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居安思危的意思(居安思危的意思下句)

七月网2600

大家好,关于居安思危的意思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居安思危的意思下句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居安思危的意思(居安思危的意思下句)

居安思危什么意思

【释义】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拼音】jūānsīwēi

【近义词】常备不懈、安不忘危、防患未然、安不忘忧、处安思危、居安虑危、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反义词】高枕无忧、及时行乐、刀枪入库、麻痹大意、出其不意、亡羊补牢

哲学寓意

1、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3、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

4、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

居安思危意思是什么

意思: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

原文节选:

《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公曰:“子之教,敢不承命。抑微子,寡人无以待戎,不能济河。夫赏,国之典也,藏在盟府,不可废也,子其受之!”魏绛于是乎始有金石之乐,礼也。

译文:

《书》说:“处于安定要想到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防备就没有祸患。谨以此向君王规劝。”

晋悼公说:“您的教导,岂敢不承受命令,而且要是没有您,寡人无法对待戎人,又不能渡过黄河。赏赐,是国家的典章,藏在盟府,不能废除的。您还是接受吧!”魏绛从这时开始才有了金石的音乐,这是合于礼的。

扩展资料

《左传》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居安思危是什么意思

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定的环境中,也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和祸害。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居安思危(jūānsīwēi)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居安思危是一个成语,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居安思危成语寓意: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于个人来说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则更是如此。居安思危是一种超前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人的一生当中不可能始终是一帆风顺,总会有曲折与风雨相伴,坎坷与逆境相随。所以,面对任何事情,人们都应当做到未雨绸缪,这样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在和平时期,要有居安思危的应变措施,在做好物质准备的同时,思想上还要常守不虞之戒,牢记失戒的教训,只有做到居安思危,才能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居安思危的意思和居安思危的意思下句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