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进行曲》的创作有什么样的背景
《大刀进行曲》的创作有什么样的背景?
日军侵占东三省后,宋哲元率领的第29军建立了大刀队,1933年3月10日、11日,大刀队在喜峰口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鬼子横尸遍野。英勇作战的事迹传遍全国,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年仅13岁的作曲家麦新受到大刀队英勇事迹的感染,一气呵成谱写丁《大刀进行曲》的词曲。
中央歌舞团成立于哪一年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国家歌舞团--中央歌舞团于一九五二年十月三十一日成立。
后与1984年成立的中国轻音乐团合并组建而成中国歌舞团(ChinaNationalSong&DanceEnsemble),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国家级演出团体之一,设有舞蹈队、歌队、民乐队、轻音乐队、舞美工程部和创作研究室等六个专业队、室。简介中央歌舞团[1]中国音乐舞蹈表演团体。1952年成立于北京。成立时提出的方针是:整理、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民间音乐舞蹈艺术遗产,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型歌舞节目,以汉族风格的创作、改编为主,适当介绍一部分少数民族和外国歌舞艺术。建团以后创作演出的代表作品有《人民胜利万岁》《飞天》《荷花舞》《孔雀舞》《红绸舞》《大刀进行曲》《难忘的泼水节》《草原夜曲》等。
在40年的艺术实践中,该团涌现出一批优秀演员,多次在国际、国内比赛、会演中获奖。该团曾先后出访过前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墨西哥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舞蹈队阵容强大,演员年轻、整齐,其民族民间集体舞的功力非凡,在国内外舞坛素响盛誉;歌队人才济济,实力雄厚,既有像刘秉义、阚丽君、闵鸿昌、鞠敬伟、刘小丽、乔晓彬、黄卓、徐杰等著名的歌唱家,亦有像刘玉婉、崔京浩、李星、戴滨、刘玉平等崭露头角的著名新秀;民乐队、轻音乐队各具鲜明特色,功底深厚;舞美工程部设备精良,烘云托月,技艺高超;原创研究中心的编创人员多为具有高级职称的艺术家,他们思路敏捷,构思新颖,所创节目屡在国内获奖,1995年创作的大型歌舞“大红灯笼亮起来”获得了全国文化艺术最高奖——“文华奖”。
大刀进行曲的创作背景
9.18后,日军长驱直入占领沈阳,震惊中国,全国上下呼吁停止内战,枪口对外。
驻扎在山西阳泉、辽县、沁县一带的国民党第29军也怒吼起来。
29军由原冯玉祥的西北军改编而成,虽然不是蒋氏嫡系,装备极差,但纪律严明,且习武成风,有很强的战斗力。
国难当头,军长宋哲元向全军提出“枪口不对内”,以“明耻教战”教育官兵,号召随时准备杀倭立功。
鉴于敌我装备力量悬殊,在高级将领会议上决定建立大刀队。山西不缺铁,人手一刀没问题,再聘请河北武术名师李尧臣担任武术教官,李根据军队实战特点,创编了一套适用于近身肉搏的“无极刀法”,能劈能刺,简单,易学,实用。
副军长佟麟阁亲自下军队视察示范,很快,全军的白刃战技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1933年,日寇进犯热河,守军汤玉麟连失承德等地,29军奉命北上御敌。刚到长城指定阵地,汤玉麟又失喜峰口,情况危急!
29军迅速出击,与敌展开激烈的肉搏战,日寇见不能取胜竟动用飞机大炮对双方战斗人员狂轰乱炸……。
29军改变战术,持大刀夜袭敌营,一阵砍杀,大获全胜,斩首日炮兵大佐,夺回喜峰口。29军初显神威!
这是9.18以来日军首次遭到重创,日本朝野惊叹为明治建军以来的奇耻大辱。
37年“七七事变”。29军在卢沟桥打响了8年抗战第一枪。大刀队又屡建奇功,试举一例:守在宛平城楼上的某连长眼见卢沟桥西岸的守军在与进犯的日军浴血肉搏中全部阵亡,大怒,不等上级指令便急令一排前去为弟兄们报仇。
早就憋着满腔怒火的一排将士放下步枪子弹,仅携手榴弹与大刀扑入敌群,刀光血影,声震四野,全歼敌人。其中19岁士兵陈永一人就砍杀13个鬼子,并活捉一个魂飞魄散跪地求饶的俘虏。
消息传开,举国振奋,热血青年纷纷要求参军杀敌。正在上海进行抗日活动的著名作曲家麦新被29军的事迹深深鼓舞,力作不朽战歌《大刀进行曲》,副标题是: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
《大刀进行曲》的原词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8月,这首歌在上海浦东大厦首演,麦新亲自指挥。现场群情激奋,很快就在全国传唱开来,直至今日,直至将来。
PS.麦新,本名孙默心,江苏常熟人,1914年出生于上海,1937年入共产党,1947年6月在河北牺牲。是冼星海的学生与战友,曾作有《只怕不抵抗》《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等著名抗日歌曲。尤其《大刀进行曲》被誉为是吹响了中华儿女奋起抗战的冲锋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