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是什么意思
出自《论语·子罕》,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意思是:孔子在江边上看着滔滔的江水感慨说:“时间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还有翻译为“孔子在江边上看着滔滔的江水感慨说:‘这世间的人不顾修身续慧命,只为追逐名利前仆后继的就像这江水一般,挟老死病苦昼夜不停的奔劳。’”
扩展资料:
传统的解释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优,朱熹从理学家的立场出发将这句话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字“进学不已”,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学习,这个解释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孔夫子的本意也包涵了这一层意思,与孔子一生“学而不厌”的治学态度是吻合的。然而,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时光如流水,在我们身边静静地淌过,我们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最美好的时光。所谓青春易逝、韶华难在正是这样的道理。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尤其要珍视时光,爱惜时间。
参考资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国学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全句翻译
翻译: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关键字词解释:
①逝:往,离去。
②斯:代词,这,指河水。
③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出处:《论语—子罕》
扩展资料:
解析:
孔子在河岸上,一定是仰观俯察,再看河川里的流水,因而兴起感叹。他所说的「逝者」,没有特定的所指,自可包罗万象。且就天地人事而言,孔子仰观天文,想到日月运行,昼夜更始,便是往一日即去一日,俯察地理,想到花开木落,四时变迁,便是往一年即去一年。
天地如此,生在天地间的人,亦不例外。人自出生以后,由少而壮,由壮而老,每过一日,即去一日,每过一岁,即去一岁。
个人如此,群体亦不例外。中国历史到了五帝时代,不再有三皇,到了夏商周,不再有五帝。孔子生在春秋乱世,想见西周盛况,也见不到,只能梦见周公而已。
由此可知,自然界、人世间、宇宙万物,无一不是逝者,无一不像河里的流水,昼夜不住的流,一经流去,便不会流回来。
所以李太白将进酒说:「奔流到海不复回。」古希腊哲人也说:「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这样看来,逝字作消逝解,应当不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是哪首诗里的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处:《论语子罕篇》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说道:“奔流而去的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地奔流不息。”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惜。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间就像是河水一去不复返!日夜不停。”
后毛泽东引用,故诗曰:
【水调歌头】·游泳(1956.06)作者: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