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婴幼儿腹泻的处理办法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婴幼儿腹泻的处理方法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婴幼儿腹泻的处理办法和婴幼儿腹泻的处理方法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婴幼儿腹泻如何处理
米汤可治婴幼儿腹泻
口服米汤治疗腹泻,既方便又奇效,特别适用于肠胃功能较弱的婴幼儿。
米汤之所以能治腹泻,是因为其中含有高浓度的碳水化合物。可增加水盐的吸收。其中的维生素对预防和治疗某些维生素缺乏性腹泻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用于治腹泻的米汤,可因地制宜选用大米汤、糯米汤、玉米汤、小米汤、高粱米汤等。米汤熬得不要太稠也不要过稀。饮用的次数和用量要与腹泻的次数成正比。腹泻好转后,仍需坚持饮用两三天米汤,以补充体内损耗的水分和营养,使腹泻彻底痊愈。
-----------------------------------
婴幼儿腹泻怎么调理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一年四季都发病。婴幼儿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完善,如果受冷、受热、吃了不洁或不消化食物及发热感冒等都会发生腹泻。
婴幼儿腹泻是多种病因引起的,最主要的是喂养不当。例如,吃得太多造成伤食,胃肠无力把食物消化完毕,轻则大便次数多,重则发生呕吐。实际上,呕吐也是一种机体自卫的手段,表示胃部不能消化,呕吐解除了胃肠的负担。如果母乳不足或过早用粥类、粉糊糖类等食品喂养婴儿,可因粉类、糖类发酵而使胃肠胀气,导致腹泻。其他的寒温调护不当,饮食不洁及饮食不规律等,都可导致腹泻。
小儿腹泻就会出现以下情况:大便一天3~4次,多者可有10余次,粪便解出时条形,后成糊状,有的呈水泻,黄绿色,有酸臭。严重者,粪便如蛋花样或为粘液,若不及时纠正,可发生脱水,表现为尿少,皮肤弹性减弱,哭时无调等等。个别小儿还可有发热、呕吐、惊厥。腹泻日久则形体消瘦,影响营养物质吸收。
腹泻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归根到底都会造成胃肠消化功能紊乱。所以这时适当减少食量和喂养次数,以减轻胃肠压力,有利于患儿康复。哺乳期的孩子如果是母乳喂养,一般发生腹泻的较少。一旦发生就要减少哺乳次数,缩短哺乳时间。用牛乳喂养的孩子发生腹泻,可以用脱脂奶粉或经脱脂处理后的牛奶喂养。脱脂的具体办法是:鲜奶煮沸冷却,将奶上面漂浮的一层奶皮去掉,反复几次就制成了脱脂奶。幼儿发生腹泻时,饮食要注意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像面片、米粥等。不要吃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可以医生指导下服用乳酶生、乳酸菌素片,黄连素等,严重的要到医院就诊。
怎样预防婴幼儿腹泻的发生呢?婴儿出生至4个月时,最好母乳喂养,母乳不足则用牛乳补充。4个月后,按月龄添加辅助食品,以适应婴儿的营养需要。对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及用具要定时消毒,不用时盖好,保持清洁卫生。对人工喂养者,不要经常更换奶粉的品牌,添加副食不可过早过量。母乳喂养者,母亲在饮食上切忌辛、辣、油、腻及生冷过量,以免影响到婴儿。
总之,婴幼儿只要喂养得当,生活有规律,寒温适度,就可避免腹泻的发生。
--------------------------------
如何有效预防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是一种很容易预防的疾病,根据腹泻发生的原因,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饮食卫生:加强卫生宣教,对水源和食品卫生严格管理。食品应新鲜、清洁,凡变质的食物均不可喂养小儿,食具也必须注意消毒。
(2)提倡母乳喂养:尤以出生后最初数月内应以母乳喂养。因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故除患结核、心、肾及其他慢性疾病外,均应提倡母乳喂养。应注意正确的喂养方法,做到定时哺乳,避免在夏季及小儿有病时断奶。
(3)按时添加辅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不论母乳或人工喂养儿均应按时添加辅食,以满足营养需要。添加辅助食品时,品种不宜过多,变换不宜过频,要在婴儿逐渐适应新的食品后,才渐次增加其他食品。具体而言,添加辅食时,要注意婴儿的消化能力,每次只能增加一种,从少至多,逐渐增加。一般在出生后半个月开始添加维生素C及D,2~3个月加菜汤、奶糕或米糊,4~6个月添加蛋黄、肉末及碎菜等。
(4)注意饮食质量: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时,应注意饮食调配,不宜过多或过早地给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发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初出生至3个月内婴儿母乳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浆补充,无论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适当稀释,以利于消化和吸收;食欲不振时,不宜强制进食。
(5)增强体质: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注意小儿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
(6)避免不良刺激:小儿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
(7)夏季卫生及护理:婴幼儿的衣着,应随气温的升降而增减,避免过热,夜晚睡觉要避免腹部受凉。夏季应多喂水,避免饮食过量或食用脂肪多的食物。经常进行温水浴。
(8)加强体弱婴幼儿护理:营养不良、佝偻病及病后体弱小儿应加强护理,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各种感染。对轻型腹泻应及时治疗,以免拖延成为重型腹泻。(9)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腹泻易引起流行,对新生儿,托幼机构及医院应注意消毒隔离。发现腹泻患儿和带菌者要隔离治疗,粪便应做消毒处理。
(10)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肠道菌群失调,招致耐药菌繁殖引起肠炎。
------------------------------------
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婴幼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引起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腹泻”、“泄泻”范畴。
未病先防
做好病前调养护理与卫生十分重要。
(一)一般措施
1.提倡母乳喂养。如人工喂养,要注意适当稀释牛奶和消毒食具,最好每日煮沸或蒸气消毒1次。食品应新鲜、清洁。
2.喂养定时,定量。按时逐步增添辅食,但不宜过早、过多添加淀粉类或脂肪类食物,也不宜突然改变食物的品种。
3.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腹部着凉。同时加强体格锻炼,预防感冒,肺炎、中耳炎等疾病。
4.夏季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和护理。天气炎热时应多喂一些水,不宜吃得过饱和过食油脂多的食品。避免在夏季断奶。
5.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菌素。
(二)食疗预防
1.扁豆粟米粥:扁豆角30克、党参(或人参)10克,同煎去滓取汁,入粟米50克煮粥,经常食之,可防小儿腹泻。
2.山药扁豆糕:山药200克(去皮切成薄片)、鲜扁豆50克、红枣肉(切碎)500克、陈皮丝3克,共和匀蒸糕,做早餐食之,每次50~100克,脾胃虚弱者最宜。
二、既病防变
本病转归主要取决于素体脾胃强弱,治疗迟早得当,以及感邪轻重性质。感受暑热湿邪最易传变,其结果,或暑邪化火,内陷心包;或泻下不止,伤阴伤阳。另大泻不止,伤及脾阳,土虚水旺又可见慢脾风。
(一)一般措施
1.调整饮食:一般轻度腹泻仍可喂母乳,但应缩短喂奶时间,延长间隔时间。如牛奶喂养,应将牛奶比平常更稀释些,并去掉上面一层奶皮。稍大的幼儿,应给易于消化的粥类。腹泻重者,应暂时禁食6~8小时,使胃肠道得到很好的休息。
2.补充水分:为防脱水失盐,喂奶间隔时间和禁食时,要注意多给小儿一些糖盐水、淡茶水、胡萝卜水等。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补液盐”。
3.护理:注意腹部的保暖。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肛围,勤换尿布,及时处理粪便并洗手消毒,以免重复感染。腹泻日久者,还要注意排便姿式,避免将小儿过分屈体,引起脱肛。
(二)中医论治防变
1.伤食型:初宜导滞通下,给予七珍丹、一捻金等;继健脾止泻,给予保和丸、山楂健脾丸等。
2.湿热型:宜葛根芩连汤加减。若烦躁不宁,欲化火内陷,加用石决明、天麻、钩藤、玳瑁、羚羊角粉、紫雪丹之类;若口渴目陷,小便短赤,欲伤阴津,加用连梅汤,酸甘化阴;若四肢不温,神萎情淡,阳气衰弱,急用参附龙牡汤,或酌加人参、附子、五味子等;若见神情淡漠,昏睡露睛,手足蠕动,欲致慢脾风,意加人参、附子、肉桂等,或加固真汤。
3.虚寒型:当用钱乙六味白术散或益黄散,酌加补骨脂、益智仁、吴茱萸或枳术丸。
(三)食疗防变
此法主要适用年龄稍大的幼儿和轻型腹泻。
1.莱菔粥:莱菔子(炒)研末,与米同煮粥。适用于伤食型腹泻。
2.苡米粥:生苡米、白米(苡米的1/3量),先将苡米煮烂,后入白米煮粥。适用于湿热型腹泻。
3.山药粥:山药与糯米共煮粥。适用于虚寒型腹泻。
(四)单验方
1.山楂炭、炮姜炭共研细末,每次1克,温开水调服,每日3次。
2.石榴皮9克,水煎加红糖内服,每日3次。适用于久泻不止。
3.大蒜带皮在火上烧熟,剥去皮,捣成泥状,掺少许白糖加水服,每日2~3个蒜头。
4.吴茱萸30克、丁香2克、胡椒30粒,共研末。每次用1.5克,以陈醋或植物油调和成糊状,敷于脐部,外以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于伤食型、虚寒型腹泻。
(五)针灸推拿疗法
1.先针足三里,后针气海。腹泻不止,加刺止泻穴(关元上5分)。亦可用艾条悬灸神阙10分钟。呕吐者,加针内关。
2.捏脊疗法:患儿俯卧,医生以两手拇指、食指顶住病儿皮肤,自长强穴(尾骨部)沿脊柱至大椎穴(平肩处)提拿皮肉,中间不要脱手,连捏3遍,每日1次。对脾胃虚弱,久泻不愈的患儿疗效较好。
婴幼儿腹泻的护理措施
1注意输液速度
婴幼儿腹泻需要大量的补水,输液补水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输液时护士和家人都需要时刻注意患儿的输液速度,输液过快容易引起心功能不全、肺气肿等,而输液过慢又起不到很好的补水效果,会出现失水过多、酸中毒等。
2做好清洁婴幼儿腹泻主要症状就是大便次数增多,因此,在个人卫生清洁上也需要多下功夫,在每次大便之后都需要清洗外生殖器、会阴部位、肛门走位,防止发生泌尿道、会阴部以及肛门周围的炎症。
3注意患儿睡姿婴幼儿腹泻的患儿除了有严重的腹泻外,大多还伴有呕吐,因此,在护理时需要注意患儿的睡姿,平时患儿应该处侧卧位,避免呕吐时呕吐物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另外,还需要多给患儿翻身,以防止肺炎和褥疮的发生。
4必要时隔离对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腹泻在必要时还需要做隔离工作,以免在治疗过程中再感染上其他的病毒或细菌,引起交叉感染,增加治疗难度。
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原则是①开始出现腹泻后,给消化道以适当的休息;②控制肠道内外感染;③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④良好的护理。
2、饮食疗法开始时给消化道以适当休息。轻、中型患儿减食至平时半量左右4~6小时;重型者6~12小时。减食期间液体补充:轻、中型患儿配制“初液盐”口服。病毒性肠炎由于葡萄糖促进的钠运转障碍,口服葡萄糖液浓度不宜超过2%,钠浓度不超过50mmol/L;重型者应静脉输液。恢复饮食时,人乳喂养儿应减产每次哺乳时间;人工喂养儿可从米汤、稀藕粉或稀释的牛乳(或酸奶)开始,奶量和所加蔗糖都由少到多,由稀到浓,逐步增加。除食欲不振和严重呕吐外,加乳无须顾虑,因腹泻后患儿体内营养大量消耗,增加食物后虽大便次数可增加,但肠道吸收与食入量成正比。禁食过久或热量增加过缓都可导致营养不良。一般应于治疗48小时后给以足够热量,5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
3、液体疗法
(1)口服补液盐:1971年以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用口服补液盐(oralrehydrationsalt,ORS)所配制的饮料,在世界各地对不同病原和不同年龄的急性腹泻患儿推广应用。我国自1980年以来在各省市广泛使用,取得较好的效果。配制1升ORS饮料,需NaCI3.5G,NaHCO32.5g,KCI1.5g,葡萄糖20g。其电解质浓度为:Na90mmol/L,K20mmol/L,CI80mmol/L,HCO330mmol/L,葡萄糖111mmol/L。由于病毒性肠炎患儿多有等渗或高渗性脱水,应将ORS稀释1/3~1/2后口服No含量降至45~60mmol/L、K10~13.3mmol/L、以40~53.4mmol/L、HCO315~20mmol/L、葡萄糖56~74mmol/L,葡萄糖浓度仍保持促进消化道水、钠的吸收。第一日给ORS量:轻度脱水50~60ml/kg,在4小时内服完;中度脱水70~100ml/kg,在4~6小时内服完。同时应按后述方法补充钾和钙。最近,WHO推荐用枸橼酸钾代替原配方中的碳酸氢钠,因后者易潮解而枸橼酸钾则比较稳定。临床应用也证实了这种代替法的优点。此外WHO又倡导以ORS的配方的20克葡萄糖改为30克的米粉或其他谷物粉,认为用谷物粉配制后,味道可口患儿容易接受,服用时发生呕吐者较少,粪便成形较快。临床实践已证明其疗效。确能促进水和电解质的吸收,华西医科大学儿科曾以50克米粉代替原配方中的20克葡萄糖,确能防治脱水,优于用ORS原方。至于口服ORS有困难或有重度脱水发生循环衰竭者,皆需先静脉补液。如在农村不便进行静脉滴注,也可用胃管滴注ORS。如口服或胃管滴注ORS后脱水仍不见好,则应设法静脉输液。
(2)胃肠道外补液:对呕吐或口服补液有困难及重度脱水患儿,应根据上册胃肠道外液体疗法补液原则,分步骤地进行治疗。先较快地恢复循环量并补充累积损失,再较慢地补充继续丢失和生理消耗。近十余年来,国际上补液供给液体总量和含钠液量都有减少趋势。
1)补液总量:治疗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量应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丢失量和生理消耗量,依脱水程度补充总量120~200ml/kg(轻度脱水120~150ml/kg、中度脱水150~180ml/kg、重度脱水180~200ml/kg)。一般病例4~12小时后可开始喂奶(奶量计算包括在上述液量内),如腹泻仍重,第二天有的仍需输液,高渗性脱水需在2~3日内缓慢纠正脱水。脱水纠正后每日液量只需补充继续丢失和生理消耗量约每日100~120ml/kg。
2)液体组成:第一日补液内容:等参电解质溶液(包括Na+及k+)和非电解质溶液(葡萄糖液)全日容量比例根据脱水性质决定:等渗性脱水宜为1:1(相当於1/2张力电解质液);低渗性脱水用2:1(相当于2/3张力电解质液);高渗性脱水时,应根据高渗的严重程度,使二者的比例成为1:1至1:2(总浓度相当于1/3张力电解质液),避免血清钠浓度降低过快,引起相对性水中毒。1990年Ronaldkallen建议平均全日给钠浓度如下表:
脱水性质拟给钠浓度(mmol/L)溶液(%)等渗性脱水50~600.33高渗性脱水30~400.2低渗性脱水70~800.45严重低渗脱水90~1100.6~0.7
对病情较轻、肾功能较好的患儿、或条件不具备时,电解质液可单用生理盐水。但酸中毒明显时应用“2:1液”(生理盐水2分加1/6mol炭酸氢钠或乳酸钠1分)作为含钠液。有低钾血症者,在输液排尿后,在以上液体余量中加氯化钾0.3%滴入。
3)补液的步骤及速度:原则是将所需液体按含钠浓度,先浓后淡、先快后慢地输入。开始输时:等渗和低渗性脱水用“2:1”液,高渗性脱水用“3:4:2”液(3分葡萄糖液、4分生理盐水、2分1/6mol乳酸钠液)20mlg/kg,在半至1小时输入,以恢复循环量,然后再将含钠液浓度逐渐降低,将全部液体在24小时内输完(高渗脱水在48小时输完),一般速度为8~10ml/kg/小时,高渗性脱水按5~8ml/kg/小时。低渗性脱水为防止脑细胞迅速缩小,应避免输高渗性液体。Kallen建议补液进度如下表:
关于本次婴幼儿腹泻的处理办法和婴幼儿腹泻的处理方法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