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银行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行业运营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显示: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扩张的势头。但是在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许多银行面临沉重的历史包袱,如果处理不当,银行系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
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划分,中国现阶段的银行可以分为三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整个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有力的支持中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中国银行业现状如何
通过整理招商、兴业、浦发、光大、民生以及平安6大股份行年报可以发现,2020年,除民生银行外,其余5家银行不良率普降、拨备率普升,行业资产质量继续整体向好。但民生银行拨备覆盖率较2019年下滑16.12个百分点,仅通过调节此项指标,或可释放利润超百亿元。
行业集中度较高
2020年,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中主要6家股份制银行总资产占比近90%,市场集中度较高,其中6家股份制银行分别为招商、兴业、浦发、光大、民生以及平安银行。
行业总资产整体上扬
从资产变化趋势上看,2017年以来,我国各大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整体保持上升趋势。其中,招商银行资产规模较高,2020年达8.36万亿元。此外,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资产规模也相对较高。
行业资产质量继续整体向好,民生银行不良率最高
通过整理招商、兴业、浦发、光大、民生以及平安6大股份行年报可以发现,2020年,除民生银行外,其余5家银行不良率普降、拨备率普升,行业资产质量继续整体向好。
不良贷款率方面,招商银行不良率最低,仅1.07%,较2019年同期下降0.09个百分点;平安银行位列第二,为1.18%,在6家银行中降幅最大,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
而民生银行不良率最高,为1.82%,也是6家中唯一一家不良有所上升的银行,较2019年同期增加0.26个百分点。不过,虽然有所降低,但民生银行不良率仍符合监管要求。
借拨备民生银行释放利润超百亿元
拨备覆盖率方面,6家股份按拨备覆盖率同比增量由高至低排列,分别为兴业银行(+19.7个百分点)、平安银行(+18.28个百分点)、浦发银行(+17.83个百分点)、招商银行(+10.9个百分点)、光大银行(1.09个百分点)以及民生银行(-16.12个百分点)。民生银行也是唯一家拨备率下降的银行。
从净利润上看,2017年以来,我国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净利润整体呈增长趋势。2020年,除浦发银行当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0.99%外,民生银行是2020年6家股份行中归母净利润降幅最大的银行,同比跌36.25%至343.09亿元,其余4家则均保持了小幅的正增长。招商银行经营优势较为明显,净利润远高于其他同类银行。2020年,招商银行净利润达973亿元。
截止2020年末,民生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39.38%,较2019年同期的155.50%下降16.12个百分点。结合700.49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反推,若将拨备覆盖率保持不变,则当年民生银行利润将减少112.92亿元。
年报显示,2020年,民生银行归母净利润为343.09亿元。而在2019年,民生银行拨备率较2018年提高21.45个百分点。仅通过调节此项指标,或可释放利润达112.92亿元。
以上内容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中小银行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国家银行的发展现状怎样
——2023年中国商业银行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商业银行发展态势良好【组图】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农业银行(301288)、中国银行(601988)等。
本文核心数据: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商业银行净利润;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2022年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长至312.75万亿元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推动数字化转型,整体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14-2021年,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从130.8万亿元增长281.77万亿元,持续平稳发展。截至2022年末,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长至312.75万亿元,同比增长10.99%,发展态势良好。
注:自2019年起,邮政储蓄银行纳入“商业银行合计”和“大型商业银行”汇总口径。下不赘述。
工商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7114亿元
从营业收入来看,中国四大国有银行收入排在第一梯队,遥遥领先。2022年前三季度,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114亿元、6305亿元、5646亿元和4678亿元,营收规模是第二梯队的2-3倍。
注:该图表为2022年前三季度数据。
2022年中国商业银行净利润为2.3万亿元
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总体稳健。2014-2021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为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4%。2022年全年,中国商业银行净利润为2.3万亿元,同比增长5.5%。
2022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2.98万亿元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达到2.98万亿元,与2020年一季度末相比增加了0.37万亿元,主要受经济增长放缓、外部需求萎缩、企业经营困难等多重因素影响。
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加强
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良贷款是指在评估银行贷款质量时,把贷款按风险基础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2020-2022年,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波动下降,2022年四季度为1.63%。
拨备覆盖率(也称为“拨备充足率”)是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2020年三季度以来,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则持续上涨,到2022年四季度,已上涨超25个百分点,反映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在持续加强。
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总体保持稳健
银行存贷比是指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银行人民币超额备付金比例是指商业银行为适应资金营运的需要,用于保证存款支付和资金清算的货币资金占存款总额的比率。2020-2022年期间,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总体保持稳健。2022年四季度,流动性比例、存贷比和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分别为62.85%、78.76%和2.05%。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金融行业创新趋势与企业发展战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