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高晓松简历和高晓松的个人简历(英文版)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高晓松简历以及高晓松的个人简历(英文版)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高晓松入职哈佛被嘲讽,他的有趣你没懂
前天,高晓松正式在哈佛大学入职成为研究员,任职东亚语言与文学系。
在微博里,他晒出了工作证,有些激动地说,自己要认真做点研究,努力做个好的知识分子。
本是值得高兴的事,谁知,粉丝的祝福还没送完,争议就来了:
这个“研究员”的职位,到底够不够“高级”?
有网友注意到,高晓松贴出的图,显示自己在哈佛的职位是associate,于是“科普”道:哈佛大学的associate要求是本科学历以上,有系里教授的邀请信,本人简历,英语水平声明。待遇:永远不发工资,不算哈佛大学雇员,不享受任何福利,每期至少三个月,可无限期延长,每五年院长评审一次。
本科学历、有推荐信、不发工资、是临时工……言外之意,去哈佛做研究员,门槛实在太低了,也值得说道?
其实,去年就有人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的图书馆见到了高晓松。
高晓松晒出的截图里提到的FAS(FacultyofArtsandSciences)囊括了哈佛的本科、工程学院、进修学院,和最大的研究生院GSAS(GraduateSchoolofArtsandScience)。他在的东亚语言与文学系(EastAsianLanguagesandCivilization)就隶属于GSAS。
按照高晓松以往的经历来看,他此次“访学”,虽然无法确定是由学校外派,还是凭其他渠道,但至少可以确定,此行对高晓松没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要求,也与教授、研究生等学术职级无关,他只是去独立做学习、研究的。
有人“看不惯他云淡风轻装X”,但喜欢他的人依旧喜欢。
不是每个人都像他,走过万里路,去过几十个国家,最大的爱好是满世界跑着玩。
不是每个人都像他,读过万卷书,“成长的年代没微博,也没电视,收音机天天播《岳飞传》,大家是读书长大的。当时我家有好多书,走廊里都摆满了书。”
很多时候,他就只在节目里坐着,拿一把扇子,谈他去过的那些地方,谈他遇到过哪些有趣的事儿,却也值得玩味。
聊历史,古今中外,任意一个话题,都能侃侃而谈。
谈世界杯,他能从足球强国的国旗,文化,历史,讲到它们之间的恩怨情仇。
《奇葩说》有一期话题,谈到了生死:“痛苦的绝症病人想放弃生命,该不该鼓励他撑下去?”
高晓松的回答是,我会鼓励你撑下去,但也尊重你的选择,我要告诉你一句话:
你是那颗星星
我是你旁边的这颗星
我的整个轨迹是被你影响
即使有一天这颗星星熄灭了
它变成了暗物质
它变成了看不见的东西
它依然在影响着我的轨迹
你的出现永远改变着我的星轨
无论,你在哪里……
把现场的嘉宾都听哭了。
他自己说,聊这些话题的时候,就把东西串起来了,自己脑子里的知识,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完整的结构,能感觉到,自己在变得大而整。
曾经母亲教育高晓松,说过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话像钉子一样钉在高晓松心里,长大以后,他把它写进歌词。
很多人都问高晓松,远方有什么?
其实他自己就做过解读:读书,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太苟且的人。什么叫“诗和远方”?就是让自己更辽阔。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一个过程。
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更辽阔,这是高晓松很久很久之前给自己的定位。
△
带刺的自由不羁
做研究员是为了更好地探索远方,眼前的生活倒也不能过得无趣。
自拍沦为表情包这事,高晓松异常看得开。
他说自己一直是个活泼的文艺青年,只不过这几年社交媒体发达了,才被别人发现,但从没想到过颜值还能成为生产力。
“凭什么只能长得好看的人自拍,我们就不能自拍?”
因为长相问题受到调侃,他反而很开心:“自从我开始发自拍,就没什么人骂我了,人家觉得你自己都把自己弄成这样了我还骂你干嘛?”
最后煞有其事地分析出了一个道理:人不能高高在上,高高在上肯定要骂你的。
他的有趣,这么多年好像也没变过。
一天,大学时期的高晓松兴致冲冲地回到宿舍,“哥们今儿当了一回陈世美!”
结果上铺的兄弟问,“陈世美是谁?几年级课本里的?”
高晓松后来用“夸张”二字来形容室友的无趣。
之后,这个从没看过课外书的室友每天都问高晓松一个问题。也引得高晓松在多年以后,因为一通和老同学的电话,就写出了《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睡在我寂寞的回忆
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
如今再没人问起
2009年,跑调的曾轶可在参加《快乐女声》时受到极大的争议,评委包小柏因为她进了20强,留下一句“她留我走”后就愤然离场。
当时还在美国的高晓松收到了电视台寄来的歌曲小样,立刻飞回中国,到节目现场支持当时只有19岁的曾轶可,隔空与包小柏“对着干”。曾轶可被淘汰时,高晓松说,“回去好好休息,下周开工做专辑,我做你制作人,我挺你到底。”
他说,“争议总会结束,只有感动会落地生根。”
高晓松被曾轶可感动了。也毫不避讳地相信自己的音乐可以感动他人。
“所有反对曾轶可的人,他们一辈子写出来的歌加在一起,还没有曾轶可两首歌有质量。”稍停顿一会,他又补充了句,“更别说跟我比了。”
有人说,高晓松在90年代写了几首校园民谣后,就没什么亮眼的作品。
但他对音乐的敏感与品位,还是让人折服。
萨顶顶是中国首位被格莱美邀请的歌手,2007年,她的专辑《万物生》入围“最佳时节音乐专辑奖”,主打歌曲就是高晓松填词的。
萨顶顶说,自己非常感谢高晓松,因为在没人对这种音乐感兴趣的时候,他第一个说“非常好”,而且找了很多词作家来助阵,他也亲自出马,所以才有了之后的《万物生》。
他做事,讲究的就是随性和从心。
高晓松说,如果我的钱只够做一件事,在旅行和买房子之间,我会选择旅行。
年轻的时候,是到一个地方,买一辆车。玩腻了再把车卖了,去下一个城市。
帮人弹琴,跟人卖艺,到处跑到处弹唱,到荷兰、到西班牙、到丹麦……
他心中的自己,该是永远随性而自由的。
他每年给自己定一个挣多少钱的指标,指标完成了,剩下的时间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
既痴情也无情
作为别人家的孩子,高晓松也早恋。高一时,他和当时的女友分手了。
女孩给了他一个日记本,日记本的最后一篇是绝命书,写着“我要先去我们约会的每个公园都看看。”
吓得高晓松以为女孩出事了。全校老师分头去那些公园找,都没有找到那个女生。
高晓松回家后告诉母亲,那个女孩自杀了。
母亲却说:“放屁!她要是为你死,我早就为你死了。”
女孩果然没有自杀,那天只是待在家里。
后来在厦门流浪、做摇滚的日子,他又恋上了一个小姑娘。“拉着手在夜凉如水的东边社幽深小巷里,接了10分钟41摄氏度的吻。”
沈欢是高晓松的第一任妻子。
1999年的7月3日晚,驾车在街上闲逛的高晓松,在对外经贸大学门口见到了沈欢。与所有俗套的才子佳人故事一样,高晓松对她一见钟情。
他的求婚,非常戏剧性。
乐评人李皖在《两个高晓松》一文中回忆:
有次我们一起吃饭,旁边坐着记者,高晓松一手抱着欢子(沈欢),一手给我看他腕上的伤,几枚灰蓝色的印痕,清楚刺激。这些印痕是高晓松向欢子求婚时,用烟蒂一次一次烫上去的。烫到第三次时,欢子同意了。
两人从认识到结婚,不过四个月而已。三年后,两人分道扬镳。
对“自由”的追逐让高晓松看起来没有“专情”这种品质。爱了,就轰轰烈烈,不爱了,便抽刀断水,断得干净利落。
第二段婚姻,情定洛杉矶。正在迪士尼游玩的高晓松,突然就向徐粲金求婚。当晚,两人就去了市政厅领证。
美国结婚需要证婚人,两人和另一对前来结婚的情侣,互相当了证婚人。就这样,徐粲金嫁给了比自己大了19岁的高晓松,他们有了一个女儿。
2007年结婚,2013年离婚。高晓松的爱情没能走过七年之痒。
离婚后的徐粲金把自己比喻成一个“大病初愈、死后重生的人”。“一切猝不及防,我像从童话世界被忽然扔进倾盆大雨,浑身湿透。”
后来她解释,这种感觉不是因为惧怕别人的嘲笑和询问,而是因为内心深处,无法接受婚姻失败这件事。
她依然感激高晓松带来的一切。
“当我遇见晓松,我充满热诚拼尽全力去爱。他教会我认识这个世界,为我打开很多扇窗户。”
和平分手后,两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精彩。
△
胸怀不止远方
《奇葩说》第一季海选现场的舞台上来了一个清华的博士生,叫梁植。
他说自己本科法律、硕士金融、博士新闻学,希望导师给出意见,自己以后适合找什么样的工作。
作为导师的高晓松当场被激怒,他说一个名校生对于国家、社会没有自己的想法,反而纠结于工作,没有胸怀国家的格局,甚至直言“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在高晓松的眼中,名校是“镇国重器”,梁植拿到了毕业生的学历,却没有做到一个名校毕业生胸怀天下的格局。
清华学子的选择应是“胸怀天下,改造国家”,这是高晓松的执着。
虽然他也喊自己是“戏子”,但没有一味地投身大热的娱乐节目,而是做起了文化脱口秀。
别人都说这种节目不会红,他却坚持做,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的工作生活变得有趣一点。
“在互联网时代,你们为了理想去奋斗,没有时间读书,那我来替你们读,你们没空聊天,我来替大家聊天。”
不仅如此,除了综艺节目,他还在互联网公司任“文娱战略主席”、做书馆,少年开始入行,摸爬滚打,辗转在音乐、电影、电视、出版、互联网,内容行业的各个领域,“对行业是有很多感情,为了行业更好,即使花很多精力,也觉得值得。”
在高晓松看来,这个行业应该更好,更向前进、更与时俱进,更被人尊重。“一起努力能够把这个社会、国家、世界向前推进,是个很幸福的事。”
就像他在《晓说》里感慨: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远方。
一地鸡毛与诗和远方或许从不曾真正对立,就像月亮与六便士,弯腰捡便士也可以抬头赏月,独善其身时也可以考虑兼顾他人。
高晓松不是神人也不是大家,笔名“矮大紧”被无数网友戏谑为:长得不高,脸大,穿衣服还紧,他的自拍更是惨不忍睹。
但也有人说:如果说高晓松外表的颜值来打分只有60分的话,那么他内心中那个无比浪漫的诗意世界的颜值,配得上120分。
不得不说,这个拼颜值的世界里,即使你可以拒绝吴彦祖的颜值,却无法拒绝高晓松的才华。印证了那句“好看的皮囊有很多,有趣的灵魂却难求”。
欣赏一个人不需要太多理由,因为有趣,所以喜欢,仅此而已,但也够了。
高晓松的个人简历(英文版)
高晓松简介1969年生于北京,高考那年顺利进入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发表第一首单曲《同桌的你。从1994年的《校园民谣Ⅰ》到1997年的个人作品集《青春无悔》,从推出歌手老狼、小柯到叶蓓、朴树,高晓松的业绩不胜枚举。二:其作品简介(可能以下列举的有些繁琐无聊,但是是否每首你都听过呢?)1。青春无悔作品集〈青春无悔〉老狼VS叶蓓〈久违的事〉老狼〈荒冢〉零点乐队〈回声〉叶蓓〈白衣飘飘的年代〉叶蓓〈冬季校园〉小柯〈好风长吟〉刘欢2。其他作品〈同桌的你〉老狼〈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老狼〈流浪歌手的情人〉老狼〈模范情书〉老狼〈月亮〉老狼〈穿过流水〉老狼〈恋恋风尘〉老狼〈月光倾城〉老狼〈青春同路人〉丁薇〈老屋〉李晓东〈毕业生〉张明敏〈一刹那〉郑钧〈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郑钧〈B调小雨后〉叶蓓〈纯真年代〉叶蓓〈那些花儿〉朴树〈珍惜爱〉房芳〈立秋〉筠子〈被你想起〉景枫〈风景〉景枫〈城市泪痕〉景枫VS袁娟〈飘〉袁娟〈飞翔〉刘欢〈你是我长发飞舞的青春〉魏荣涛〈再见〉袁娟〈我们相识〉冯蓝VS李蓉〈最后〉谢形
梁植 高晓松(高晓松狠批清华学霸梁植)
如果你喜欢看奇葩说,你肯定对有一期节目印象特别深刻,就是清华的著名学霸梁植来到奇葩说的现场,参加海选
本来以为,高晓松做为清华的校友会对梁植关爱有加,没想到高晓松却横眉冷对,狠批痛批,到底为什么高晓松会如此生气,看看吧
这位学霸意思是,“我现在他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读博士三年级,现在有很大的纠结,因为他明年面临毕业,我本科学了法律,硕士学了金融,博士学了新闻传播,他在想我该做什么样的工作才好,更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这一番话说完,把高晓松给气的,直接开批
其实,高晓松平时不是一个特别爱批评别人的人,但是这次为什么要对梁植动真格的,一点面子都不留,其中的原因如下
雨白观点
第一,炫耀自己的优越感
本来到奇葩说的选手是来阐述自己独特观点的,结果这梁植来了,直接炫耀起自己的学历了,还一下子炫耀了三个,又是金融学博士,又是什么新闻传播硕士,还有什么法律本科,虽然态度不嚣张,但是意思很明显了,这小子来秀优越感的,
梁植来秀学历,就好比一个拜金女,拿了三个包,一个是库奇,一个普拉达,一个LV,然后把三个包拿过来,问高晓松,“高老师,你说我出门该拿哪个包出门呢,库奇颜色太淡了,普拉达我找不到衣服配,还有一个LV呢,刚买的,还没开封呢?
哎呀,好烦啊,好苦恼,我的名牌包太多了,不知道选择哪个,三位老师给我出个主意,我该选哪个呢,还是三个都带着呢?
这梁植到这里来就好像带了三个包,只不过他的包是三个学历包,这三个学历包你要是平常在我们普通人面前炫耀一下,我们一般人还真拿你没办法,因为我们确实在这方面不如你,只能任由你嚣张,我猜他也是平常爱炫耀优越感炫耀习惯了,这次不知道天高地厚,碰到三个奇葩导师
这蔡康永是谁,连李敖大师都很给面子的人,台湾综艺一哥,能吃你这一套,所以蔡康永一开始就否定了梁植,先按了红灯
高晓松又是谁,清华大学的主动退学生,根本都不稀罕上清华,一家子全都清华,你在他面前炫耀清华学历,不找死吗,本来清华校长请他演讲人家都不去,你到他面前炫耀清华学历,咋想的你梁植,
马东又是谁,文艺圈什么人没见过,什么学历的没见过,海外留学多年,你在他面前炫耀清华学历,就是你炫耀再低调,你炫耀的再有水平,人家也不吃这一套,马东是来选奇葩选手的,不是让你来找工作的
第二,有知识但是没文化
其实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中国培养的所谓的高材生,大部分都是为了争夺一个所谓的博士的虚名,到底有没有真材实料,不一定,很多人是知识学了一大堆,但是根本不懂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和准则,很多人考博士,考硕士不是真的对知识感兴趣,就是为了这个虚名,根本别谈什么文化和内涵了,一旦考上了博士,那优越感,比谁都强,好像全世界都得给他开绿灯,所有人都得给他让路,都要夸他了不起,
第三,名校和技校没区别
高晓松生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清华的期望太高了,高晓松对清华的期望还停留在建国时期的那个清华,大家知道那时的清华学术氛围和现在的清华可是天壤之别,而恰恰高晓松对那时的清华印象最深,所以随着清华学术氛围和风气的下降,高晓松对清华的也失去了兴趣,自己退学不说,对现在清华的学生屡屡无为,已经失望,
他一再说名校是镇国重器,不是他乱说的,是他确实从小受的教育就是标准的建国初期清华优秀思想的教育,是他的家庭对他的熏陶,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查询一下高晓松的家庭是什么来头就明白为什么高晓松来说名校是镇国重器了,
可是现在的清华,胸怀国家的清华学生越来越少,而梁植作为清华最优秀学生的代表,居然到这里来秀优越感,自己工作都不知道干什么,你可以想象清华对学生思想境界的培养差劲到了什么地步,不但是高晓松生气,稍微有点情怀的知识分子都会受不了这样的学术吧,这也是高晓松生气最根本的原因
第四,书呆子没灵气
从梁植的表现来说,说明清华对人的培养,技能以及严重的大于思想了,进去的人出来以后完全成了书呆子,这样的人到来社会上,会成为“空心人
什么是空心人,相信很多的HR会有这样的经理,招聘时候一看简历,哇塞了,厉害,清华毕业,博士学位,各种优秀,来头特别大,而且待遇要求特别高,动不动就要求年薪百万,结果呢,一上班,完全没有想象的厉害,菜鸟一个,没多久,公司对着样的人失望透顶,只能怪HR招人不给力,
不知道有多少HR经理载在这样的所谓名校生的手里,所以,在这里提醒HR招名校生要慎重,招个空心人,你的职业生涯都毁在他手里,这样的人,待遇要求高的吓人,干起活来,不一定有这么高的价值,因为现在的名校和以前可不一样的,现在的博士和硕士有多少真材实料的,不知道,你看看清华最优秀的学术都这样,其他的你猜猜,能好到哪里去
以上评论,旨在提醒中国的名校,方向盘要把握好,不要跑偏了,不然,耗费国家最好的资源,培养出这样的学生,还不如把这些宝贵的资源给普通的技术学校来的实在
高晓松简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晓松的个人简历(英文版)、高晓松简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