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休克指数的计算公式
休克指数=心率(b/min)/收缩压(mmHg)。指数为0.5:血容量正常。指数为1:约丢失20~30%血容量。指数>1:约丢失30~50%血容量。
MAP=舒张压(DBP)+ 1/3(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正常值:10.67~13.3Kpa(80~ 100 mmHg)
临床意义:间隙性跛行者平均为0.7,休息下肢痛者一般在0.3以下,坏疽者为0。
周围总阻力=平均动脉压(mmHg)/心输出量(L/min)
氧消耗量(ml/min)= 209*基础热量*体表面积(m2)/60
注:209为每卡热量需氧ml数,60系小时换算为分钟,基础热量或体表面积可根据公式计算或查有关表得出。
5.心排血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心排血量(l/min)=氧消耗量(ml/min)/[动脉血氧含量(VOL%)-混合静脉氧含量(VOL%)]*0.1
6.体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体循环血流量( L/ min)=氧消耗量(ml/min)/[周围动脉血氧含量(VOL%)-混合静脉血氧含量(VOL%)]* 0.1
7.肺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肺循环血流量(L/min)=氧消耗量(ml/min)/[肺静脉血氧含量(VOL%)-肺动脉血氧含量(VOL%)]*0.1
(1)休克指数=心率(b/min)/收缩压(mmHg)
指数>1:约丢失30~50%血容量
(2)休克度=心率(b/min)/脉压(mmHg)
正常参考值为2.4~2.6,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
心胸比例=两侧心缘到正中线的两条最长垂线之和(T1+T2)/胸廓最小横位
心输出量(ml/min)=每搏输出量(毫升/次)*心率(次/分)
11.正常人心输出量与体、肺循环血量的关系:
心输出量(L/min)=体循环血流量(L/min)-肺循环血流量(L/min)
正常值:1临床意义:肾前性肾功能不全 1,肾后性肾功能不全急性期 1。
13.肾功能障碍时延长给药间期计算:
患者给药间期=正常给药间期*患者血肌酐值(mg/dl)
本法不减量,只延长给药间期,严重感染者,不宜用此法,因给药间期延长,很难使血药浓度保持在有效浓度。
二、什么是休克指数
关于休克指数法适应症不包括选择题的问题如下:
判定休克有无或反映休克轻重程度常用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休克指数,帮助判定休克的有无及轻重。常用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休克指数,帮助判定休克的有无及轻重。指数为0.5多提示无休克;>1.0~1.5提示有休克;>2.0为严重休克。
脱水表现口渴、少尿是体液丢失脱水的早期症状和体征。伤情严重,随病情发展会逐步加重。并且随复苏补液治疗会得到缓解。
口渴:是体液容量不足和休克的表现。盲目大量给水会导致体液低张,加重休克和组织水肿,甚至影响气道通畅,引发脑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少尿:应该重视单位时间尿量的观察,以了解和掌握病情发展趋势。
应留置导尿,以利观察尿液滴出情况和计算单位时间尿量。生命体征神志:体液丢失少,脑组织灌注尚能维持良好,脑细胞代谢也属正常,表现为神志清晰,安静合作。
体液丢失过多,循环功能障碍,组织缺血缺氧,脑组织灌注不良,表现为烦躁不安,不能合作。严重时,可表现为神志淡漠、恍惚,甚至昏迷。处理首先从复苏补液和给氧入手,进而针对临床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
呼吸:应将呼吸频率维持在20次\/min左右。临床呈现休克,则出现乏氧代谢,使乳酸增多或堆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代偿性呼吸增快和加深。脉搏和心率:最好维持在100次\/min以下,也可维持在100~120次\/min。
其速度因休克的加重而递增,超过160次\/min,心搏舒张时间十分短暂血压:血压是惟独的心泵、血管和容量有关系的临床指标。液体丢失,会影响心泵功能。
容量不足的初期: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和加快心博次数来提高心脏指数和心输出量,血压代偿性升高,我们应争取不失时机地尽早和尽快开始实施复苏补液治疗。
三、休克指数怎么算
休克指数是判定休克有无或反映休克轻重程度,计算如下:
1、休克指数为0.5多提示无休克。
2、休克指数>1.0~1.5提示有休克。
3、休克指数>2.0为严重休克。
通常取平卧位,必要时采取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利于呼吸和下肢静脉回流,同时保证脑灌注压力;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可用鼻导管法或面罩法吸氧,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通气。
维持比较正常的体温,低体温时注意保温,高温时尽量降温;及早建立静脉通路,并用药物维持血压。尽量保持患者安静,避免人为搬动,可用小剂量镇痛、镇静药,但要防止呼吸和循环抑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休克指数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