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12岁男孩持刀弑母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湖南12岁少年弑母案回顾:少年弑母后镇定藏尸,后来怎样,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12岁男孩持刀弑母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湖南12岁少年弑母案回顾:少年弑母后镇定藏尸,后来怎样
湖南沅江市泗湖山镇淅淅沥沥得下着小雨,看似平静的小镇里,人们心有余悸地议论着村里发生的一件耸人听闻的大事儿——村里男孩吴某康,亲手杀死了她亲生母亲陈欣(化名)。
▲吴某康接受警方问询案发后他换了衣服称“妈妈外出了”
王梅(化名)是第一个发现案发现场异样的人。她就住在吴某康和其母亲陈欣家隔壁。此前,有媒体从湖南益阳沅江市委宣传部获悉,该市泗湖山镇发生一起未成年人持刀杀害亲生母亲的案件,目前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王梅证实了以上信息的真实性,吴某康今年12岁,就读于泗湖山镇中心学校,读六年级。案发当晚,王梅曾听到过隔壁传来吵闹声,感觉像是在吵架,但是由于没有听到喊“救命”声,王梅也就没有多想。“谁能料想,陈欣会被自己的亲儿子杀死。”
▲案发现场陈欣被害后的第二天天上午,王梅发现陈欣并没像往日那样将一楼客厅朝街的大门拉开,而是大门紧闭不见人影,于是敲门询问,但并没有人来开门。
后来,他叫来了吴某康的外公陈某华,外公叫门时吴某康才把门打开,见到外公,吴某康说“我妈去外面了,没在家。”看到当时吴某康衣着整洁,一楼并没有血迹,吴某康的外公并没有多想,他还担心吴某康和他两岁的弟弟饿,便让他们到爷爷家吃了早饭大人们难以料到,这个12岁的孩子城府会这么深。
据村民讲述,实际上,当时吴某康将二楼卧室门反锁,把钥匙收起来,把沾了血迹的衣服换下,作案的菜刀也被扔到房屋后的鱼塘中,神情镇定地应对着外公的问询。称“母亲是自杀”表示“我就是恨她”
因为一直没看到陈欣出现,有邻居提醒外公“感觉不对劲,还是找一找你女儿。”就这样,陈某华开始在二楼寻找女儿,发现卧室门被反锁后,他爬窗户进入卧室。当从窗户外看到女儿时,陈某华一下子懵了,“屋里到处是血,凳子都倒了,女儿浑身是血倒在地上,双手被砍断,手腕里的骨头露了出来,脖子上有一道很深的伤口,头皮血肉模糊,身上至少二十多道伤口。”
陈欣就这样死在了卧室,陈某华跪在女儿身旁大哭起来……警察在没赶到案发现场前,12岁的吴某康镇定地说“母亲不是我杀的,她是自杀。”后来警察来了问询吴某康,他才承认是自己杀了母亲。“我就是恨她。”吴某康被带走的时候,有村民问他为何会杀母亲,他镇静地回答。
外公:母子俩身高相仿,外孙更壮实
“这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被宠坏了。”陈某华告诉津云新闻记者,“女儿是这两年回老家生二儿子,才开始带吴某康,看到他身上有不好的习惯,会去管教他。”“事发那天晚上,应该是吴某康抽烟,我女儿用皮带抽了他,所以他才会拿菜刀砍向他妈。”陈某华说,“我女儿确实有脾气,但是人很善良。”吴某康,约有一米四高,而其母亲陈欣也只有一米四多,两个人身高差不多。“外孙比女儿还要壮一些。”
▲遇害的陈欣吴某康的父亲在珠海打工,事发后,他也从外地赶了回来。“孩子父亲主要在外挣钱,对孩子的管教比较少。”陈某华解释。记者来到吴某康爷爷奶奶的住所,但家里没人。
村民:这孩子各种叛逆都怕他谈到吴某康,村里很多人都有些害怕。“昨天,警察带这孩子回案发现场了解情况,他居然还在楼下笑。”邻居林强(化名)回忆,“脸上没有一点害怕的表情。”陈某华介绍,外孙比较叛逆,见到他和外婆比较冷漠,经常找陈欣要钱,“有一次我给他二十元钱,他觉得少,还打了我几下。”
▲左起为陈欣的父母、妹妹,第二排为陈欣弟弟
“女儿看他抽烟、经常玩手机,不听话,会骂他,但是很少打他。”陈某华说,“反而是他经常不高兴就打他妈妈。”事发前一个星期,吴某康并没有去上学,家里人并不知情,因为他都是按时出家门的,“出了这事儿后,他老师才说他逃学的事。”陈欣被害后,吴某康居然用母亲的手机向老师请假,他跟老师发信息说,“吴某康明天请假行不,他感冒了”。
“这孩子习惯不好,喜欢偷别人钱物。”村民刘梅(化名)告诉津云记者,“他平时不怎么爱和别人交流,比较沉默。”陈某华讲述,之前吴某康还偷了爷爷1000多元。“他爷爷也不批评他,昨天警察带他回事发现场了解情况,他爷爷还摸了摸他的脸。”
陈欣已经下葬,娘家的门上白底黑字贴着挽联,陈欣母亲刘某秀一提起女儿就撕心裂肺地哭,“这是我大女儿,。”
陈欣娘家门前贴着挽联。因为吴某康才年龄够不上负刑事责任,所以,就连外公外婆都有些害怕自己的外孙,“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陈某华一脸担忧。
12岁少年残忍弑母: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恨父母的
1.
2018年12月6日,湖南沅江市泗湖山镇一个34岁的女人死了,被认定他杀。
“他“是谁?
她的亲生儿子,12岁的男孩吴某康。
他捅了20多刀。
杀死母亲后,他带着弟弟在家住了一晚,他拿着母亲手机接了电话,回了微信,以母亲的名义给自己请假。
他把一切都安排的有条不紊,滴水不漏。
他不在乎死的人是谁,因为,这和他无关,尽管他的全身上下都留着那个女人的血。
指认现场的时候,村民说:“他还在笑,一点不害怕。”
被警察带走的时候,他说“我就是恨她。”
他母亲下葬之时,外婆提起女儿就撕心裂肺的哭倒在地,“这是我大女儿,她才34岁。”
12岁,20刀,34岁。这些扎眼的数字如刀一般,割到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而其实,割到我们心里的,岂止这一刀?
2011年3月,14岁的少年孟某因害怕母亲向父亲告发其偷偷抽烟之事,残忍将母亲和妹妹杀害,还伪造成入室抢劫的假象。
2012年2月,河南郑州一名17岁的高中生为摆脱学习压力在家中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被逮捕归案后,该少年称“不后悔,我可以不用学习了,不用压力那么大了。”
2016年9月,山东青岛即墨市一17岁少年用斧头杀死了40多岁的母亲,并将母亲的尸体埋在自家院子里的鸡圈。
2017年12月5日晚,43岁的文星镇居民陈某某在家中被13岁的儿子袁某某持刀杀害。
这几年,我们听到了太多闻所未闻,触目惊心的新闻。
我们开始唏嘘,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做这种事?一个单纯的,天真的,本应对世界充满美好期待的小孩,到底为什么呢?
2.不是给他们饭吃,把他们养大,你就很伟大了。
原来,这个12岁的孩子,出生农村,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曾是千万留守儿童中的一员,父母一直在广东,两年前,妈妈因为怀二胎才回到了家。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这两人除了经济上的瓜葛,说是陌生人也并不为过。
而这,暴露的正是我们的时代通病:忽视。
在一切都需要钱,一切都需要货真价实的钞票的现实社会,大人们非常知道一个人怎样才能过的更好,那就是富裕。
然而,最怕的,就是父母把这个“我以为”套用在孩子身上。
你以为这样他们就能幸福,你给了他们你所有的物质,倾尽所能,却唯独少了他们心里最重要的东西。
有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文章中写道,“在我的工作中却发现很多人的童年创伤并不来自于物质的匮乏,相反,都是来自父母对他们情感,感受的忽视,不理解和不认可。我很少听到咨询室中跟我抱怨小时候没有得到哪个好吃的,没有得到哪件衣服的哭诉,可听得最多的却是父母情感上的疏离,对孩子的不尊重,根本不听孩子说话等等带来的创伤。慢慢的孩子心里对父母的期待,由一开始的满分,逐渐降温,到怨恨父母为什么就是不来看看孩子的需要,最难受的是连这点怨恨也没有了,只剩下绝望,不对父母抱一丝希望。“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本质上都是精神动物”,而很多孩子终其一生,只是想用行动对父母说一句:“求求你,爱我“。恨的另一面是爱,有恨说明有期待,而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在一次又一次期待落空后的没有任何感觉,令人生畏的是恨意褪干后无止境的绝望与麻木。
哀莫大于心死。那个12岁的孩子亦复如是,在一次又一次“渴望-落空”后,变得麻木。
而麻木,不是天性使然,而是在泥潭里绝望的放弃了挣扎。
没有人天生是坏坯子。
孩子为什么残忍?因为是父母先残忍的。
意识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教育只是把孩子喂大就算圆满了,不关心他们的内心变化,那建议直接养猫养狗。
你根本没把孩子当人。
至少作为父母,你真的很失败。
3.所有罪恶的源泉都是你的一个不经意
最终伤害到我们的,往往是那些我们以为最不会伤害我们的人。
柴静说:“永远不要高估人性的善,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最深的人性之恶,往往存在于你平静的生活。”
2018年3月16日,江苏13岁少年弑母,因为妈妈把他心爱的狗杀了。妈妈那天声称要杀了他的狗,他说:“你杀狗,我就杀你”。儿子说了这么极端的话,晚上,妈妈还是把狗杀了。也许对于一个饱经生活沧桑的中年妇女来说,一条狗真的不算什么吧,为了管教孩子,牺牲一下又有何妨?
于是,儿子也真的杀了妈妈。
乘晚上母亲睡着,拿锤子打破了母亲的头。然后他独自一人在家附近的餐厅坐了一天,他只要了一杯白开水,吃了一包自己带的饼干,什么也没要,就那样,呆呆等待被捕。
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真的是一个没有人性的孩子吗?
是因为父母毁灭了他心中的人性,他才没有了人性啊!更准确来说,是父母,亲手剥夺了他的那份天真啊!
一个对小狗都能如此拼命守护的孩子,对动物都有极强共情、心有大爱的孩子,我们完全有理由进行合理的推测,他,本应是一个温暖纯良,是一个耀眼夺目的少年。
而如今呢?
那种不经意流露的人性最深处的恶深深刺痛了一个幼小的孩子,他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亲生毁了自己的一生。
4.您忘性可真大啊
“小学二年级时,我妈对我说当初就不该把我生下来,仅仅是因为我语文考试只得了70分,后来她倒是忘了,我却记了一辈子。”
中国式失败父母,免不了有一个通病: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我们常说,天下没有哪一个父母不爱孩子,这话完全反了。我们有非常多的案例去证明,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父母并不爱孩子,可是却没有哪一个新生的孩子是不爱父母的。
而且,有不在少数的人,人生的第一个霸凌者,就是他们的父母。
“你看看别人家的小孩”
“你是猪吗?你怎么这么胖?”
“你怎么这么蠢,笨的可以去死了”
“除了每天吃我的喝我的,你有什么用?”
没错,这些伤人的字眼,甚至还有更加不堪入目的语句,都是从父母口中一字一句的真真实实的蹦出来的。
家,本应是所有人最温暖的港湾,有时却成为人们拼命想逃离的刑场。
知乎上有一个网友,讲述他哥哥自杀的原因。与诸多令人发指的家庭暴力不同,他的父母从小到大没有动过他一个手指头,而且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算是富裕的。而,令人可笑的地方,就在这里,一个生长在富裕家庭的男孩,死于穷。
更具体来说,死于父母哭穷。
因为付不起社交费用,一个躲在宿舍玩手机,变成孤僻怪人。带女朋友回家,妈妈摸遍全身惋惜而痛心的递过100块钱说“没有零钱了你们省着点花”。他离自己的亲生父亲只有5个公交站距离,但就连死时都还欠一个远方亲戚200。
多年来的金钱压力和冷暴力,活生生逼死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少年,一个才20岁,拥有大好年华,无限可能性的少年。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越来越不想回家了?越来越不想和父母讲话了?
为什么孩子和父母就是当不了朋友?
你真的以为仅仅是因为代沟?
不是的。
因为,我要怎么对一次又一次伤害我的人,假装没事?笑脸相迎?
因为,对不起,我真的感受不到爱。
15岁女孩杀死律师母亲藏尸行李箱,事件后续是什么
随着山东青岛一名15岁女孩杀害律师母亲案件的曝光,让我们再次将眼光放在了未成年犯罪的身上,从目前媒体所报道出来的信息,我们可以分析,15岁女孩处于一个单亲家庭,母亲是一名优秀的律师,但为什么会出现弑母案件的呢?且请往下看。
事件梗概
5月23日,山东青岛45岁离异张姓女律师(张扬)疑被自己15岁读高中的女儿勒死,根据网友披露的内容,张律师离异后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张的女儿今年15岁半,正上高中。案发后,张的女儿对警察说了作案过程:周五在学校就想杀死她妈,周六晚上说给她妈按摩,从后面用绳子勒死的,将遗体被装行李箱,行凶者与母亲尸体独处了两天一夜。事发两天后(5月25日),张某同事去她家后发现异常,随后报警。
细节透露
张律师生前有多项社会兼职,常年担任青岛市儿童福利院及若干企业的法律顾问,并担任了青岛教育公众咨询委员会委员和青岛一家小学的法制副校长。
5月26日,该事件被青岛市公安局证实。在律师事务所发布的讣告当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张扬律师死亡的具体原因。据办案人员的透露张某15岁的女儿有很大的作案嫌疑。
张律师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属于离异家庭),女儿今年15岁,就读于青岛超银中学,刚刚上高一。
母亲优秀,对女儿要求过于苛刻。想让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优秀的妈妈自然对女儿的要求也很高。
女儿曾在一所私立初中(学费很贵,一年三四万),这所学校连续十年中考成绩位于青岛市第一名,出了多名“中考状元”。
这所私立初中压力非常大,竞争也是特别激烈。张某生前和女儿住在青岛市某小区的四层,蓝绿色的大铁门上,至今贴着金灿灿的“福”字。
许女士记得,女孩当时没哭,什么也没说,“看起来特别冷静。”当时,许女士并不知道张某已经遇害,“以前孩子有什么事,都是张某跑在前面。我当时还在想,孩子被人带走了,怎么没看见母亲?”
许女士记得,女孩当时没哭,什么也没说,“看起来特别冷静。”当时,许女士并不知道张某已经遇害,“以前孩子有什么事,都是张某跑在前面。我当时还在想,孩子被人带走了,怎么没看见母亲?”
在邻居们的印象里,张某小眼睛,戴眼镜,不算漂亮,但很干练,经常穿着西服套装,开一辆白色轿车。一次,一名邻居想向张某咨询法律问题,张某很热情,“她说有事你说一声就行,很客气。”
在许女士看来,张某是非常和气的人,日常进出小区都会和自己打招呼,整个人看起来笑眯眯的,很友善。
杀人动机
15岁的女儿在对警察交代作案过程时说,她其实一直都有杀死妈妈的念头,周五在学校里就有这样的考虑和想法,但是并没有去实施,直到周六晚上,自己借口给妈妈按摩,然后趁妈妈不注意,从后面用绳子将其活活勒死,并把尸体装在行李箱里。
孩子想杀死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母亲,这样的想法让人心寒。孩子处于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才使心理扭曲到这种程度!
原来这对母女属于单亲家庭,由于张某所从事的职业是律师,平时过于严格要求女儿,特别是不健全的家庭和偏执的教育方式,对单亲孩子影响非常大,本身过于敏感和自卑最终让女孩产生了杀死母亲的想法。
像这种极端弑母的惨剧不止一次,这不,就边北大才子也曾弑母。2016年,就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北大弑母案。
吴谢宇的情况和这次事件中的女孩类似,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是一个标准很高的人,有时显得不近人情。平时吴谢宇接触最多的人只有母亲,和母亲的关系最亲密。
但最后,他却弑母!
轰动全国的北大学生弑母案;叫嚣“我杀的是我妈”的湖南12岁男孩弑母案;江苏13岁男孩弑母案;湖南衡阳13岁男孩弑母案;……
同样的悲剧,在今年的2月和3月又相继发生了两起,2020年2月24日晚,四川眉山。13岁男孩刘某某因家庭琐事,与36岁的母亲卓某发生争吵,后将其杀害。杀害母亲卓某后,刘某某报警自首。据悉,卓某的丈夫大约7年前患癌去世,而孩子是由卓某独自一人抚养大的。
据厦门市公安局通报,2020年3月10日,犯罪嫌疑人因家庭矛盾,持刀捅伤其父母,致其母亲当场身亡。通过网上获悉,此犯罪嫌疑人是一名中学生。
律师说法
针对15岁女孩杀害母亲一案,有律师表示:
首先,作为故意杀人的嫌疑犯,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是按照《刑法》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由于是未成年人犯罪,本案不会判处死刑,但是嫌疑人至少面临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其次,对于嫌疑人而言,除了面临严厉的刑罚处罚之外,还需要面对“弑母”之后的心灵创伤,如何干预,帮助嫌疑人度过心灵创伤期也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本意所在。
最后,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这个“弑母”案的悲剧背后,可以折射出未成年人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压力增大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关心孩子的学习成长之外,也要关心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健康,不仅个人会付出代价,家庭、社会也会付出代价。
反思
通过近些年所发生的类似弑母案件,我们不难看出,未成年人教育仍存在一些误区,比方说过分溺爱,很多家庭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父母总想把自己最好的都给子女,对于子女的一些过分要求也不会拒绝,最后孩子就成了家中的“皇帝”。想干嘛就干嘛,连最基本的做人都不会,最终导致在学校与同学不合群,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天下老子最大,一旦父母再对他要求严一点时,就有可能发生不可预见的悲剧事件。
另外,有些家长虽然不过分溺爱孩子,但对孩子的要求却又过分要求,甚至苛刻到孩子崩溃,就如这名15岁小女孩一样,母亲是律师,又离过婚,她当然希望自己的女儿以后更优秀,于是花钱送最好学校,让孩子要好好学习,甚至平时还要上很多课外辅导,久而久之,别说孩子受不了,就连家长都受不了,边轴转的结果就是孩子不想要这样的生活。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父母也要与时俱进,多加学习,学会与孩子交流与沟通,而不是一味居高临下的与孩子对话,要入下身子多听孩子说话,要把孩子当朋友,当然,家庭环境也很重要,如果夫妻经常吵架冷战,特别是离异带孩子的,或多或少对孩子的成长都会受到影响。所以,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作为成年人,既然结婚生子了,就要对家庭负责,也难怪最近两会出台即将实行的法典就有关于离婚冷静期,目的就是不要因为一时冲动,毁了家庭不说,还毁了孩子。
好了,关于12岁男孩持刀弑母和湖南12岁少年弑母案回顾:少年弑母后镇定藏尸,后来怎样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