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绿阴不减来时路(绿阴不减来时路全诗)

七月网5320

大家好,关于绿阴不减来时路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绿阴不减来时路全诗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绿阴不减来时路(绿阴不减来时路全诗)

绿阴不减来时路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出处:宋·曾几《三衢道中》

原诗: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扩展资料:

前两句交代了此游的时间,点明了行程,表现出浓厚的游兴。首句写明此游的时间背景。“梅子黄时”是农历五月梅子快成熟之时,这时江南水乡多雨,而今年却遇上一段“日日晴”的大好天气,使人觉得神清气畅。加上梅子艳黄,诗人的心胸也随之格外舒展,勾起了勃发的游兴。

诗人以“小溪泛尽却山行”的凝炼诗句,表达游程中有山有水,水色山光,十分宜人。先乘一叶扁舟,随溪纵情观赏山容水情,至船行到尽头,又改为跋山悠游,欣赏山中美景,领受漫步山道的意趣。

三、四两句写山道中所见所闻的景色,表现作者高雅的情怀。来时,指前次来时。诗人不久前已经经过三衢道中,这次是乘兴重游。从“绿阴不减”和“添得黄鹂”的暗示中,可知诗人两次来游时间的转换,由春天而进入初夏。绝句贵简,诗人不去支衍“来时”路上所见的景象,只是顺笔提及,与此游的景象对照,以突出新鲜感受。

同时,选取浓郁的“绿阴”和婉转的“黄鹂”作为山景的代表,也颇具艺术匠心。道中林木蔽日遮阳,可见山中树木蓊郁,景色万千,更何况“绿阴生昼静”呢。

“绿阴不减来时路”,正是表现出诗人一路行来尽是树茂枝繁的苍翠景象,概括出“三衢道中”的幽静景观。最后,诗人以“添得黄鹂四五声”作结,更是横空出奇响的神来之笔。

“添得”,是说上次没有,而这次才有。现在又添上“四五声”婉转悦耳的黄鹂啼鸣,打破了寂静,进一步反映了诗人途中的佳绪乐趣,比前一次更强更浓,因而更兴致勃勃,不穷其景,决不罢休。

绿阴不减来时路是什么意思

绿荫不减来时路这句话的意思是: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

原文: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注解

⑴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⑵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⑶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⑷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⑸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⑹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⑺黄鹂:黄莺。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时轻松愉快的心情。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赏析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绿阴不减来时路下一句是什么

1、“绿阴不减来时路”下一句是:添得黄鹂四五声。

2、“绿阴不减来时路”出自南宋曾几的《三衢道中》,全诗如下: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3、该诗大意: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4、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

好了,关于绿阴不减来时路和绿阴不减来时路全诗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