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食品质量安全 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

七月网3270

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食品的污染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例: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等。二是食品工业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质量安全问题。如: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配剂、介质以及辐射食品、转基因食品等。三是滥用食品标识。例:伪造食品标识、缺少警示说明、虚假标注食品功能或成分、缺少中文食品标识(进口食品)等。

食品质量安全 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

如何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问题一:如何抓好食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从源头抓起首先要保证食品的各个环节

绿色、健康、环保……

问题二:食品品控员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制定质量安全保障制度,严格实施,保障原材料进货质量和生产质量安全的过程控制,产品质量的监测等

问题三:怎样从自身做起保障食品安全答案食品安全,从我做起。

从我做起,坚守良知、严守法律,不当制售伪劣食品的参与者。假如你是养猪户,请不要使用瘦肉精;你在卖盒饭,请不要使用地沟油……当我们在谴责有害食品,谴责奸商之时,更应扪心自问,想想自己是否也在受谴责之列。假如每个与食品生产直接相关者,求利不贪婪,一点一滴严把材料关、制作关,不安全食品就不会出笼。

从我做起,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主动应对,而不是一味抱怨、发牢骚。我们该做的是积极从报刊、网络、电视上学习食品安全方面的科学和法律知识,避免一次又一次盲目被动地陷入惊弓之鸟般的窘境,造成无谓的恐慌。自觉学习一些必要的、简便易行的食品安全检验办法,提高辨识能力,拒绝购买和食用不安全食品。生活处处皆学问,多看科普读物,多向专业人士请教,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才能买得放心,吃得踏实。

从我做起,增强***意识,当一个假冒伪劣食品的举报者,积极为有关部门提供线索,并主动协助监管部门的工作。记得香港有则公益广告,其中有一句:“消费权益在你手,据理力争要开口!”的确,“上帝”不该扮演姑息者角色,据理力争,不仅维护了消费者自己的权益,也体现了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只有人人喊打,老鼠才不敢过街,人人远离不洁食品,个个打击问题食品,那些丧失诚信、违法违规的食品制售者自然没有藏身遁迹之地。保卫食品安全,你的监督有利于他人,他人的监督亦可造福于你,最终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食品安全消费环境,和谐你我,福泽人人。

从我做起,当一个安全食品的信赖者,为放心食品生产者保驾护航。有人常发出“我们还能吃什么”的疑问,似乎所有食品都失去了安全感。事实上,尽管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却没必要过度恐慌,更不能因噎废食。毕竟,在我们的生活中,绝大部分食品是可以放心食用的,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吃出健康、吃出幸福。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时候,对安全食品的信赖亦显得弥足珍贵,就算是多花几块钱,多走几步路,我们也要坚持到正规商家、放心摊点购买经得起时间考验、拥有良好口碑的食品。消费者的信赖是安全食品畅销的“通行证”,是对产销安全食品的诚信者最有力的支持。

食品安全没有局外人,只有每个人都关心食品质量安全,在各自的领域坚定地维护食品质量,问题食品这个“怪兽”才能不再肆意猖獗,方能重振消费者的信心,我们才得以夯起一堵足以保障自身和家人食品消费安全的“防火墙”。

问题四: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谈谈如何更好保证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我也是这个专业,具体这个方向,主要还是以检验为主。同时,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也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检验的话,可以到各食品工厂就业,还有单位,类似于质监局,海关,动植物检疫。

控制的话,主要是一个工厂里面的设计,以及加工中的质量控制,还有整个食品链上的各个环节的保证。

同时,由于我们专业的特性,我们还可以往,营养师,食品销售员,工厂技术人员等方向发展。更高级一点,可以向质量安全法规方面进攻,像制定某某食品的标准,检测某某成分的新技术,等等的高端科研技术。这个需要深入研究。

其实,跟食品有关的我们都可以涉足。

就业前景:

现在,国家急需质检人员,不过呢,要的是高端人才,一般的可以到食品厂品控部门做检验员,但是发展空间不大,最多是一个部门的主管,当不了经理,不过自己有管理方面能力的也可以当上的。

或者自己创业,经营食品厂,自己专业也有设食品营销,食品厂设计原理。

或者考公务员,做很久的检验工。。。

问题五:如何确保食品安全?如果你是生产厂家,你就严把质量关。如果你是消费者,就严格把好自己的“进口”关。如果你是质监部门,呵呵,我就不用废话了。

问题六:如何保证生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如何保证生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中国食品行业走过了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现在中国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

在过去,中国一些生产基地的产品包括蔬菜和其他产品的生产都是小规模的,分散在各地,有些甚至是一种原始的生产状态。不过,现在的行业整合已经展开,比如肉类的加工,通常在西方国家从养殖到生产的每个环节的处理都是由几个大的厂商来完成的。如今在中国,如北京和上海等都有非常不错的设备,但在一些边远的省份就会有很大的差距。

此外,目前中国没有一个非常安全可靠的生产链,使得各地的食品安全差别是非常大的。生产链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最早的一种模式,从农场种植、养殖,到销售,现在农村大部分还是这种模式;另一部分就是农民把产品放到大城市去卖。现在北京、上海还是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要在这样的过程中了解一个概念,就是卖菜的农民和消费者之间所建立的信任,简单的说就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信任,这种信任的联系是非常初级的。因为消费者在买产品的过程中,看到了卖方。

那么在现代的供应链的组织结构当中,种植、养殖后卖给中间商,然后由中间商再提供给消费者,这个中间商可以是销售商,这是比较原始的组织形式。在这个模式当中我们看到,消费者和农民之间已经不再认识了,而是通过一个中间人。今后的一种先进的模式是,养殖的单位经过中间的加工处理,再卖给零售渠道,而在这个链中又分成了更多的细小步骤。供应商以及其上游的供应商,必须知道产品的源头在哪里。但是今天有一些水产品等,从最初的养殖到最后的消费者,其环节中的每一个步骤要有更多的信任,包括在产品的质量、价格和运输中的信任。供应商要从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去理解,步骤越多,风险越高,产品质量的风险性也就会越高。比如第一步种植,其中就会有杀虫剂残留的污染可能,又比如在中间运输的环节中冷藏的温度够不够低,冷链是否完整等这些问题,还有产品交叉污染所造成的威胁。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加工商都还不能做到完整的检查,还不能减少管理的风险。如果我们零售商只做零售的话,这些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现在,中国的农产品供应链是非常脆弱的,且协调性很差。而我们的供应商也会到农村去问农民:“你们知道你们的产品会卖到哪去吗?你们的产品会经过怎样的加工吗?消费者对你们的产品会有什么期望吗?你们在生产过程中知道国家有什么样的法律法规吗?”他们都一无所知。在这个供应链中有太多的中间商,而这些中间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供应链相关资料。如第一次禽流感时,顾客对于冷冻的产品非常担心。当我们去追踪这些冷冻的产品是从哪里来的时候,那些禽类的供应商说不出这些产品的原产地,所以最后我们不得不把所有的产品都撤了柜,只有少部分我们知道源头的产品才会继续销售。

从中可以看到,如果有完整的跟踪系统,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批产品是不是从没有发生禽流感的地区运来的,也就可以减少我们相应的损失。我们总是希望去控制这个供应链,但往往这是做不到的。很多菜市场的产品都是卡车运来,送完后这些卡车又去运别的货物,而你根本无法及时有效地去跟踪。

现在,我们要跟客户说明为什么我们的产品更贵。因为我们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去做食品安全,价格当中很大的部分是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并不只是产品质量。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我们需要运用一些工具,这些工具并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而是最原始的信任问题。这对供应商来说会有很高的利润,而对消费者我们则要去引导、教育,使消费者明白为什么安全是可以用价格来衡量的。比如广......>>

问题七:怎样才能做到食品安全首先,要完善法律制度,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理由,就必须要有完备的法律法规,还要有足够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卫生法等,各地方***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与本地居民关系紧密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法律法规,从而更好的保证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要加强道德建设,培养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意识。不管是执法人员,还是普通群众,都要正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务必遵守职业道德,恪守人文道德,消费者要学会选择健康的产品,企业及个人也要对自己的产品用上心思,把产品质量放到第一位。

当然,对食品安全的标准也要及时与国际接轨,制定合理的安全标准,生产标准及其他标准。对于建立起来的安全标准,要始终贯彻执行,大力发展,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与***共同努力,才能保证食品安全更加可靠放心。

如果想了解更多食品安全行业的信息推荐你食品安全,安卓就有,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望采纳!

问题八:浅谈如何保证食品安全依法治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建立健全法制

2.严格检验检测

3.完善市场准入

4.市场监督保障

5.明确违法责任

问题九:如何做好食品安全管理一、进货索证索票制度

(一)严格审验供货商(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二)对购入的食品,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者流通许可证、标注通过有关质量认证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进口食品的有效商检证明、国家规定应当经过检验检疫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上述相关证明文件应当在有效期内首次购入该种食品时索验。

(三)购入食品时,索取供货商出具的正式销售发票;或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索取有供货商盖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并留具真实地址和联系方式;销售凭证应当记明食品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销货日期等内容。

(四)索取和查验的营业执照(身份证明)、生产许可证、流通许可证、质量认证证书、商检证明、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和销售发票(凭证)应当按供货商名称或者食品种类整理建档备查,相关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保管期限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一)每次购入食品,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二)采取账簿登记、单据粘贴建档等多种方式建立进货台账。食品进货台账应当妥善保存,保存期限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

(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查阅进货台账和检查食品的保存与质量状况,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当在进货台账中作出醒目标注,并将食品集中陈列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对超过保质期或者腐败、变质、质量不合格等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销毁或者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食品的处理情况应当在进货台账中如实记录。

三、库房管理制度

(一)食品与非食品应分库存放,不得与洗化用品、日杂用品等混放。

(二)食品仓库实行专用并设有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风的设施及措施,并运转正常。

(三)食品应分类,分架,隔墙隔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

(四)贮存散装食品的,应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五)建立仓库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做到勤进勤出,先进先出,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

及时清理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

(六)食品仓库应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清扫,保持干燥和整洁。

(七)工作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

四、食品销售卫生制度

(一)食品销售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洗手消毒后上岗,销售过程中禁止挠头、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捂口。

(二)销售直接入口的食品必须有完整的包装或防尘容器盛放,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三)食品销售应有专柜,要有防尘、防蝇、防污染设施。

(四)销售的预包装及散装食品应标明厂名、厂址、品名、生产日期和保存期限(或保质期)等。

五、食品展示卫生制度

(一)展示食品的货架必须在展示食品前进行清洁消毒。

(二)展示食品必须生、熟分离,避免食品交叉感染。

(三)展示直接入口食品必须使用无毒、清洁的容器,保持食品新鲜卫生,不得超出保质期。

(四)展示柜的玻璃、销售用具、架子、灯罩、价格牌不得直接接触食品,展示的食品不得直接散放在货架上。。

(五)展示食品的销售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上岗,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

六、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一)食品经营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

食品质量安全的知识

一、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食品的污染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例: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等。

二是食品工业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质量安全问题。如: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配剂、介质以及辐射食品、转基因食品等。

三是滥用食品标识。例:伪造食品标识、缺少警示说明、虚假标注食品功能或成分、缺少中文食品标识(进口食品)等。

二、什么叫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指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产品才允许生产销售的一种行政监管制度。它是一项行政许可制度。制度建立的原则是事先保证和事后监督相结合、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它主要包括三项基本内容:

1、食品生产企业必备条件审查制度:在国内加工销售食品的企业,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必备条件,并按规定程序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生产食品;

2、强制检验制定: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履行法律义务,产品经检格后方可出厂销售;

3、食品质量安全标志制度:检验合格出厂销售的食品必须在其包装上加印(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即“QS”标志。

三、目前必须标注QS标志的食品有哪些?

第一批必须标注QS的食品共5类,分别是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醋。

第二批必须标注QS标志的食品共分10类,主要包括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和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食品、冷冻饮品、膨化食品及速冻米面制品。

第三批必须标注QS的食品共分13类,主要包括糖果制品、茶叶、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蛋制品、可可制品、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

四、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