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雨的故事简介
四凤是周家女佣,周萍,周乃同父异母兄弟,同样爱上四凤.周萍本与繁漪(即周的母亲)有染,自与四凤偷偷相恋,便不再理会繁漪,繁漪伤心欲绝.繁漪知周冲喜欢四凤,邀请四凤的母亲鲁妈到访,希望鲁妈立即带四凤离开.鲁妈离开之际,却遇上周老爷,繁漪才知道三十年前,鲁妈在周家打工,与老爷怀了周萍和大海,但终被抛弃,鲁妈带着大海改嫁鲁贵,生了四凤.因而鲁妈对老爷恨之入骨.鲁妈计划带四凤远离周家,四凤却因已怀孕,要求周萍带她走,鲁妈几欲晕倒,事到如今,只有催促两人快走,繁漪阻止周萍离去不成,抖出各人错综复杂的关系,周萍和四凤知铸成大错,周萍吞枪自杀,四凤触电自杀,周冲为救四凤同样触电身亡.
剧作家曹禺从1929年开始酝酿人物、构思剧本,到1933年最终完成了《雷雨》的创作,次年发表。前后用了五年时间。虽然它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但一炮打响,震动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首先,戏剧即冲突。《雷雨》的冲突设置在其自身的特色中起承转合达到极致。《雷雨》的戏剧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其次,《雷雨》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如果一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物,那么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紧张激烈都不过是一时的热闹。
《雷雨》中的人物是丰满而复杂的。《雷雨》具有一种诗意之美。这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许多段落被人们反复背诵,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括舞台提示、角色分析,汇总一升发出的一种形而上的气质和品味。
《雷雨》通过描写周、鲁两家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揭露了人性的多个角度。无论是哪个角色,都有着其可悲可恨可叹的一面。
注:由于作品中有工人阶级和资本阶级的斗争,以及以资本阶级家庭为背景构建了这样一个悲剧故事,所以经常被人误解为揭露了资本主义的丑恶。这不是曹禺先生的本意,请大家深刻解读。
20年代一个夏天,气候闷热逼人,室外没有阳光,天空昏暗,暴风雨即将来临。周公馆的老爷周朴园由于处理矿工罢工,一直忙于公务,回到家里没有看到太太蘩漪。客厅里侍女四凤正在滤药,她的父亲鲁贵昨天连喝带赌,欠了别人的债,正厚着脸皮向女儿要钱呢,“如果你不给,我就要把你和大少爷之间的私情张扬出去。”四凤无奈,只得给他钱打发他走,鲁贵一高兴,告诉四凤大少爷周萍和他的继母蘩漪有乱伦关系,正在这时蘩漪走进客厅,向四凤打听大少爷周萍的消息。太太这么一问,四凤心里更紧张了,太太又请她母亲来,不知安的什么心。
这时,蘩漪的亲生儿子周冲蹦蹦跳跳地跑进来,他对母亲说,他想把自己的学费分一半给四凤,好让她去上学,因为他正热恋着四凤。正当此时,周萍走进了客厅,他说他明天要离家到矿上去,找父亲谈一谈
周萍是周朴园同他家的一个侍女生的孩子。那时候,周朴园还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的大少爷,与仆人梅妈的女儿梅侍萍相爱,侍萍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因周家老太爷不同意这门亲事,所以在侍萍生下第二个孩子第三天,大年夜的晚上被赶出家门,她抱着孩子冒着暴风雪投河自尽。后周家几次搬家。
蘩漪是周朴园的第三个太太,她只比周萍大7岁,她脸色苍白,面部轮廓很美,眉目间显出忧郁,她有些神经症,得不到任何温情,因而爱上软弱的周萍。蘩漪让四凤的母亲鲁妈来,就是要让她把四凤带走,重新得到周萍。
午饭后天气更加阴沉郁闷。周萍走进客厅,打了个暗号,四凤从外面跑了进来,他们约定晚上11点到四凤的屋子相会。蘩漪希望周萍留下陪陪她,她指责周萍当初引诱她,使她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周萍冷漠地说:“如果你以为你不是父亲的妻子,我自己还承认我是我父亲的儿子。”“我盼望这一次的谈话是我们最后一次。”她对周萍说:“你不能就这么抛弃我,我不能受周家两代人的欺负。我要让你尝尝一个女人受伤害时的力量。”
鲁妈在四凤的陪同下来到了客厅,就是当年投河自尽的梅侍萍,当年她并没有死,被人救了,后来又嫁了两次,都是下等人。她万万没想到,三十年前她伺候周家的老爷,三十年后,她的女儿又伺候周家的少爷。
周朴园走进客厅,侍萍的无锡口音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盘问,他认出了侍萍,在此之前,他很怀念侍萍,家里的一切都按照侍萍在时的布置,可当活着的侍萍站在他面前时,他却厉声说:“你来干什么?”“是谁指使你来的?”侍萍愤怒地回答:“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决定用钱来解决他们的恩怨,侍萍当面撕碎了5000元支票,她说只想见见他的萍儿。
这时罢工代表鲁大海闯了进来,他就是侍萍和周朴园的第二个儿子。周朴园拿出复工合同,原来他用钱收买了另外三个罢工代表,而准备开除鲁大海。鲁大海非常愤怒地揭露他在哈尔滨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三千多名工人,发了一笔绝子绝孙的昧心财。周萍上来打了鲁大海两个巴掌,侍萍看到父子、兄弟势不两立的惨剧。
晚上,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周冲奉母命来给侍萍送100元钱。四凤拒绝接收,鲁贵却厚着脸收下了,鲁大海知道此事,带着鲁贵把钱退还给周冲,并把周冲赶出门。周萍也冒雨来到鲁家,周萍从窗子跳进四凤的房间,跟踪而来的蘩漪把窗子关死,进屋拿东西的大海发现了周萍,四凤羞愧地夺路而逃。
侍萍和鲁大海来到周公馆找四凤,侍萍要带四凤回家,四凤不得已向侍萍说出真相,她已经怀了周萍的孩子,侍萍如晴天霹雳,因为她知道四凤与周萍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在四凤的苦苦哀求下她答应让周萍带四凤走,永远不要再见到他们。
蘩漪带周冲来阻止周萍带四凤走,周朴园也闻声而至,他以为侍萍前来认儿子,让周萍跪下认自己的生母。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了,善良的鲁妈痴呆了,阴鸷的蘩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曹禺祖籍湖北潜江。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曹禺的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雷雨》中的鲁大海,就有曹禺在保定结识的一位有思想、有智慧的年轻工人的影子。
当时,挪威著名作家易卜生许多揭露社会黑暗、追求人性解放、妇女解放的优秀话剧,已传入中国。易卜生的思想,对曹禺影响很大。他在清华大学的毕业论文,就是用英文写的《论易卜生》,此外,莎士比亚、古希腊的话剧也对曹禺有深刻的影响。
周朴园:55岁,某矿业公司的董事长,年轻时曾有一位女仆情人梅侍萍,在家庭压力下抛弃她另娶。
鲁侍萍:47岁,女仆,原姓梅,周朴园的旧情人。三十多年前和周朴园私生了周萍和鲁大海(生周萍后的第二年),生下鲁大海三天后,被周家赶出门,跳河获救,嫁给周家的仆人鲁贵,生下女儿四凤。
周萍:28岁,周朴园和侍萍的长子,周家少爷,与继母蘩漪、同母异父的妹妹四凤私通。鲁大海:27岁,周朴园和侍萍的次子,随母亲生活,矿业公司的工人,工运领袖。
周冲:17岁,周朴园和蘩漪的独子,学生,暗恋四凤。
鲁四凤:18岁,鲁贵和侍萍的独女,也是周萍的同母异父妹妹,在周家当女仆,在不知情下与同母异父的哥哥周萍相恋并怀孕。
鲁贵:48岁,周家仆人,侍萍的丈夫,四凤的亲生父亲。
周萍:周家长子,周朴园与鲁侍萍之子
周冲:周家次子,周朴园与蘩漪之子
2.鲁家: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四凤
周家:周朴园,蘩漪、周萍、周冲
(3)血缘:周朴园-周萍,蘩漪-周冲
(4)不正当的性爱关系:周萍-蘩漪周萍-四凤
3周朴园和鲁侍萍:主仆、从前的恋人
蘩漪和周萍:母子(无血缘),情人
周萍和四凤:相爱,同母异父的兄妹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雷雨》一发表,就震动了文坛,而此时的曹禺只有二十二岁,此外,他的四大经典名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
《雷雨》剧作完全运用了三一律,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其实悲剧早已潜伏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伏笔中,只是到最后时分才终于爆发出来,化作一场倾盆雷雨,无比强烈的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
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由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蘩漪无法摆脱的弱点。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作者用力刻画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悲剧的意义于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剧中蘩漪在双重的悲剧冲突中走完她心灵的全部历程。在这个悲剧女性身上,闪烁出曹禺卓越的艺术才华。
周冲是一个受新思想、新文化影响下成长的青年。他富于幻想、生性浪漫。但他没有韧性,对封建制度的顽固性认识不足,这注定了他悲剧命运。周冲和四凤是整出戏中最让人不忍心的受害者,他们两个同样的单纯、清澈,对甜蜜的爱情那么憧憬,对未来充满了热情,他们明亮的眼睛无法看到掩藏在黑幕下的波涛汹涌,一心只勾勒着幸福的轮廓,当他们的幼稚在残忍的现实面前被冲击得头破血流的那一刹那,老钟就已经鸣起。四凤只是因为和周萍相恋,不料却卷入一场风波。她本是个有着青春、活力的人,然而一连串的打击却使她的命运变得坎坷多难。其实周冲比四凤更加无辜,看上去他只是一个孩子,没有周萍的成熟,没有周朴园的罪恶,有的是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思想,憨厚,甚至在知道四凤同他哥哥恋爱时,不像繁漪那样妒火中烧,但是他对四凤还有一种执着,在四凤冲出去之后,他义无反顾去救她,致使自己也落个触电而亡的结局
鲁大海是一个有思想、有行动的年轻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质朴但又头脑清醒。他是一个较为粗犷的人,他厌恶资本家,所以他才会直面周朴园,尽数他的罪恶,并且说话直接坦诚,我们还可以从他的言语中读出他的正义感。他代表的工人阶级将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他们是雷雨,是闪电,将要摧毁黑暗没落的旧制度,作者的立意也在这里。和周朴园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显示了他的反抗精神。但是,曹禺毕竟对工人不熟悉,所以,鲁大海的形象与别人相比,还是显得单薄。
周萍,他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人,他对于他的父亲有一种敬畏,不敢违背他的话,他在这个家庭中也是十分压抑的,否则不可能和自己的后母发生感情。然而,四凤的出现,让他感觉到了生气,青春——他极力渴望的东西。他想摆脱蘩漪对他的干扰,因此他决定离开这个家,由此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不敢面对问题,极力逃避困难的人。但是他懦弱,是个十足的胆小鬼,单凭这一点,他就永远不会配上蘩漪,到最后,面对一件件残忍又无奈的事实,他只有选择死亡来为自己解脱。(这种悲剧性的方式也很符合人物的个性。)
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出场时55岁。19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留学。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使周朴园有意识地将他的那段记忆抹去了,甚至对其有某种敌对情绪,令他放弃了侍萍,放弃了与社会对抗,从此踏上了归顺之路。在周朴园的内心深处权利,名誉,秩序才是最重要的。他此时只会用金钱来安抚侍萍,心理已经成为人伦亲情淡漠,情感扭曲的了。在序幕和尾声中的老人展现了周朴园天性的回归。在老人身上看不出个性的强硬,眼睛平静而忧虑,绝望地认为自己唯一的儿子已经死了,呆呆地望着火。从中寄托了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悲哀。作者对周朴园有一缕淡淡的温情并为他戴上了上一代父辈的影子。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他是个内心较深沉的人,他有着当时社会中资本家都有的一面:阴险,狡诈,虚伪。由鲁大海对于他的控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别人的生命。作者通过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主要考察了他的历史,而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中展示了他在现实中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表现。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的侧面补充了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本质特点
在剧中还有一些人物也是可圈可点的。鲁侍萍,虽然处境艰难,但她凭借自身坚强的性格,不屈不挠走过了人生最艰苦的时期,可以说,她是一个顽强的女性。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沉默地漠视命运。意义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她希冀在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对方的关爱与理解,从而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
鲁贵是资产阶级常见的小人物,他见钱眼开,巴望女儿找一个有钱人的奸恶嘴脸在他的言语中尽显无疑。
注:《雷雨》的创作中心本来在蘩漪身上,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由于剧中鲁大海参与了反对周朴园的工人运动,使得这一矛盾被放大,一直延续下来,使人们对《雷雨》的理解与曹禺的本意发生了偏差。
《雷雨》这部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是因为其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也在于曹禺为中国现代文学贡献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人物,他们性格鲜明,也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的性格,才让故事如此发展。文学作品中对于一个人,除了性格,他/她的姓名或许也是一个值得推敲的地方,很多人都知道,曹雪芹为《红楼梦》中人物命名可谓是煞费苦心,因此我在理解《雷雨》的时候也特别注意了人物的姓名。在此我从姓名入手,分析《雷雨》中的人物。
首先是男主角周萍,周家的大少爷,周朴园与侍萍的第一个儿子,“周萍”是寄生在周家这潭水面上的“浮萍草”,他是一个矛盾的人,他在周家感到压抑,又不敢违背父亲,四凤的出现给他带来了生机,他渴望四凤的单纯与活力,又不敢面对蘩漪,他想逃避问题,带着四凤离开周家。他胆小懦弱,像浮萍一般四处游离,最终面对着残忍的现实,他选择了彻底的逃避——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只有这样为自己解脱。
《雷雨》中最有特色,性格“最雷雨”的人物是周蘩漪,周家是一潭死水,蘩漪便在这死水上搅起涟漪。这涟漪让浮萍乱了阵脚。她敢爱敢恨,努力争取独立与自由,向那个病态的时代挑战。然而她只是涟漪,改变不了“死水”,也不为“死水”所容忍,她在难以抗拒、忍受的环境下逐渐走向变态的发展,她的美丽的心灵被禁锢得太久,倔强变成偏执的疯狂,注定了她的人生是一幕雷雨般的悲剧。
周公馆的“最高统治者”是周朴园,《雷雨》中“呼风唤雨”的企业家。“雷雨”的诱因也可以说是在他的压迫下反抗的挣扎。“朴园”,安静质朴的家园,那是他理想中的周家,他以为周家是这副模样,因为他没有一丝亲情的温暖,他把所有人压抑在一潭死水般的家里,用“安静质朴”掩饰冰冷压抑。
周冲恐怕是《雷雨》中最无辜的角色,他和他的名字一样鲜活,富有生机活力。他和四凤同样单纯清澈,对未来充满热情,带着一身“冲”劲幻想着未来。在故事最后,他义无反顾地“冲”出去想要救四凤,却同样触电死亡。
周家说完,该说说鲁家了,首先是四凤,她是《雷雨》的女主角,“四凤”,好似一只凤凰,她天真单纯、青春活力,给周萍带来了温暖和希望。她爱的人为她编织了一个温暖美丽的梦,同时又给了她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诺言,让她活在幸福的错觉中。她的纯真,她的天真烂漫,和她美丽的梦想,都在那个雷雨夜,被摔的粉碎。她付出了爱的代价。宿命让他们邂逅,宿命让他们永别。好似凤凰,燃烧是一场轰轰烈烈,终究还是幻灭。
四凤的母亲是侍萍,一个沉默坚强的女人,她是那个时代最普通的底层妇女,默默忍受着她艰难的命运。蘩漪说过她的名字“有点丫头气”,她本身周家的侍女,也注定一生都逃不开周家,从自己到女儿,一直在侍候周家人。
鲁大海,同样也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雷雨,他有思想,有行动,和自己的继父(鲁贵)形成鲜明的对比。他对资产阶级有着大海一样波澜壮阔的恨,像大海一样粗狂直爽,永不妥协。
由此可见,《雷雨》中每一个名字也是作者经过推敲的,它们反映着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命运,体现了作者曹禺的才华。
二、《雷雨》简介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
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
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1、周朴园:55岁,某矿业公司的董事长,年轻时曾有一位女佣情人侍萍,在家庭压力下弃侍萍另娶。
3、鲁侍萍:47岁,女佣,原姓梅,周朴园的旧情人。三十多年前和周朴园私生了周萍,怀了鲁大海后,被周家赶出门,跳河获救,嫁给周家的仆人鲁贵,生下女儿鲁四凤。
4、周萍:28岁,周朴园和鲁侍萍的长子,周家少爷,与继母蘩漪私通。
5、鲁大海:27岁,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次子,随母亲生活,矿业公司的工人,工运领袖。
6、周冲:17岁,周朴园和蘩漪的独子,学生,暗恋四凤。
7、鲁四凤:18岁,鲁贵和鲁侍萍的独女,也是周萍的同母异父妹妹,在周家当女佣,在不知情下与周萍相恋并怀孕。
8、鲁贵:48岁,周家仆人,鲁侍萍的丈夫,鲁四凤的父亲。
《雷雨》的首演问题,以往学术界比较一直的看法是《雷雨》首演于1935年4月27日至29日的日本东京,但最近几年不断被新发现的物证和人证所证明,这一看法有问题。
2007年11月曹禺研究界在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召开会议,经过论证重新确定《雷雨》的首演地是中国浙江省上虞县的春晖中学,演出时间是1934年12月2日,比东京的正式演出要早四个多月。
1、现代文学家巴金:《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2、现代戏剧家李健吾: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3、现代翻译家黎烈文: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雷雨》,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4、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所长宋宝珍:《雷雨》通过其悲剧结局,告诉我们很多“不可以”,比如在情感欲望的追求上不可以随心所欲,在爱情的自主选择上不可以悖逆人伦,在悲剧责任的问题上不可以放弃承担,等等。因为每个人的存在都不是绝对孤立的,这是我们共同的现实。
三、《雷雨》的简介
1、《雷雨》由剧作家曹禺创作,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捉弄。《雷雨》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2、这部剧作在两个场景、剧中情节发展不到二十四小时内.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情仇。
3、三十年前,无锡周公馆的大少爷周朴园看上了女佣梅妈的女儿侍萍,并和她生了两个儿子。第二个儿子生下来才三天,周朴园为了赶着和一个有钱有门第的小姐结婚,将侍萍赶了出去,随她一同走的还有刚出生、病得奄奄一息的孩子。侍萍走投无路,跳河自杀,却又被人救起。由于没死成,她的母亲被活活气死。从此,她流落他乡,辗转坎坷,最后带着儿子嫁给鲁贵,生下女儿四凤,儿子取名鲁大海。
4、三十年后,周鲁两家先后搬到北方某城中。侍萍在外地做工,鲁贵在周家做总管,后来把女儿四凤也介绍到周公馆做女佣,鲁大海在周朴园的矿上当矿工。
5、周朴园那个有钱有门第的太太死后,又娶蘩漪为妻,并生儿子周冲。他的长子周萍就是侍萍所生的第一个孩子,他只比继母蘩漪小六七岁。
6、接受过新式教育的蘩漪嫁给冷酷、专横、自私的周朴园后,精神极度压抑。病态的她爱上了软弱的周萍,他们的幽会和疯狂的情感被佣人鲁贵发现了。这之后,由于惧怕父亲,也由于已厌倦了与继母的这段不正常的关系,周萍开始逃避,他与美丽单纯的四凤偷偷相好。这瞒不过蘩漪,她是将她与周萍的一段恋情视为这暗无天日的生活中唯一一棵救命稻草的,她怎肯放手!
7、蘩漪的儿子周冲是个单纯开朗的大男孩。这天他告诉母亲他喜欢四凤,想从自己的学费中分一半供四凤读书。这使蘩漪感到事情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8、故事开始的时候,蘩漪正请了刚从外地回来的四凤的母亲来公馆,暗示她将四凤带走。一向要强的侍萍也不愿女儿给人帮佣,因此爽快地答应了。然而无意间她发现这周公馆的环境布置似曾相识。正当此时,周朴园进来了,他听出侍萍的无锡口音后,满怀追恋地向她打听当年那梅家姑娘的坟址,说想要替她修坟。当他终于明白眼前的老妇人就是他以为早死了的侍萍时,他一改念念在心、一往情深的语调,厉声质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伤痛万分的侍萍则只能将这一切归之于命运。周朴园给侍萍开出一张五千元的支票,希望两家再不要有任何瓜葛,侍萍却拒绝了。她向周朴园提出的惟一要求是见一见她的儿子周萍。
9、鲁大海代表矿上的罢工工人来找周朴园谈判,周却使阴谋将罢工破坏,并把大海开除。大海痛斥周朴园的罪恶行径,周萍上去打了大海两耳光。看到自己的两个儿子骨肉相残,侍萍大放悲声。
10、周萍想离开家到矿上去,四凤要他把自己带走。侍萍坚决不让四凤与周萍在一起,然而四凤却哭着告诉母亲,她已怀了周萍的孩子。侍萍闻说如遭雷击。
11、正当侍萍准备自己承担罪孽,让四凤与周萍走时,蘩漪来了。她为了阻止周萍与四凤走,将所有的人唤来。周朴园以为三十年前的事已泄漏,遂当着众人的面告诉周萍,眼前的老妇人——四凤的母亲,就是他的亲生母亲。受不了这么强烈的刺激,四凤跑出去触电自杀,周冲去拉她时也被电死。这时书房内一声枪响——周萍也开枪自杀了
12、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省潜江县,出生于天津。1922年进入南开中学,1925年参加南开新剧团,先后演出过《玩偶之家》、《国民公敌》等剧,也曾改编并参加演出了《财狂》、《争强》等剧,舞台实践又给他的戏剧创作增添了丰富的经验。1928年,曹禺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期间他通读了英文版《易卜生全集》,还学习了更多的西欧古典戏剧与现代剧作。1933年,曹禺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发表在1934年《文学季刊》上,1935年公演后受到热烈欢迎。1936年又创作了《日出》,由此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之后,他还创作了话剧《原野》和《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历任北京人艺院长、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