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红尘有幸识丹青,红尘有幸识丹青说了什么

七月网5000

素尺无缘知锦绣,红尘有幸识丹青

   喜欢中国文化,有两方面最吸引我,一个是古诗词,还有一个就是中国画。在很小的时候,邻居伯伯家客厅挂着两幅花鸟画和山水画,从小就很喜欢那么跃然纸上的生动与意境。作为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的展,是必须要看的。

红尘有幸识丹青,红尘有幸识丹青说了什么

   央视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形容“千里江山图”为古代版的航拍中国,确实如此,整幅画颜色生动,图案立体,王希孟用精微细腻的手法,描绘出了中国山水的雄奇和美丽,堪称中国山水画里程碑式的代表作。

   为什么是代表作呢?我粗浅理解一为长,整幅画卷约11.9米,看完千里江山图,再看那些小幅总觉得不过瘾。另一原因是他的表现技法,用传统青绿画法,用笔极为精细,在兰绿色调中寻求变化,为千古青绿之杰作。央视“国家宝藏”解读这幅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画家对于这幅画的细致和用心。先水墨做筋骨,然后一层赭石,再一层石绿色为基础,然后上面再加一层其他绿色,突显层次,最后青色做收尾。整幅画等于画了五遍将近12米的长卷,这就是我一直在追寻的匠心吧!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的,原来我们祖先很早就用实际行动解释了这个词。

                    

   说起这幅画,不得不提的就是这幅画的作者,我们的天才少年王希孟,这幅画是他18岁的时候在皇帝老师宋徽宗的指导下完成的。完成后不久,大概二十岁的时候他就去世了,这幅也成为了他唯一的传世画作。

   在最好的年纪创作这幅画,画里能够感受到他的阳光和朝气,在朝气基础上加上心胸与气度,这幅也就成为了传奇。然天妒英才,每每想起,不禁惋惜伤怀。对于希孟,我很喜欢陈丹青老师在“局部”的解读,我们以往提到山水画家像张大千,齐白石等,都是一个老人“符号”,但英年早逝的“王希孟”让我们了解了在山水画师中还有一个18岁的翩翩美少年,温润君子。

   提到画展和艺术品,大家普遍想到的是一个个冷冰冰的,可远观不能理解的世界。我对于画画也不太懂,曾经问过一个学设计的朋友,她告诉我,不懂没关系,多看展,多去了解,慢慢的你能感觉到自己的变化。

   在“千里江山图”前,我看到的是人们对“艺术”的尊重,每个人自觉的排长队,等待着与大师对话,在画作旁不自觉屏住呼吸,感受艺术,感受美。

   面对所有的画作,我觉得自己有点像在无污染的夜晚仰望星空,我能觉得她真的很美,但是为什么美,我说不出来。我觉得可能每个人对于这些画的理解,都不太一样,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艺术面前,不用在意你是否专业,你能感受到美,感受到画中传达的恬静淡然的情绪,这就够了。或者你能从画中得到心灵的一次放松,这也是收获。或者是最简单的,你可能不懂画中的美,但是慢慢的你能分辨出什么是丑,这也是一点进步。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没有审美的民族是不知善恶的”,从早期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出现的山石背景,到我们的山水画顶峰“千里江山图”,我们的祖先用特有的美学教育方式,启迪引导人心向美,人心向善。感谢希孟,感谢给我们留下绝世画作的每一位大师,“素尺无缘知锦绣,红尘有幸识丹青”。

红尘有幸识丹青说了什么

故事大致就是说,丹青是个做伪画的高手,王爷因为想上贡的古画坏了,就找他来画一幅假的,但是又不想泄密,就想等他画好之后杀了他。可是丹青从一开始就知道了。没想到的是在这过程中两个人相爱了。后来丹青逃走后得知王爷利用那幅画害了皇帝,非常生气,不希望自己的画成为杀人的刀,一生气就砍了自己一根手指(幸好有神医又给接上了)。王爷想登基,但是玉玺被摔坏了,只能在皇帝死之前再做个假的,不然遗诏就会出问题,于是又找来丹青。不过王爷怕丹青心神耗得太厉害会病死,就临时改主意不想让他做假玉玺了,宁可自己不当皇帝改当摄政王。不过丹青还是拼死完成。后来的后来,王爷当了几年皇帝,把皇位让给长大的老皇帝的儿子,自己跟丹青游山玩水去了。主要剧情基本就是这样。

虐点呢倒是有几处,比如丹青得知王爷准备杀自己、王爷下令杀丹青自己又心痛、丹青大病一场、丹青砍手指、丹青被找去做玉玺时快要病死……也就这样了。

红尘有幸识丹青 主要讲的什么

综述:主要讲的是丹青和承安的故事。一个是临仿伪造古画的不世奇才,一个是处心积虑谋朝篡位的王爷,一个是伪造的大师,以假乱真。一个是表演的高手,假戏真做。在命运之手的拨弄下,何去何从的故事。

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出自《庄子·外物》。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小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