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里人常说的一九二九三九是什么意思
冬至后即开始“数九”,俗称“交九”,意味进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从冬至开始计算,第一个九天称为“一九”。第二个九天称为“二九”。到了九九,就从冬寒到春暖了。
三九四九冰上走:进入三九四九便到了一年中最为寒冷的季节,河里已经结起了较厚的冰,大人、小孩都可以在河面上行走。另外由于中国气候差异较大,三九四九各地说法略有不同,例如吉林为三九四九冻死狗,江苏为三九四九拾粪老汉满街游。
主要优势:
中国农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民间节气,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传较为广泛。“冬九九”又被称为“数九”,从冬至算起每九天为一个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即为“出九”,其中三九、四九为全年最寒冷的季节
冬至开始进九,一九到九九是什么意思
一九到九九是第一个九天到第九个九天的意思。
冬至后即开始“数九”,俗称“交九”,意味进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所谓“数九”,是指从“冬至”当天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民间广为流传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
扩展资料: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冻河开,八九燕归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解析:
1、一九二九不出手:一九二九冬至后天气比较冷,手放在外面会太冷,难以承受,甚至会产生冻伤,所以忍不住在口袋里,这是"不出手"。
2、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河里有厚厚、坚固的冰,行人可以安然无恙地在河上行走。
3、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在最寒冷的时候,当五九六九天气开始逐渐升温,柳枝种植的河流开始发芽,一切逐渐恢复,以消除冬季的抑郁症,人们不禁看到柳树。
4、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七九当冰雪开始融化,冻结的河流将慢慢解冻,并听到水的杂音,到八九温暖的天气,燕子将从南方飞回筑巢,开始新一轮的忙碌和无休止的循环。
5、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九九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天气转暖,渐渐有了春水,天气一直比较暖和,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到处都是牛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而且还预示着一个新的希望和一个新的开始。
与“九九歌”相映成趣的,是“九九消寒图”,分为九格消寒图、鱼形消寒图、泉纹消寒图、孩儿消寒图等。
比较有趣的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既能计算时间,又能当做一种精美装饰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冬至大如年数九过寒冬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数九”知识你知道多少?
冬九九是什么意思 九九的寓意和象征
每年冬九九对于人们来说就是一个天气变寒冷的标志,毕竟是从冬天开始的,然后天气就会慢慢的寒冷,标志着会越来越寒冷,然后数九也是从冬季到春季的一个最大跨度,那么2022冬九九是从哪一天开始的呢?冬九九是什么意思的呢?
冬九九是什么意思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一般“三九、四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是春耕的时候了。数九方法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但缺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在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为“至阳”之数,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了,这个时间对于很多人都是重要的,毕竟是冬天到夏天的一个转变过程。
数九的来历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开始。数九习俗起最早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查到确切的资料。但是,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这个时候衣服也可以慢慢的减少了。
数九的习俗
“数九”的习俗,很多具有文化韵味。明代出现了“画九”习俗。所谓的画,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枚,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此外,清代还有“九九消寒诗图”,图中每九天四句,共三十六句,内容从远古时代的“三皇治世”到本朝代的“大清坐金銮”,称得上是一部高雅的历史“大事记”,这个时间人们都是要注意的,毕竟每个时间段之内的习俗都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