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清朝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清朝统治者期望维护极权统治的心理观念是“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主要在于隔绝大陆人民与台湾郑氏抗清力量交通,防范人民集聚海上。
也是继续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从冠冕堂皇的角度来说,他们实行闭关锁国,是因为清朝统治者们愚昧自大,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不懂得放眼看世界。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根源在于:民族意识、地理环境、历史局限。清朝是女真政权。原籍东北,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人口相对较少,而土地辽阔;战乱少见,邦泰民安。
清王朝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1、闭关锁国严重阻碍了中外的联系,使中国无法吸收外国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造成中国和世界的格局,让中国在发展之初就落后于其他的国家,慢慢和世界脱轨,慢慢落后,是不利于中国发展的政策。
2、原因:①清朝前期,封建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②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担心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到自己的统治。
3、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是落后的封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闭关自守政策,即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①从主观因素看:a.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古老的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4、清朝统治者认为清朝物质丰富不需要和西方国家交往。清朝统治者害怕自己国家领土主权收到侵犯。
5、个人认为,清政府以为自己是天朝上国,自大,还有就是没有一个完整的汇率机制,所以闭关锁国。当时的清朝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果要发展,它一定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然而,清朝选择了对外封闭。
清朝闭关锁国的时间
清朝闭关锁国的时间是1757年。18世纪,由于中外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和人民反清起义不断发生,清朝统治者担心洋人和汉人会结合起来反对清朝。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只留下广州粤海关,以免国人受到洋人洋货的沾染。
康熙五十六年部分海禁(禁止与南洋贸易),雍正五年开禁放洋。这段时间的海禁,主要是由于康熙担心米谷的大量出境会造成不良后果。
清朝的“闭关锁国”从1757年开始,到1842年被迫结束,实行的时间80多年。在这80年中,中外贸易的限制越来越多,但是民间贸易从来没有禁止过,在广州依然可以进行“一口通商”。
清朝从顺治时期开始实行闭关锁国的。顺治初年,清廷对来华贸易的外国商船,沿袭明朝成规,不许进入广州,只准于澳门交易。随后,由于东南海上郑成功抗清力量的存在,清廷愈严出海之禁。
闭关锁国的时间大概可从1433年(郑和下西洋后)的明朝后期以及清朝至1840年鸦片战争被迫打开国门可为大致的时期,大约有407年。
顺治十八年(1661)海禁,康熙二十二年开关,历时23年。康熙五十六年海禁,雍正五年开关,历时10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开始全面闭关。
你怎样看待清朝的闭关锁国的政策
1、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
2、“闭关政策”的含义:“闭关政策”是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实行“禁海”。
3、清代闭关锁国的政策可以说是“利在当世,遗祸百年”从长远来讲弊大于利。
4、其次,“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由于满清贵族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与斗争,满清统治者便企图通过“闭关”的办法将国内的汉人与外界隔绝,以防止外国人支持汉人形成反清力量。
5、总之,清政府采用闭关锁国的好处是为了能集中管理,断绝外来不良因素。但是,这样的好处和效果到底有多大呢?其实,清王朝内部机制臃肿,国力衰落,这是最主要的病根,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发展民族企业还是有意义的,只是太慢了。
简述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尽行停止。若有违禁将硫磺、军器等物,私载在船出洋贸易者,仍照律处分。
闭关锁国的主要内容: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场所、行动范围、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建立公行制度,限制对外贸易。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清朝前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外交政策。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内家政策,是容典型的孤立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