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的国家标志
拉脱维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2:1。自上而下由红、白、红三个平行的横宽条组成。早在13世纪时,居住在拉脱维亚的拉特加人就使用过红、白、红图案的旗帜。1918年这面民族旗帜得到了事实上的合法化,1922年确定国旗的颜色和比例。1940年拉脱维亚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当时的国旗为在苏联国旗旗面的下部加白、蓝色的水波纹图案。1990年拉脱维亚宣布独立,象征拉脱维亚民族统一的红、白、红旗又被用来作为国旗。这种红色其实是一种独特的暗红色,国际间习惯称之为“拉脱维亚红”。暗红色讴歌了拉脱维亚人为了祖国勇于披肝沥胆、抛洒热血的爱国情怀,白色抒发了拉脱维亚人对和平、安宁的向往和渴望。截至2011年底,在司法部登记注册政党和政治团体主要有:
●和谐中心联盟:反对党。由“和谐”社会民主党、拉脱维亚社会党组成。其主体“和谐”社会民主党由四党合并成立于2010年。领导人为雅尼斯·乌尔巴诺维奇斯和里加市长尼尔斯·乌沙科夫斯。
●团结党:执政联盟成员。由新时代党、公民联盟和另类政治联盟于2010年3月6日合并成立。领导人为议长索尔维塔·阿波尔金娜和总理瓦尔蒂斯·托姆布洛夫斯基斯。
●改革党:执政联盟成员。成立于2011年7月23日。领导人为前总统瓦尔蒂斯·扎特列尔斯。
●全国联盟——一切为了拉脱维亚及祖国自由联盟:执政联盟成员。由一切为了拉脱维亚党和为了祖国和自由党于2010年合并成立。2011年7月23日转为单一政党。领导人为司法部长加伊迪斯·贝尔津什和莱维斯·津塔尔斯。
●绿色农民联盟:反对党。由拉脱维亚农民联盟和拉脱维亚绿党于2006年合并成立。领导人为莱蒙德斯·维永尼斯和文茨皮尔斯市长埃瓦尔斯·莱姆伯格斯。
●其他政党:统一拉脱维亚人权党、拉脱维亚社会民主工人党、最后党、支持总统共和制党、人民控制党、“自由、消除恐惧、仇恨与愤怒”党、基督民主联盟等。拉脱维亚总统安德里斯·贝尔津什。1944年12月10日生于拉脱维亚中部维泽梅地区。1971年毕业于里加工业学院,获无线电工程学学位,1988年获拉脱维亚大学经济学院学位。1988至1989年任拉脱维亚公共服务部副部长。1989至1993年任瓦尔米耶拉地区议会成员。1990年当选最高理事会(拉议会前身)人民阵线成员,参与1990年5月4日《拉脱维亚共和国重获独立地位宣言》投票。1993年至2004年1月任拉脱维亚Unibanka银行主席。2006年当选拉工商会主席。2006年12月至2009年4月,任拉脱维亚电力公司(“Latvenergo”)理事会代理总裁。2010年秋当选第十届议会议员。2011年7月就任总统。懂俄语、英语、德语。(注:现任总统贝尔津什和前总理贝尔津什不是同一个人。)
总理马里斯·库钦斯基斯,1961年生于瓦尔米耶拉市,毕业于拉脱维亚大学(今拉脱维亚国立大学)。1994年当选瓦尔米耶拉市议员、1998年任该市市长。2006年起至今蝉联4届议员。
议长索尔维塔·阿波尔金娜。1963年生。毕业于拉脱维亚大学法学院。曾任司法部长、第九届议会副议长。2010年11月当选第十届议长。2011年10月18日连任第十一届议长。懂俄语、英语、德语。
拉脱维亚是哪个国家
拉脱维亚是欧洲国家。
拉脱维亚共和国(拉脱维亚语:LatvijasRepublika),简称拉脱维亚。国名源自民族语,意为“铠甲”、“金属制的服装”,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北部的议会共和制国家。西邻波罗的海,与在其北方的爱沙尼亚及在其南方的立陶宛共同称为波罗的海三国。
东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二国相邻,全国总面积64589平方公里。
1、位置:
拉脱维亚位于东欧平原西部,临波罗的海东岸,里加湾深入内陆;同爱沙尼亚、俄罗斯、白俄罗斯和立陶宛接壤。面积为64589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62046平方千米,内水面积2543平方千米。
2、水文
拉脱维亚主要河流是道加瓦河和高亚河。境内多湖泊和沼泽。面积超过1平方千米的湖泊有140个,较大的湖泊有卢班斯湖、拉兹纳湖、埃古列湖和布尔特涅克斯湖。气候属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中间类型。有1.4万条河流,其中长度10千米以上的有777条。
3、语言:
拉脱维亚的官方语言为拉脱维亚语,分中部、东部和北部三种方言,属于印欧语系波罗的海语族,还有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95%以上居民懂俄语,约10%居民懂德语、英语。通用俄语、英语。北欧语言在拉脱维亚有一定基础,如瑞典语。
拉脱维亚和那几个国家接境
拉脱维亚共和国西邻波罗的海,与在其北方的爱沙尼亚及在其南方的立陶宛共同称为波罗的海三国。东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二国相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