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冯玉祥十三太保,冯玉祥简介算冯玉祥的十三太保是谁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冯玉祥简介算冯玉祥的十三太保是谁
简介:,原名冯积善,本名张欢,原籍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下阁镇朱克村,河北保定人。中华民国军阀。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领导人。蒋介石的结义兄弟。冯玉祥从小在直隶保定长大。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1896年加入保定第五营。1902年改武威右军,历任哨所司令、队官、指挥家等职。冯玉祥于1896年加入清末淮军,1902年改为袁世凯的武威右军。1911年,担任由武威右军改编的陆军二十镇八十标三营管乐队,参加滦州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参加了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革职,移交保定。1914年7月,冯玉祥任第7军分区第14旅旅长,率部参加豫陕两省镇压白狼起义。9月,出任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1915年,奉命领兵入川抗击国民自卫军,秘密联络蔡锷,次年三月,议和停战。1917年4月,免去第16混成旅旅长职务。7月率旧部参加讨伐张勋辫子军,改任第16混成旅旅长。1918年2月,奉命率部进攻南方护法军,在湖北武穴通电,被罢官。6月领兵攻占湖南常德后,被革职,11月任湘西都督。1921年8月任第11军分区司令员,并被任命为陕西省省长。1922年夏第一次直接战争中,率部出陕助,击败河南巡抚赵建,5月调任河南巡抚。十月,吴派直系军阀首领为监军,率部驻防京南苑,并狠抓练兵。1923年曹锟、吴控制北洋政府后,冯玉祥在孙中山的推动下,与陕军第1师师长胡景翼、第15混成旅旅长孙岳结盟,决心寻找机会推翻曹、吴军阀的统治。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任直军第3军总司令。乘直军与冯军在石门寨、山海关等地激战之机,回师李朝在北京发动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将清朝皇帝溥仪驱逐出宫,改署为民国国军,任第1军总司令兼军长。他用电报邀请孙中山到北京共商国事。但迫于形势,他们与反直系军阀张和段妥协,成立了以段为临时统治者的北洋政府。1925年春,在冯、皖军阀的压力下,冯玉祥赴察哈尔张家口出任西北边防监察一职,其部更名为西北边防部队。8月任甘肃省军务督察,仍任西北边防督察。在此期间,在共产党和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建立了各种军事学校。1926年1月,在冯、直两军的联合打击下,被迫通电,赴苏联考察。8月中旬回国,随即被广州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政府和军委委员。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9月17日,他在五原、绥远宣誓
1935年4月,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12月,以江答应抗日为条件,在南京出任军委副主席。1936年后,冯玉祥任国民政府军委副主席,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先后任第三、第六战区总司令。不久后,他被蒋介石赶下了台,仍前往湖北、河南、湖南、贵州、四川等省,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抗战胜利后,迫于形势,1946年以水利调查特使的名义访美,被迫退休。从1947年开始,他在美国公开批判蒋介石的内战和独裁政策,积极支持国内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并以20年的亲身经历写成《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一书,深刻揭露了蒋介石的专制独裁统治。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并当选为常委兼政治委员会主席。随即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在美总支部筹备会议。7月,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在苏联驻美大使潘的帮助下,他从美国回国,乘坐“胜利”号轮船来到敖德萨港。9月1日,他和女儿冯小达因为一句冯玉祥的十三太保是谁?冯玉祥十三太保是冯玉祥率领的西北军十三大将。1922年,冯被任命为北洋政府的军队检查特使时,他是一名团、营级干部。后随冯加入国民革命军,中原大战后各有一席之地。十三太保名单如下:1。韩,河北霸县人,中原大战中率团到,任山东省主席。抗日战争期间,山东省于1938年沦陷,因为他避战,战前撤退,被蒋中正枪毙。2.石友三,吉林长春人,著名的叛逃将军,游走于各系军阀之间。1940年密谋避难日本,被部下杀害;3.孙连仲,河北雄县人,中原大战时投靠蒋中正,抗日战争时领兵英勇作战,胜利后任河北省主席,1949年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台;4.孙良诚天津静海人,中原大战后投靠张学良,抗战时投降日军,任汪精卫政府第二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编入国民革命军新第2路军总司令。在淮海战役中,因优柔寡断未能领导共产党,后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投降。1950年镇压反革命运动被捕,次年病逝于苏州;刘汝明,河北献县人,中原大战后跟随宋,随宋参加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他忠诚地为国民政府服务。当受人民解放军委托去自首时,刘把他送到了保密局。1949年随中华民国政府迁至台湾省;6.张,河北馆陶人,抗战期间向日军投降,1944年病逝;7.童,河北莱文人,中原大战后追随宋,1933年加入察哈尔抗日联军,战败后隐居。1935年任29军副军长宋,1937年7月28日在抗日战争中牺牲;8.安徽蒙城的轮廓,沿袭宋于哲
十三太保的依次排序
黄埔十三太保1932年,蒋介石授意其心腹、黄埔军校毕业生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等人成立特务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仿照法西斯特务组织意大利黑衫党、德国褐衫党,又称“蓝衣社”),由蒋介石核定干事13人为该组织骨干,被称为“十三太保”。人员有: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扩情、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中国历史辞典中关于十三太保的辞条解释为后唐太祖李克用有十三个义子,称为十三太保。李克用有十三义子,皆获太保衔(按:太保是官名但无实职)。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李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其中李存孝最厉害,百战百胜,有句话说:王不过霸王,武不过存孝。后来被谗言害死,受到车裂的极刑。关于李存孝的故事在元朝也是热门,大戏曲家关汉卿写了《哭存孝》、还有无名氏的《存孝打虎》。关剧中写李存孝自报家门时说:“某本姓安名思敬……有阿妈李克用见某有有打虎之力,招安做作义儿家将,封我做十三太保飞虎将军李存孝。”还有李存勖,就是后唐庄宗,即位之处,扫平了后梁、契丹,还有幽州的刘守光,多么不可一世。李嗣源就是后唐明宗。隋朝末年,靠山王杨林手下也有13太保,可惜武功都不怎么样,最好的秦琼才算是在隋唐中的第13名。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第一种说法:韩复榘、石友三、孙连仲、孙良诚、张维玺、刘汝明、佟麟阁、过之纲、葛金章、闻承烈、程希贤、韩多峰、韩占元等等13人也号称13太保。还有一说则是加入傅作义、张自忠、宋哲元、冯治安、赵席聘等人。冯玉祥的十三太保,龙蛇混杂,有抗战殉国的英雄如:张自忠、佟麟阁等。追问:我说的是电影里的!
冯玉祥和阎锡山的“十三太保”,谁的“十三太保”更牛呢
也许是戏文看多了,民国的好事者们,经常将大大小小的军阀麾下大将们,组成五虎上将、八大金刚、十三太保等等之类的组合。国民党四大新军阀之二的冯玉祥和阎锡山,自然也不例外。西北军和晋绥军中都有大名鼎鼎的十三太保。
阎锡山和冯玉祥(前排左一、左二)
那么,冯玉祥和阎锡山麾下的十三太保,谁的十三太保更牛呢?我们先来看看十三太保都是哪些人。冯玉祥麾下的十三太保分别为:孙良诚、孙连仲、佟麟阁、刘汝明、韩复榘、石友三、张维玺,闻承烈,过之纲、葛金章、程希贤、赵席聘和韩多峰。
而阎锡山麾下的十三太保,分别是傅作义、陈长捷、杨爱源、孙楚、杨澄源、梁培璜、王靖国、赵承绶、李生达、李服膺、楚溪春、鲁英麟、董英斌。
阎锡山
第一,西北军十三太保名气更大,陈就和地位更高。单从名字也可以看出,很显然,冯玉祥麾下的十三太保名气要大于阎锡山麾下的十三太保。虽然阎锡山十三太保出现了曾担任华北“剿总”司令的傅作义,但其他人大部分名声并不显,官职也不高,始终在晋绥军体系内。晋绥军终究只是山西和绥远的地方军阀部队,成就当然也比较有限。
傅作义
而西北军的十三太保成就要高很多。如韩复榘曾担任河南省主席,后来更成为山东王;孙连仲曾担任青海省主席,抗日战争期间则担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和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刘汝明也曾担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和第四绥靖区司令官。
孙连仲
第二,从军队战斗力而言,冯玉祥十三太保统领的西北军,战斗力显然要强过阎锡山十三太保为骨干的晋绥军。虽然装备和后勤远差于晋绥军,但是西北军历来以战斗力强劲闻名,西北军的十三太保也大部分从枪林弹雨中杀出来,实战经验十分丰富。
而晋绥军始终属于守成有余,进攻不足的状态,从未以战斗力闻名。虽然晋绥军涌现出了傅作义这个以善守闻名的名将,但是傅作义更多的是凭借个人的卓越天赋,其他12个人显然无法与西北军十三太保相比媲美。
晋绥军士兵
第三,就忠诚度而言,阎锡山麾下的十三太保完胜冯玉祥麾下的十三太保。阎锡山的军队从辛亥革命胜利后就已经成立,一直到1949年被彻底消灭,从未出现过大规模叛变倒戈的行为。麾下的十三太保也一直对阎锡山忠心耿耿,哪怕阎锡山中原大战失败后下野,也没有动摇十三太保对阎锡山的忠心。
而“倒戈将军”冯玉祥麾下的西北军,虽然成军历史并不短,但“经历”却极为丰富,冯玉祥曾带领麾下多次倒戈,而手下的十三太保也有样学样,韩复榘、石友三等人都干过倒戈的事儿。中原大战时,因常凯申的金元攻势,包括十三太保在内的大部分西北军将领纷纷率部叛变,冯玉祥彻底战败,他的西北军更是就此灰飞烟灭。
冯玉祥
第四,就学历而言,晋绥军的十三太保完胜西北军的十三太保。阎锡山的十三太保都是军校出身,除了杨澄源在日本留学之外,其他12个人都毕业于大名鼎鼎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而冯玉祥的十三太保和冯玉祥一样,都是军伍出身,没有机会上军校,大部分都是从士兵出身,文化程度也仅限于识字写字。十三太保们由于在军队基层中表现出色,受到冯玉祥的赏识,从而在士兵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高级将领。
韩复榘
第五,结局不同。阎锡山的十三太保和阎锡山一样,虽然在抗日战争途中屡遭败绩,但从未有过投敌当汉奸的行为,更在抗战初期与日寇浴血奋战过。
而冯玉祥的13太保,在中原大战各奔东西之后,十三个人的命运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人成为抗日名将,如孙连仲、刘汝明、佟麟阁,其中佟麟阁更成为战死沙场的民族英雄;有的人成为令人唾弃的汉奸,如石友三、孙良诚;也有为保存实力违抗军令消极抗战,最终被枪毙的韩复榘等等。还有其他从此变得默默无闻。
佟麟阁
总的来说,也许是因祸得福,中原大战西北军灰飞烟灭之后,各奔东西的西北军十三太保反而有了更大的发展舞台,虽然作为杂牌军屡遭国民政府歧视,但在抗日战争期间,西北军十三太保的成就显然要大于阎锡山的十三太保。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西北军十三太保并非冯玉祥军中地位最高的将领,在十三太保之上,还有五虎上将,分别为:宋哲元、鹿钟麟、张之江、李鸣钟、刘郁芬。如果加上这五虎上将,阎锡山的晋绥军就更没办法比了。
关于冯玉祥十三太保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