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升和的简介
公司名称:北京同升和鞋店
公司注册地:北京
企业类型: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时间:1998-04-13
法人代表:张福生
主营行业:零售业
百货零售业注册资金:663万元
销售:百货,鞋料,饮料,食品;五金,交电,日用杂品,酒,粮食,制鞋,承办生活消费品市场,商业设施租赁
同升和鞋店始建于1902年,以生产鞋类产品和帽子而闻名。现悬挂在店堂里的玻璃牌是由当时的名人杜宝桢题写的。为祝贺同升和开业铁良亲笔题写了“同心偕力功成和,升功冠戴财源多”巧妙的把同升和三字融于对联之中。
同升和生产的布鞋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满足各阶层顾额度的需求。由于产品用料考究,做工精良,样式新颖生意越做越大。知名度越来越高,同升和共有京津两地开过五家店,位于王府井的同升和鞋店是1932年开业的,当时的掌柜李溪涛决定生产商档皮鞋,引进生产设备,吸引了很多制鞋名师。选用上等皮革,精工细作,生产的产品主要为当时的社会名流和在华的外国人服务。当时的同升和鞋店之所以能在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赢行声誉不断发展,是与它采取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的经营形式分不开的。
1956年公司合营以后,在政府的帮助下,扩大了生产规模,工艺上更加精益求精,并且注意培养后备力量。八十年代,建起了四千多平米的生产楼,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扩大生产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升和在经营上不断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同升和是国内贸易部命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被评为著名商标,其产品多次荣获优质产品奖和设计奖。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杨尚昆,刘华清,张震以及很多文艺界和体育界人士都曾到同升和订作皮鞋。1990年成功的为亚运会制作了官员鞋。
同升和生产的手工缝上精品皮鞋和传统手工工艺精品布鞋全部使用天然材料(皮革,毛,棉,麻等),采用同升和独特的手工工艺精工细作,使产品在体现民族性的同时又具有养脚吸汗舒适的功能。由于产品美观环保在市场上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而且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现在的同升和打破了传统的自产自销封闭的经营方式,不断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拓宽经营思路,开展特许经营,代理,批发业务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已有几十个销售网点。
为弘扬老字号民文化,现在同升和在店内三十多平米的制鞋演示平台,展示同升和手工制鞋的工艺水平。并且增加了订做鞋业务,满足消费者的特殊要求。
同升和的发展历程
1902年“同升和”鞋店始建于年,以生产手工制作的布鞋、皮鞋产品而闻明,距今已有107年的历史。以商品货真价实、服务热情周到而远近文明。
1902年清朝大臣铁良为同升和提写对联一直流传至今。“同心协力功成和,升宫冠戴财源多”。
1932年东安市场旁同升和鞋店开业。
1953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首相金日成元帅率领的政府访问中国代表团到达北京,同升和为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订制外交专用鞋。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同升和为新中国的首任外长周恩来同志订制外交专用。
1966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应巴基斯坦、阿富汗和缅甸三国的邀请,对三国进行友好访问,同升和为刘少奇同志订制外交专用鞋。
1972年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寓居北京,领导民族解放斗争,同升和为他订制外交专用鞋。
1980年中国航母研究和发展项目的奠基人刘华清上将访美,同升和为刘华清同志订制外交专用鞋。
1989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是应当时的国家主席杨尚昆的邀请,来华进行正式访问。同升和为杨尚昆主席订制外交专用鞋。
1990年同升和为张震上将订制外交专用鞋。
1990年同升和为亚运会订制了官员鞋。
2003年美国前NBA球星欧文、NBA著名球星克莱德·德莱克斯勒在凯莱大酒店举行媒体见面会,同升和为他订制专用鞋。
2005年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同升和为他订制外交专用鞋。
2008年确定了新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战略方针。
2008年4月21日同升和在王府井大街重张开业。
同升和的品牌由来
同升和鞋店坐落在王府井大街北口路西,店面不大,但却经历不凡。说起“同升和”这三个字还颇有来历,据考证,它取自最初开业时,一位友人赠给老掌柜莫荫萱的一副对联“同心协力功成和,升官冠戴财源多”,取其中“同升和”三个字,喻意为“同心协心,和气生财”。同升和的起源不是北京,而是天津。1902年,莫荫萱在天津办起了一家制帽作坊,因经营有方,积累不断扩大,1912年在天津繁华的估衣街买了门面房,形成了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的经营格局。
三十年代,同升和帽店先后在津京等地开办了四家分店。1932年,在东安市场旁边开业的是它的第三家分店,这是同升和发展的鼎盛时期。
随着生意不断扩大,根据市场要求,同升和又制帽又做鞋,遂把同升和帽店改为同升和鞋帽店。
同升和鞋帽店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管理。它恪守“宁愿三年赔钱,也要保质量争名誉”的原则,在选材制作过程中严把质量关,不合格不能出厂。在服务中,强调一视同仁,童叟无欺,热情大方,礼貌周到,卖出的商品可以退换,订做加工按时按质完成,使“同升和”的名声在人们心目中扎下了根。
1937年,日军侵占北平,同升和的状况也急转直下,经营惨淡。1945年不得已几股分家,北平同升和鞋帽店由副经理李溪涛独立经营。由于单枪匹马,加之时局动荡,解放前夕的同升和已奄奄一息。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同升和又获得了新生。1956年公私合营。根据周恩来总理“要把老字号办下去”的指示,在政府的扶植引导下,同升和调整了经营范围,撤销了帽子业务,专营鞋业。从南方调进一批制鞋技师,真正形成了专业鞋店。同升和制作的皮鞋融合了南北工艺特色,以选料考究、做工精细蠃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王府井大街美白理发店的一位老师傅在解放初期购买了一双同升和三接头皮鞋趟雨踏雪整整30年,到了八十年代这双鞋仍保持了最初的楦型,打上油还和新的一样,为此王府井曾流传过“一双鞋穿三十年”的佳话。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同升和加工订做过皮鞋、凉鞋。有些国际友人也经常光顾,使同升和的声誉大振。
改革开放后,迎来了同升和的春天。在市、区政府和商委的支持下,1986年同升和从狭小的手工作坊搬到宽敞明亮的新建车间,并引进了捷克制鞋生产线,扩大了生产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升和以自己独具特色的产品和经营,在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
在产品上以精品鞋和中老年鞋为主,继承和发扬老字号选料考究、做工精细的传统,在有限的营业面积中划出30平方米做为同升和传统手工工艺的演示台,推出了制鞋巧匠张庆军加工订活的服务品牌,使一些有特殊要求的顾客穿上了合适的皮鞋。在营销上打破了过去自产自销的传统,在复兴商业城、西单购物中心等十几家商场设立了销售网点,扩大了知名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同升和鞋店经历了百年沧桑,如今正以它丰实的文化内涵、热情周到的服务特色、做工考究质量上乘的产品,迎接着南来北往的顾客,百年老店以蓬勃的生机迎来了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