵薇同学真的可以跟陈可辛老师上一节生动的导演课。《致青春》的胃口太大,似乎想着把赵同学有所感触的校园时光一股脑灌输到观众脑中,颇有敝帚自珍之嫌,这也决定了影片后半段的潦草敷衍不知所云。《中国合伙人》前三分之一流畅地使用了当年的流行歌曲契合剧情发展(这简直就是对《甜蜜蜜》的致敬或者延续——首映结束后陈可辛也透露说,这片子里黄晓明跟女神无疾而终的感情,也是从甜蜜蜜那里传承来的),快速明快的剪辑来回穿,便干净利落的烘托出了一幅80年代大学生生活图景,全片100分钟的时长也能顺便提醒下赵同学,130分钟如果不能每分钟都让观众有惊喜,真的就会变成每分钟都在煎熬。
出色的前半部分玩儿的够花哨也够出彩,剧情的进展却丝毫不受怀旧的影响。三位主人公分开开始了各自悲催的生活开,又聚首共同打造新梦想,再到关系出现裂痕,直至一直的和事老佟大为在婚礼上说出“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邓超愤愤地决定去沈阳找人教英语,剩下黄晓明孤家寡人后,剧情终于迎来了最终的高潮。层层递进的剧情,交叉叙事的结构,俗套的设定被陈可辛讲出了一个接地气又有新意的好故事。
特别值得给个赞的是该片出色的摄像。号称“亚洲第一摄影师”的杜可风实力绝对不是盖的。一向对光线宗教般迷恋着的杜老师这次没有炫技,很多时候只是平实地用一个个包含深意的镜头进行着影片的叙事。例如玻璃在影片中有多次出现,模糊不定的玻璃反射既没有镜面的直接暴力,又能巧妙地进行构图和隐喻。邓超在与黄教主争论股份制问题的时候,分别与佟大为在办公室打乒乓球,前景一直是玻璃,右侧一直是佟大为,快速精巧的转场、幽默的对白,交待两个人逐渐开始意见相左,而最后一个特写直接正面拍摄佟大为面部,教主一转脸,两人头部合二为一,暗示了之后佟大为会站在教主这边。随后,在邓超与黄教主提及公司上市时,一向屌丝的教主终于对好友说出了NO,这时镜头微微平移,一道细细浅浅的白色光线在前景的玻璃上逐渐变宽变大,将两人分在两侧,暗喻两人的隔阂已经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单从摄像上讲,《中国合伙人》是足够精致的。
最后,顺便表扬下三位主演演技的飞跃。这真的可能是黄晓明至今演技最好的一次了,放下耍酷扮帅的偶像派,彻头彻尾地塑造起了一个农村屌丝,竟然最终不显生硬,颇有了些农民企业家的气质,该片大概也能算得上是黄教主演技的里程碑了。邓超的演技一如既往的棒,出国前机场送别的一场戏,愣是把一个大男人的感情表现得无比细腻,催人泪下。
有笑点、有泪点,有回忆、有新意,偶有尿点,瑕不掩瑜。看完后回味咀嚼时才发觉,这个故事竟颇有了些中国版阿甘正传的影子:同样是一代人过往的大时代,例如因为中国申奥失败而从天而降的电视机,北约轰炸南联盟使馆等;同样是每个时代的神曲,像《海阔天空》《光阴的故事》还有齐秦;同样是一个屌丝的奋起,黄晓明大学前和大学里“落伍”的行为举止简直就是农村二傻子附体,在这样一个二傻子身上安装点叫梦想的东西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同样是爱恨情仇无所不包,每个人都在友情和爱情的漩涡里挣扎着生活。
借用片子最后的一句话结尾:也许有一天皱纹会刻上我的额头,但却不会刻上我的心头(大意)。梦想是属于青春的,若青春不老,则人生永光。文/THU岳廷
19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