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和圆明园是同一个园林吗,他们有什么区别啊
不是同一个园林。
1.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2018年9月28日起,公园“满员”后将停止售票。
2.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园林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扩展资料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圆明园
圆明园和颐和园有什么区别是什么
圆明园和颐和园的区别:
1、规模不同
圆明园有3.5平方公里,园内有一百五十多处美景,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而颐和园有2.9平方公里,格式建筑宫殿三千多间,包括行政生活游览三大部分,山上上下层次分明,尤其是山下的七百多米的长廊更是世界一绝。
2、行政隶属不同
圆明园隶属于北京市海淀区,属于遗址公园。颐和园隶属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属于公园。
3、来源出处不同
圆明园是雍正皇帝的园林,颐和园是乾隆皇帝为崇庆皇太后改建的园林。
4、风格不同
圆明园融合了格式园林风格,仿建中国各地的名园胜景,融合了各式各样的园林风格,被誉为万园之园。而颐和园以杭州西湖蓝本的江南园林风格,汲取了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以山水为主的园林。
圆明园是园林居住兼备理政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原是康熙皇帝赐给尚未即位的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一处花园,当时规模较小,用于打发空闲。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园林建筑兼备理政、园居双重功能。
颐和园是为太后享受所建
至于颐和园,在圆明园西南边,原名清漪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是乾隆为给自己母亲庆寿所建造的花园,四分之三为水面,耗银448万余两。当时它的地位尚不能和圆明园相比,乾隆每次来游览当天就离开,从不在园中过夜。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
颐和园和圆明园有什么区别
颐和园和圆明园区别:
1.保存程度
颐和园和圆明园是中国最为著名的两大名园。可由于八国联军的侵略和洗劫,致使圆明园也由精致的园林成为了遗址公园。
但颐和园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2.面积大小
圆明园,园林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
3.建立时间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
颐和园建立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比圆明园稍晚。
4.建筑作用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圆明园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5.现代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1976年正式成立圆明园管理处之后,遗址保护、园林绿化有明显进展。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明确把圆明园规划为遗址公园。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