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春寒陈与义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春寒陈与义古诗,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春寒陈与义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春寒陈与义古诗赏析
1.关于春寒的古诗句
关于春寒的古诗句1.《春寒》)全诗诗句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早春二月,大地上已经是新花嫩叶装点着春光了。这时候,人们所希望的是风和日丽,蜂蝶纷纷,把春光点缀得更加浓郁。可是事情常常不如人意,如果寒潮夹着风雨侵袭来了,就会发生“倒春寒”,这些花儿叶儿就要遭受摧残。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在北宋“靖康之难”中避兵到了巴陵(今湖南岳阳),借居在一个小园里,自号“园公”。他在花园里守护和培育花木,在料峭春寒之中,不免忧心仲仲(chōng),关心着百花的命运。
“二月巴陵”,指明了地点和时间。“日日风”,可见春寒的持续。说“风”也包括了“雨”,为了文字上使用的方便,把风雨两字拆开来,这里和第四句互相照应。在风雨不断地侵凌下,已经开放了的花朵就会飘零,未曾开放的蓓蕾也不会吐蕊,春光就萧索了。这种没完没了的坏天气,对春天的新花嫩叶来说,是一场灾难。“了”,完结。“怯”,害怕。“怯园公”是倒装句法,就是“使园公担惊害怕”的意思。下面,笔锋一转,写出一个振奋人心的情景来了,不料在这非常恶劣的天气中,海棠花居然冒寒在风雨中开放,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足见天地之间的生机是扼杀不了的。海棠,在唐宋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名花。因为它非常娇嫩,有人用它来形容女性的娇柔,所以诗人对鲜红的花朵是用“胭脂色”来形容。这样的花枝,受得了寒凤冷雨的侵凌吗?不能不令人担心。可是,在雨昏云暗的景色中,却看到海棠花挺身独立,虽然寂寞,但也昂扬,自己的“胭脂色”会被冲刷掉,也毫不可惜。这两句诗中所流露的心情,是惊讶和喜悦!
草木是没有情感的。它的开花,并不受任何思想的支配,只能由诗人赋与它感情,认为此时此地冒寒开放,表现了一种刚健挺拨,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于是,在“蒙蒙细雨中”“独立”无知的草木也人格化了!这两句把海棠刻画得生气勃勃,正是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情怀。
“靖康之难”,对宋朝统治下的汉族人民,当时的确是遭到了天崩地塌的大变动。陈与义在流离奔走之中,有着凄凉慷慨的情怀。他的某些诗篇热情歌颂了民族反侵略战争。这首诗虽然是写的雨中的自然景色,也同样反映了时代的战斗气息。
2.描写春寒料峭的诗句有哪些
可以参考如下诗句:
一、
《春寒》
宋·杨万里
春寒尽解粟人肤,敢傍吾侪酒琖无?
二、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观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三、
《念奴娇·春情》
宋代·李清照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四、
《春寒》
唐·徐凝
乱雪从教舞,回风任听吹。
春寒能作底,已被柳条欺。
五、
《春寒》
宋·胡仔
小院春寒闭寂寥,杏花枝上雨潇潇。
午窗归梦无人唤,银叶龙涎香渐销。
六、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宋·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七、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宋·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八、
《长恨歌》
唐·白居易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九、
《江城子·赏春》
宋·朱淑真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
十、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拓展资料
春寒料峭
拼音:chūnhánliàoqiào
释义:形容春天异常寒冷的天气。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近义词:初暖乍寒
反义词:春暖花开
造句:
1、春天已经来临,可春寒料峭,我丝毫没有感到春的暖意。
2、人们常说:春寒料峭,殊不知初冬寒冷。
3、北国还在春寒料峭,南国已然绿色满园。
4、春寒料峭,风雨凄凄。
5、春寒料峭,老人谨防脑出血。
3.春寒料峭的诗句
1、《春寒》宋代: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解释: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料峭的春寒还未结束,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叫人担心害怕!
2、《长恨歌》唐代:白居易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解释:春寒料峭时,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润的泉水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肤。
3、《踏莎行·郴州旅舍》宋代:秦观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解释: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4、《念奴娇·春情》宋代:李清照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解释:连日来楼上春寒泠冽,帘幕垂得低低。
5、《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宋代:吴文英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解释:料峭的春寒中,我独自喝着闷酒,想借梦境去与佳人重逢,不料又被啼莺唤醒。
6、《千秋岁·水边沙外》宋代: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解释:浅水边,沙洲外,城郊早春的寒气悄然尽退。
7、《别严士元》唐代: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解释: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晴忽阴,忽好忽坏;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我所乘的船停泊在苏州城外。
8、《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宋代:姜夔
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解释:来到繁华的沙河塘上,初春稍微有点寒冷气候,看完了灯的游人们,慢慢地朝家中行走。
9、《洞仙歌·雪云散尽》宋代:李元膺
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解释:及早地占取那短促的韶光。共同游乐追欢,莫管料峭春寒,醉酒红颜浑身自然温暖。
10、《江城子·赏春》宋代:朱淑真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
解释:初春细细微微的小风夹杂着小雨还有一点寒意,在酒樽前刚想畅饮,却回忆起以前的欢乐时光。
11、《未展芭蕉》唐代: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解释:含苞待放的芭蕉色泽光润,仿佛翠脂凝成的蜡烛一般,却没有蜡烛的烟尘,超凡脱俗,清爽宜人。春寒料峭的时候,芭蕉还未开放。
12、《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宋代: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解释:初春的严寒里,十天来我未曾走出家门,不知道江边柳丝,已摇曳着新的青春。
13、《春园即事》唐代:王维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解释:昨夜雨湿蹬上轻便木屐,春寒料峭穿起破旧棉袍。
4.春寒(古诗)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
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
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陈与义的诗词《春寒》赏析
【#诗词鉴赏#导语】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下面无就给大家分享下陈与义的诗词《春寒》,欢迎阅读!
《春寒》
宋•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赏析】
这首绝句题为春寒,实际咏的是海棠,也是作者的自我写照。一般诗词中的海棠都是娇弱无力的,像是弱柳扶风的美人,而此诗中的海棠却是美丽而坚强的。二月的时候,春寒正料峭,园子里的许多花草都耐不住严寒,以至于“谈‘寒’色变”,而海棠却不以为意,它依旧在寒风冷雨中绽放。“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濛濛的细雨会打湿花瓣,久而久之就冲淡了花的绚丽之色,而海棠却“不惜”,是说海棠傲视风雨,挺立于严寒中,以自己的美丽妆点人间春色,哪怕减损了自己的美丽,也在所不惜。
作者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自身的写照。因此,诗中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是社会的战乱与侵扰。国家“山河破碎风飘絮”,承受的正是来自入侵者的凄风苦雨。而作者正如风雨严寒中的海棠一样,他不屈不挠,傲视风雨打击。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
扩展阅读:陈与义的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诗人,诗尊杜甫,也推崇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号为“诗俊”,与“词俊”朱敦儒和“文俊”富直柔同列洛中八俊。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存词19首。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赏识,因而升迁。
陈与义与吕本中有过交往,但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未列陈与义之名。宋人也有称他崇尚陈师道的,但多数人认为他于杜甫。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称杜甫为江西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陈与义不是江西人,作诗重锤炼,固然有与陈师道相似的地方,但他重意境,擅白描,与黄庭坚的好用典、矜生硬,迥然有别,不应列入江西诗派。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除夜》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五言律如《雨》诗2首、《除夜》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间写景:"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观察细密,造语工致。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
扩展阅读:陈与义的诗作摘抄
《送人归京师》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日落梦悠悠。
故国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春日二首》之一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拜诏》
紫阳山下闻皇牒,地藏阶前拜诏书。
乍脱绿袍山色翠,新披紫绶佩金鱼。
《北风》
北风掠野悲岁暮,黄尘涨街人不度。
孤鸿抱饥客千里,性命么微不当怒。
梅花欲动天作难,蓬飞上天得盘桓。
千里卧木枝叶尽,独自人间不受寒。
《北征》
世故信有力,挽我复北驰。独冲七月暑,行此无尽陂。
百卉共山泽,各自有四时。华实相后先,盛过当同衰。
亦复观我生,白发忽及期。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
愿传飞仙术,一洗局促悲,被襟阆风观,濯发扶桑池。
《别伯共》
樽酒相逢地,江枫欲尽时。犹能十日客,共出数年诗。
供世无筋力,惊心有别离。好为南极柱,深尉旅人悲。
《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登岳阳楼》(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春寒陈与义翻译赏析
春寒陈与义翻译赏析
春寒,是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陈与义的作品,这首诗与其说是写春寒,倒不如说是咏海棠,陈与义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到对海棠的描写中,让这首诗成为咏物的上乘之作。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春寒陈与义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春寒字词解释:
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
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
春寒翻译:
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
春寒袭人,也侵凌着初春的花朵,怎不叫人担忧。
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
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春寒赏析: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个人资料: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于春寒陈与义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