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大三巴牌坊的故事简介(大三巴牌坊的故事简介内容)

七月网510

请问谁能告诉我澳门大三巴牌坊的历史故事谢谢。

1、400多年前,葡萄牙人侵占了澳门,也把天主教带到了澳门。1562年,葡萄牙人历经数年,在澳门建起了这座教堂,取名“圣保禄”教堂。葡语“圣保禄”发音接近粤语中的“三巴”,所以也称“大三巴教堂”。

大三巴牌坊的故事简介(大三巴牌坊的故事简介内容)

后来,教堂两次毁于火灾。1602年,圣保禄教堂再次重建,历经35年于1637年完工。1835年的一场大火又把教堂烧毁,只剩下耗资3万两白银的前壁,这就成了今天的大三巴牌坊。

2、鸦片,最早就是从大三巴下的港口,由葡萄牙人输入中国的,平均每年多达2万箱。直至1946年,澳门吸食鸦片还算合法。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追随列强,以武力超过以大三巴为界的葡人居民区,向北扩展,占领整个澳门半岛,开始对澳门实行殖民统治,还成为英国侵华的指挥所在基地。

离大三巴不远的花王堂街,曾是著名的“猪仔街”,沿街有300多家贩卖华工的馆所。当时的澳门,有数万外国人专门从事人口买卖。他们采取诱骗、绑架等手段,将华工强制买卖输出,很多人死于海上。1922年5月29日,葡军在大三巴下公然枪杀70多名中国人,伤100多人。

扩展资料:

大三巴的建筑构造:

教堂为矫饰主义风格。前壁用麻石砌成。上下5层,左右共自第3层起可分9格。前壁右侧有一石旗杆夹(左边与之成对的一副已不存),下有68层阶级,与教堂位置并不一致。

第一层为一个三角形山花,上有铜鸽象征圣神,左右有日月星辰。顶部有一十字架。

第二层正中为小耶稣,围以钉死其之刑具,往外由4枝混合式壁柱组成,柱间以天使浅浮雕点缀,柱两边有弧形山墙。

第三层中央为圣母升天,天使奏乐欢庆,周围饰以牡丹和菊花(象征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基督徒技师)。

第四层由10支科林斯柱式及3个窗口组成,窗楣上有均有七朵玫瑰花浮雕装饰,中间窗口侧两柱间以棕榈树装饰,侧窗洞两边柱间对称设有壁龛,供奉4位圣人。

第五层牌坊最下层有3个入口并有10枝爱奥尼柱式支撑及装饰墙面,正门两侧各3枝,而侧门一边各2枝;正门上写有意大利“MATERDEI”(意思是此教堂是供奉天主之母及有通往天国之门的意思)。侧门门楣上有耶稣会的“口号”IHS(意思是人类救主)的浮雕图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三巴

人民网-大三巴牌坊

澳门大三巴牌坊的由来是什么

大三巴牌坊的前身圣保禄教堂是由天主教耶稣会士创办的圣保禄学院的附属部分,该学院成立于1594年,结束于1762年,是远东地区及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当中设有文法学部、人文学部、伦理神学部等。

学院培养了大批传教士到日本、中国大陆、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地传教,是天主教传教士在远东区传教的重要的培训基地,在大三巴牌坊的遗址下安放了不少为了信仰而不惜流血舍身的殉道者的遗骸。

圣保禄教堂曾经是耶稣会士在澳门和远东最壮丽的一座教堂,基本建成于1603年,1608年开始建造教堂前壁(现大三巴牌坊),于1637年至1640年完工,前壁上的雕刻及塑像则在1644年才最终完成。

在1835年,最后一场大火就烧毁了圣保禄学院及教堂,最终剩下教堂正面前壁、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阶。由于当地华人认为教堂前壁形似中国的传统牌坊,故称之为“大三巴牌坊”。

圣保禄教堂是中国第一座巴洛克式建筑,教堂前壁在建造时将东方的装饰图饰如中国传统造型的石狮子、汉字和象征日本的菊花与欧洲的古典元素相结合,属于东西方艺术交融的结晶,代表了天主教艺术在远东的成就,也反映了澳门在历史上的东西文化交融及其独特性。

保育及保护措施

由于澳门的气候较为潮湿多雨,随风飘扬的植物种子很容易便会停留在牌坊的石壁缝隙中生长成杂草,杂草的根会对牌坊结构造成损害,同时影响了观瞻。有鉴及此,当局也会定期派人除去杂草以回复牌坊的原貌。

2017年11月7日至12月5日,大三巴牌坊上的圣方济各·沙勿略和圣类斯·公撒格铜像被移到地面进行扫描记录、清洁除锈及涂抹表层防护工程,是铜像竖立教堂前壁上380年以来首次进行全面清洁及维护,参与大三巴铜像修复工程的包括了澳洲艺术品与文物修复室(ArtlabAustralia)。

大三巴牌坊的景点介绍

澳门大三巴即圣保罗教堂的遗迹,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碑坊”。大三巴牌坊是“澳门八景”之一,位于炮台山下,左邻澳门博物馆和大炮台名胜,下连68级石阶,极显巍峨壮观。大三巴牌坊为圣保禄教堂遗址(“三巴”即“圣保禄”的粤语音译)。该教堂始建于1637年,先后经历3次大火,屡焚屡建,直至1835年10月26日,最后一场大火将其烧得只剩下教堂正门大墙,此墙因类似中国传统牌坊而得名“大三巴牌坊”。牌坊壁上雕塑精美,其中的中国石狮头,是西方宗教艺术与中国传统石雕艺术相结合的精品。

澳门有很多天主教堂,其中建造时代最久远、最著名的是圣保禄教堂。圣保禄教堂于1602年奠基,1637年落成,教堂在欧洲巴罗克式建筑中溶入了东方建筑的某些特点。当时,该教堂在华南一带非常著名,许多外国传教士都来这里研修教义,学习中国文化,同时把西方文化带到东方来。教堂曾经历过三次火灾,但屡焚屡建,直到1835年1月26日的最后一场大火,吞噬了整座建筑物,只留下一堵门壁,因形状似中国的牌坊而被当地人称为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标志之一,也是澳门八景之一的“三巴圣迹”。

大三巴牌坊前临68级石阶,牌坊与门前延伸而下的石阶构成了闻名澳门的胜迹。大三巴牌坊共分5层,从上到下都镶嵌着、雕刻着形态迥异、笼罩着浓厚基督教色彩的艺术群像。底层是教堂的3面大门,正门和两个旁门顶上分别用拉丁文刻着“天主圣母”和“耶稣”的字样;第二层壁龛中雕刻有耶稣会圣人像;第三层正中有一童贞圣母雕像,数名天使和两种花朵环绕两旁,其中牡丹花象征中国,菊花象征日本,左方石柱上刻有代表生命之树及圣母征服魔鬼并刺穿耶稣的工具,以象征战胜死亡;第四层有一耶稣圣婴雕像,其旁刻有用以钉死耶稣的工具;第五层刻有一个代表圣神的鸽形铜像,旁边围有代表太阳、月亮、星辰的石刻;牌坊最顶端有一个十字架。整座牌坊的雕刻和镶嵌非常精细,融合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品。

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有一座残壁遗迹,这就是圣保罗教堂。其建成于1637年,整座教堂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特色的结合,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前部分,又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牌坊”。

游览大三巴牌坊,除欣赏巍峨壮观的前壁之外,还要细心浏览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意义。从牌坊顶部逐层而下,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其下再分三层,每层的壁均藏有一铜像,是澳门早年的制炮工厂所铸造。十字架下是一具鸽形铜像,据说云是代表圣神,像的旁边围有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贞怀孕一刹那时光。铜鸽之下是一个耶稣圣婴雕像,像的旁边刻有用以钉死耶稣的工具。从大三巴牌坊邻近的大炮台城堡下望,可以看见整座教堂原迹及其后面广场的一些石刻。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有名的建筑,也是澳门的象征。“不去大三巴,就不算到过澳门”是当地十分流行的话。

大三巴牌坊即圣保罗教堂的遗迹,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处在澳门的闹市区。

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前壁部分。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碑坊”。

精美绝伦的艺术雕刻,将大三巴牌坊装饰得古朴典雅。

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