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足底反射区具体穴位
足底汇集了人体的六条经脉,六十六个穴位
足穴按摩法是在足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上采用推拿手法,用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本法以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足与经脉、脏腑、气血的密切关系,刺激足部的穴位,激发人体经气,以调整脏腑和各部组织、器官的联系,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足穴按摩法是在足部取穴按摩,减少了患者脱、穿衣服等环节,较为省时、省事,且安全,操作简便。不仅对慢性胃肠炎、神志病等有效,对急性疼痛、外感、心悸、眩晕等病证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足穴的定位与主治:为了定准穴位,以提高疗效,必须掌握好定位方法。
②足内、外踝高点至足底为图63足底部骨度分寸折量图3寸。
③足掌面第1跖趾关节内侧赤白肉际至第5跖趾关节外侧赤白肉际为5寸,足背部亦相同。
(2)自然标志定位法。该法即是根据人体足部的自然标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如趾横纹、趾尖端、跖趾关节、跖骨小头、趾缝端、内踝高点、外踝高点、舟骨粗隆等。
(3)足部穴位定位与主治2.选穴原则
(1)依据疾病症状选穴。临床可以根据各种疾病的主要症状作为选穴的依据。选取对主证有治疗作用的穴位,例如头痛可选头痛点,失眠选用安眠点等。主治作用相似的穴位可以配合应用,如坐骨神经痛可同时按摩坐骨1、2穴进行治疗,也可将具有主治作用的穴位和对症选用的穴位配合选用,如失眠伴有头痛者,可选用安眠点配合头痛点治疗。
(2)依据疾病部位选穴。依据疾病的发病部位选择相应的穴位按摩,如胃痛可取胃点,尿闭取膀胱点、肾点。
头痛:取头面、肾、头痛点、眩晕点、臀。
失眠:取安眠、心、胃、脾、癫痫点。
扁桃体炎:取心,扁桃1、2,眩晕点。
癫狂、癔病:取安眠、肾、癫痫点。
癫痫:取癫痫点、肝、肾、安眠。
腹痛:取小肠、大肠、胃肠点、臀。
腰痛:取肾、坐骨l、2,腰痛点、腰腿点
急性腰扭伤:取腰痛点、腰腿点。
坐骨神经痛:取坐骨1、2,腰腿点、腰痛点、臀。
(1)对症选穴后,患者仰卧,采用指尖点按,或食、中指拿、捏、揉动等手法,连续操作,每穴35分钟。
(2)操作前可嘱患者洗脚,患者如有足癣等疾患,操作者可戴乳胶手套操作,力量需柔和,不可撕裂拉伤患者足趾等薄弱部位。
足底按摩常用简单的方法单食指扣拳法
拇指固定在中指上顶住弯曲的食指
用拇指指腹为着力点以手腕手掌施力
1、肾上腺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2、3跖骨体之间,距跖骨头近心端一拇指宽处。
2、肾脏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2、3跖骨体之间,近跖骨底处。
3、尿管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自肾脏反射区斜向内方,至舟状骨内下方,呈弧形带状区。
4、胱反射区:位于双足内踝前方,舟状骨下方,拇展肌内缘旁。
5、额窦反射区:位于双足十个脚趾趾端。右边额窦反射 ace=Verdana>1、肾上腺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 2、3跖骨体之间,距跖骨头近心端一拇指宽处。6、垂体反射区:位于双足拇趾趾腹中央部位。
7、小脑及脑干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根部靠近第二趾骨处。右半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左脚,左半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右脚。
8、三叉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近第二趾的一侧。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脚,左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右脚。
10、头部(大脑)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腹全部。右半大脑反射区在左脚,左半大脑反射区在右脚。
11、颈项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腹根部横纹处。右侧颈项反射区在左脚,左侧颈项反射区在右脚。
14、甲状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拇趾与第二趾蹼处沿第一跖骨头向内呈“L”形带状。
15、眼睛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2趾第3趾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根部。右侧眼睛反射区在左脚,左侧眼睛反射区在右脚。
16、耳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4、5趾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根部。右侧耳反射区在左脚,左侧耳反射区在右脚。
17、斜方肌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眼睛、耳反射区的近心端,自甲状腺反
射区至肩反射区之间,约一拇指宽的横带状。
18、肺及支气管反射区:位于双脚斜方肌反射区下方一拇指宽处。支气管敏感带自肺反射区的中部向第3脚趾延伸。
19、心反射区:位于左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在肺脏反射区后方(向脚跟反向)。
20、脾反射区:位于左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心脏反射区下一拇指处。
21、胃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跖骨底远心端。
22、胰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
23、十二指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跖骨与楔骨关节前方(向脚趾方向),胃及胰反射区的后方(向脚跟方向)。
24、小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中部凹入区域。第1、2、3楔骨、骰骨至跟骨前缘所形成的凹入区域,被大肠反射区所包围。
25、横结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至3楔骨、骰骨交界处,横越脚底中部的带状区。
26、降结肠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第5跖骨沿骰骨外缘至跟骨前缘,与脚外侧平行的竖条状区。
27、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跟骨前缘呈一横带。
28、肛门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跟骨前缘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的末端,拇展肌外侧缘。
29、肝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30、胆囊反射区:位于位于右脚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肝脏反射区的内下方
31盲肠(及阑尾)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跟骨前缘,第4、5趾间的垂直线上。
32、回盲瓣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盲肠(及阑尾)反射区的远心端。
33、升结肠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从跟骨前缘,沿骰骨外侧至第5跖骨底,在小肠反射区外侧与脚外侧平行的带状区
34、腹腔神经丛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至4跖骨体处,分布在肾脏反射区附近的椭圆形区域。
35、生殖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脚后跟跟骨中央。
(二)足内侧反射区9、鼻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远节趾骨内侧,自拇趾趾腹边缘延伸到拇趾趾甲根部呈L形。左鼻反射区在右脚,右鼻反射区在左脚。
12、颈椎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关趾根横纹内侧尽头。
13、甲状旁腺反射区:位于双脚第1跖趾关节内侧。
36、胸椎反射区: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第1跖骨头下方到第1楔骨前。
37、腰椎反射区: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第1楔骨至舟骨、上接胸椎反射区下连低骶骨反射区。
38、骶骨反射区: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起于舟状骨后方经距骨下方到跟骨前缘。
39、尾骨内侧反射区:位于双脚跟骨内侧,沿跟骨结节后内侧呈L形区域。
40、前列腺或子宫反射区:位于双脚跟骨内侧,内踝后下方的近似三角形区域。
41、尿道及阴道反射区:位于双脚内侧,自膀胱反射区斜向后上方延伸经距骨至于内踝后下方。
42、内侧髋关节反射区:位于双脚内踝下缘呈弧形区域。
43、直肠及肛门反射区:位于双脚胫骨内侧,踝后沟内,从内踝后方向上延伸四横指的带状区域。
44、腹股沟反射区:位于双脚内踝上方凹陷处。
45、内侧坐骨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腿内踝关节后上方起,沿胫骨后缘上行至胫骨内侧髁下。
35、生殖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踝后下方跟腱前方的似三角形区域。与内踝下前列腺、子宫反射区位置相对称。
42、外侧髋关节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踝下缘呈弧形区域,与内踝下的内侧髋关节反射区相对称。45、外侧坐骨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腿外踝前缘沿腓骨前侧上至腓骨小头处。
46、尾骨外侧反射区:位于双脚跟骨外侧,沿跟骨结节后外侧呈L形区域。
47、下腹部反射区:位于双脚腓骨外后方,自外踝向上延伸四横指的带状区域,与脚内侧的直肠及肛门反射区相对应。
48、膝反射区:位于双脚外侧跟骨前缘,骰骨、距骨下方形成的半园形凹陷处。
49、肘反射区:位于双脚外侧第5跖骨粗隆前后凹陷处。
50、肩反射区:位于双脚外侧第5跖趾关节后方凹陷处。
51、肩胛骨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4、5跖骨间延伸到骰骨处稍向两侧分开的带状区域。
52、上颌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趾关节横纹下的带状区域。
53、下颌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趾关节横纹上的带状区域。
54、扁桃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近节趾骨,拇长伸肌的左右两侧。
55、喉与气管及食管反射区:喉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1跖趾关节的内侧;气管及食管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1跖骨体内侧。
56、胸部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1、2跖骨底间,延伸至第1、2趾蹼处。57、内耳迷路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4、5趾蹼至第4、5跖趾关节间。
58、胸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2、3、4趾蹼至第2、3、4跖骨底的似园形区域。
59、横膈膜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2、3、4跖骨底部,与楔骨、骰骨之间,横跨脚背的带状区域。
60、肋骨反射区:内侧肋骨位于脚背第1、2楔骨与舟骨之间;外侧肋骨位于骰骨、舟骨与距骨之间。
61、上身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踝与腓骨、距骨间形成的凹陷部位。
62、下身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内踝与胫骨前肌肌腱形成的凹陷部位。
二、脚底穴位到底有多少
1、你好,人脚掌上穴位多我国古代医学认为,人的双脚上分布着六大经脉,连着肝、脾、胃、肾等内脏,足底有66个穴位,贯穿全身血脉和经脉,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
2、意见建议:建议适当刺激足部,可保持全身血液顺畅,并能促进新陈代谢。泡脚是一个促进血液循环的最好的办法。
三、足疗穴位的解剖位置 功效 手法
根据多年来的临床经验,「脚底按摩」有以下的功能:
促进器官部位功能之正常与各器官系统间的协调。
增进内分泌之平衡,缓和趋於紧张之系统。
加强新陈代谢功能,保持青春活力。
恢复退化的器官机能,预防生病。
人们的身体籍由新陈代谢的作用,在到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如果说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出,甚至于感觉不到。
由于人体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当刺激,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效果,这就是现在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利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一般打针吃药称为第一医学,物理治疗或超音波、远红外线照射等为第二医学)。
脚底按摩也是第三医学的一种,目前愈来愈受到医界的重视,脚底按摩有以下的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之顺畅。疏通人体能源循环管道之障碍。促进器官部位功能之正常与各器官系统间的协调。增进内分泌之平衡,缓和趋於紧张之系统。排泄体内毒素杂物,维护健康。加强新陈代谢功能,保持青春活力。刺激细胞产生活力,防止老化。恢复退化的器官机能,预防生病。免打针、免吃药、疗效神奇。如果力气小,可以借用两根筷子粗的圆柱性物体或者玻璃球等来帮助按摩,效果更明显!每个地方按摩2分钟-5分钟不等!注意,按摩后,要喝适量的水!
1.如果想美容的话,那就搓按肺(左右都要)和横行结肠-下行结肠-S状结肠,两个部位各按摩5分钟,有排毒的功效!
2.如果有高血压、心脏病等,那就揉按大拇指下的内关节出和心脏处,有疏通血管的功效;
3.如果有经常性头痛、风寒等,那就揉按大拇指内两侧,有加深脑部供氧的作用;
4.如果颈椎-背椎-腰椎-尾椎疾病,那就搓按大拇指下的外侧一点开始到脚躬,,注意,不是脚背,也不是脚掌,是脚的内侧部位!有通经络的功效;
5.如果晕车,那就经常揉按无名指和小指指根下1CM;
6.如果孩子厌食,成人食欲不振,那就揉按图所示的胃的部位;可以增强胃液分泌;
7.如果睡觉后,肩膀疼,那就按摩无名指指根出外侧,可以适当扩大范围揉按;
8.肾不好,就按肾,,但是力度不能大,,,,否则伤内脏!
10眼睛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2趾第3趾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根部。右侧眼睛反射区在左脚,左侧眼睛反射区在右脚。不局限于某个具体穴位。
11.每天晚上搓脚心上百次会对身体很好,脚底有很多穴位,具体是什么穴位一般的人也不会太清楚,但整体用手掌搓脚心很管用,延年益寿。试试吧。可以转告你的家人朋友。
12.足部穴位很多,通过穴位按摩,可消除人的疲劳,减轻压力,治疗失眠.可取穴位足三里、太冲、三阴交等。失眠的话不用按脚,按耳朵也可以,整个耳朵用手捏住,用拇指先撮耳背撮热,再用食指由上至下,搓揉耳朵内部,在按摩耳朵下方和下颌相连接的部位,最后撮脸(应该说是整个面部)撮热。早晚一次,包你精神!!
13.足疗的操作步骤为:按摩前先蒸烫脚或洗泡脚20分钟左右,让足部毛孔张开,用热毛巾将足部擦净、包裹,先按左脚,顺序是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按摩的时间一般在30至45分钟
好啦,,一定不能过于用力哦,,过于用力,适得其反!!不要相信外边那些“越疼效果越好”的话!,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