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物流管理办法,物流管理规章制度

七月网3800

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一、综合法律:

物流管理办法,物流管理规章制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二、专业法规:

1、联运: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

2、集装箱:

《铁路集装箱运输规则》、

3、铁路:

《铁路货物运输规程》

4、公路:

《汽车货物运输规则》

5、水路:

《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

6、港口:

《港口货物作业规则》

7、海运:

《国际海运条例》

8、航空:

《中国民用航空货物国内运输规则》

9、海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10、代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规定》

11、仓储:

《商业仓库管理办法》

12、船舶:

13、消防:

14、危险品:

15、保险:

16、包装:

17、信息

三、国际公约

1、1973年多式联运单证统一规则;

2、国际铁路联运规程;

3、国际道路交通公约;

4、关于统一提单的某些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

5、国际道路货物运输合同公约;

仓储物流管理办法

仓储的功能:调节、检验、集散、加工、配送。

仓储活动的意义:是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得必要条件(克服生产和消费地理上的分离,衔接生产和消费时间上的背离,调节生产和消费方式上的差别)合理使用并保持商品原有使用价值的重要手段,是加快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物资供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

仓储管理基本原则: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服务。

物流企业对仓储管理的要求:1,合理调度仓储的运作,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动态反应。2仓库配备先进的物流软件和硬件设施,包括立体货架,自动分拣系统。条码管理系统及流通加工设备等。3仓储管理方式应能适应不同客户需求。4在搞好仓储基本业务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分拣,配货和包装等工作,为客户提高个性化服务。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包括搞好库存控制和提高流通加工的能力。

流通企业对仓储管理的要求:1搞好商品的接运。2搞好商品数量和外观质量的验收。3分区分类和专仓专储。4高效包装加工作业和准确发货和及时发运。

仓储管理技术作业流程:

卸车,检验,整理入库,保管保养,检出和集中,出库和发运,装车。

(1.入库阶段:接运和交接(接收准备,审核凭证,监督卸货,初验合格内部交接,不合格待处理),验收(进行商品和外观,数量和质量的验收在送检),待检(合格处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则隔离),办理入库手续(记账和立卡并进行系统维护)

2.商品保管保养阶段:货位规划,分类堆码,保管保养,盘点检查。

3.商品出库阶段:出库准备,审核凭证,备货,包装,复核,点交发货。

仓储在物流中的作用:整合运输和配载,分拣和组合产品,流通加工,平衡生产和保证供货,存货控制

仓储在物流增值服务的功能:优质的物流管理不仅可以满足销售商品的需要,降低成本,更应该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服务,以提高商品销售收益。商品销售的增值主要来源商品的质量的提高,功能的扩展,及时性的时间价值,削峰平谷的市场价值,个性化服务的增值。

仓库结构:1平房建筑和多层建筑,2库房出入口和通道宽度和高度最低限度达到4M、铲车必须达到2.5-3.5M,大型货车通道大于3M,叉车达到2M。立柱间隔:通常7M的间隔较合适。适合两辆大型货车3辆小型货车。因托盘的种类规格不同,适合标准托盘6个为间隔。天花板高度最低5-6M。地面:地面承载力必须根据承载物品种类或堆码高度具体计算,普通仓库地面承载为3T/平方米。低地面比基础地面高出20-30cm高地面大货车为1.2-1.3m铁路货车站台为1.6m

库区的分区规划:按商品种类和性质分:分类同区存储和单一商品专仓专储按商品发放方式进行分区分类,按商品危险性质分区分类。

货位规划管理:货位布置方式:横列式,纵列式,混合式,

货位编号:库房编号,货场货位编号,货架货位编号,仓间走支道及段位编号

仓库设备:装卸搬运设备保管设备存货用具计量设备养护设备通风保暖照明设备消防安全设备劳动防护设备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些帮助。

物流管理规章制度

公司物流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公司的物流管理,妥善保管仓库库存物资,使采购物资入库及领用、产品出入库规范化,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

本规定包括产成品入库、销售、外协加工、采购物资入库、材料领用出库的相关管理。

3物流管理的要求

所有物资应做到:每日清点、核对,保持帐、卡、物三一致,并根据物资实际状况,对长期不用以及需报废帐务处理的物资应及时清理,办理相关手续。

3.1产成品

3.1.1产成品的入库

3.1.1.1产品完工并经质量检验员检验合格后,车间核算员填写“产成品入库单”,要求把入库单位、日期、产品图号、产品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工时等填写齐全,经车间主任签字批准,检验部门加盖“检验合格”章后,仓库管理员核对实物、合格证验收入库。仓库保管员必须严格把关,对于手续不全或单据填写不完整,不允许物资入库。

3.1.1.1.1产品图号、产品名称、规格、工时一律按技术部提供的标准填写。

3.1.1.1.2入库单价一律按财务部提供的产值(不含税)价格填写。

3.1.1.2验收入库的产品按品种,按社会销货需要摆放整齐,做到合理、牢固、整齐、安全不超高。

3.1.2产成品出库

3.1.2.1产品销售发出时,必须经质量检查部门认定无质量问题后,销售人员填写产品出库单及收发清单,财务部根据出库单开出门证,收发清单须购货单位签字或盖章后返回仓库,由仓库核对后返财务部。

3.1.2.2产品发货程序:第一步仓库保管员接到通知后,在仓库查看产品品种是否齐全,以备发货;第二步按销售员开具的出库单上的产品数量清点清楚发货;第三步提货人持产品出库单到财务部交款或办理相关手续,由财务部开据出门证;第四步仓库见出门证提货联后方可发货。

3.1.2.3对于社会零星销售的要先收款后发货,若销售价格低于公司规定最低价的,必须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发货。

3.1.2.4发出货物退回,由业务人员在货物退回当月及时办理退库手续,并经质检部门检验签字,有质量问题的,应根据质检报告单写有关处理报告总经理批示后,交财务帐务处理。

3.1.2.5对于售后服务需用的产品必须经总经理签批后,才能往外发货,同时经办人要求对方将旧产品返回,以旧换新,否则不予以发货。若是先发货的,售后服务人员要在当月负责追回旧产品,并办理退库手续。

3.1.2.6所有发出商品应在当月及时办理结算,若遇特殊情况,最迟在2月内办理完结算手续。

3.2委托加工材料

委托加工材料的出入手续由生产部协助受托加工单位办理,并负责委托加工材料的收回。

3.2.1委托加工材料出库

3.2.1.1应填领料单并填写齐全。内容包括:领料单位、时间、材料类别、材料名称、型号及规格、计量单位、数量、单价、金额、用途、领料人、发料人、批准人签字。

3.2.1.2领料单一式三份,仓库、财务、受托加工单位各一份。

3.2.1.3领料人持领料单到财务部开据出门证,仓库见出门证提货联方可发货。

3.2.2委托加工材料完工入库

3.2.2.1入库程序同材料入库程序相同,同时按入库数量减少委托加工材料数量,

3.2.2.2仓库办理入库时,应核对原出库数量,完工返回入库的数量与出库数量不符时,属加工报废或者丢失的应填“委托加工赔偿清单”交受托单位签字确认后,随同发票和入库单、受托加工单位所持原出库时的领料单,返财务部。

3.2.2.3委托加工的成品入库价格应为:加工费加材料费,要求分别注明加工费、材料费,加工费按委托加工协议价格办理。

3.2.2.4委托加工材料要求当月返回,最长时间不能超过2个月,年终全部收回,若外协未完工而不能收回,应致函对方予以确认。

3.3采购物资

3.3.1采购物资入库

3.3.1.1仓库保管员根据采购员填制并经检验员盖章后的外购物资验收通知单核对实物,根据购货发票填写入库单,要求分清类别,内容完整,准确无误。

3.3.1.2无采购发票的物资可根据同类物资的账面价格或市场价格(采购员提供)办理估价入库,并在入库单上注明“暂估入库”,交采购员一份。开回发票后,先开红票冲原暂估,注明“冲×年×月×日暂估”,再办理正式入库。

3.3.2采购物资出库

3.3.2.1生产物资由领料部门根据生产计划成套领用,注明用途,认真填写领料单,经车间主任或生产部长签字批准后,仓库保管员方可发料。

3.3.2.2主要材料钢材的领用。在仓库不能存放的情况下,需存放生产现场的,由车间代保管,购进后由仓库保管员协同领用车间核算员共同验收数量,仓库保管员办理入库,车间核算员按入库数量同时办理出库,月末将未用材料办理假退料手续,并填制“月份主要材料()领用明细”报表。仓库每月对车间未用材料退库进行核对,无误后开据下月1日领料单,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

3.3.2.3对外销售的材料由仓库保管员根据业务员填写的收发清单,按账面价格填写领料单。用于售后服务的材料必须经主管经理批准后,方可发货。

4考核办法

4.1仓库人员没按要求验收入库的,每次考核10元。

4.2产品及材料出库手续不齐全,当事人每次考核5元。

4.3没有开出门证而出公司的,每次考核门卫50元。

4.4售后服务发出的产品,旧产品当月未返回的每一笔业务考核当事人10元,第2个月仍未追回的考核产品原值。

4.5发出商品办理结算不及时,超过1个月的每一笔业务考核当事人10元,超过2个月的停发工资。

4.6委托加工材料返回不及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由责任人承担。

4.7产品出厂检查出现失误,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由责任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