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户人工岛的建造历史
人工岛是日本神户市为了适应神户港经济贸易不断发展和港口货物吞吐量日益增长的需要而建造的。神户人工岛1966年开工,在10米水深的海域中用8000万立方米土石填筑成一个总面积为436万平方米(4.36平方公里)的人工岛。其中港口用地241万平方米。人工岛抛填平均厚度约20米,向海一侧有长3040米的护岸和1400米的防波堤。与陆地连接的神户大桥为三跨拱结构,桥宽14米。全部工程于1981年3月竣工,历时15年,削平了六甲山脉的高仓和横尾两座山头,共填土石方八千万立方米,投资五千三百亿日元(约合二十六亿四千多万美元)。
在修建神户港人工岛的同时,神户市于1972年开始,在人工岛东侧的附近海面用十五年时间建造了一座总面积为5.8平方公里的六甲人工岛。新大村飞机场,即长崎机场。位于长崎、佐世保间的大村湾内,是利用离海岸1.5公里的箕岛扩建而成的。采用爆破方法削平箕岛的南、北两岛后,在向陆一侧12~15米水域中抛填土石建造了长3200米、宽430米的人工岛。岛周围的护岸工程总长5868米,采用块石护坡、人工异型块体消浪结构护面。
率先建造海上城市的是日本。20多年前,日本就在神户沿海建成一座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城市,可供2万多人居住,为21世纪海上城市的开发展示了广阔美好的前景。如今,日本的海洋开拓者更加心勃勃,提出21世纪内要在日本近海建造25000个海上城市。
海上人工岛有什么作用
海上人工岛是在近岸浅海水域人工建造的陆地,是具有多功能的海洋工程,可用于修建深水港、海上机场、海上城市,也可供近海油气开发、海底矿产(如煤矿、铁矿、砂矿等)开发、水产品加工、废品处理等充当基地,亦可用作为大型火力电站或核电站站址,以及毒品和危险品仓库等。这种海洋空间利用方式可缓解原有城市的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噪声、饮用水和空气污染等都市问题。1961~1990年的30年间全世界的海上人工岛工程项目多达400项,较大型项目50项,工程水深一般20~100米,少数达1000米;离岸最近的0.1千米,最远的达150千米,一般分为固定式和浮动式两大类,用海底隧道或跨海桥梁与陆岸连接。日本神户人工岛、六甲人工岛、东京湾人工岛为此类海洋工程的典范。
日本为什么造人工岛
日本的人工岛日本是个群岛国家,国土狭小,人口稠密。为解决土地不足的问题日本很早以前就开始了人工造陆。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建造的现代人工岛最多,规模也最大,如神户人工岛海港和新大村海上飞机场。神户人工岛位于日本大阪湾西部神户市港口外的海域中,1966年开始兴建。在10米水深的海域中用8000万立方米土石填筑成一个总面积为436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其中港口用地241万平方米。人工岛抛填平均厚度约20米,向海一侧有长3040米的护岸和1400米的防波堤。与陆地连接的神户大桥为三跨拱结构,桥宽14米。全部工程于1981年建成。1972年神户市又开始在人工岛东侧的附近海面建造面积580万平方米的六甲人工岛。新大村飞机场,即长崎机场。位于长崎、佐世保间的大村湾内,是利用离海岸1.5公里的箕岛扩建而成的。采用爆破方法削平箕岛的南、北两岛后,在向陆一侧12~15米水域中抛填土石建造了长3200米、宽430米的人工岛。岛周围的护岸工程总长5868米,采用块石护坡、人工异型块体消浪结构护面,通过一条栈桥与陆地相连。关西国际机场,建在大阪湾人工岛上中部国际机场,建在伊势湾人工岛上御台场,位于东京湾的人工岛,通称“临海副都心”</SPAN></SPAN></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