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挂艾草有什么寓意,怎么挂艾草,有哪些讲究呢
其实有关于端午节时挂艾草这样的一个习俗,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是有着一个比较独特的传说的。那么最开始的时候,这样的一个习俗,其实是有关于燕王的,他在一直征战的过程之中,那么偶然之间到了河北一带。
在河北的时候,他就碰到了当时的一个老妇人,而当时的这个老妇人手中就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子。那么这个妇人就表示说这个小孩子他的父亲在战争之中死去了,那么他的妈妈也病死了,所以说现在就仅仅只剩下这样的一个小男孩,所以才会时刻的将他带在自己的身边。
而当时的燕王他在听到这样的一个事情之后,就觉得十分的感动。毕竟这个孩子他不是老夫人的亲生孩子可是老妇人在对待这个孩子的时候却非常的好,于是他就随手给了这个老夫人一些艾草,并且告诉他回去之后将这些艾草插在自己的门上。那么在日后如果再一次出现战争的话,那么其他的士兵也不会到他的房间里面去搜查,必定能够保他一家平安。
而老妇人在听到燕王说的话之后就立马照做了,那么在当时燕王他就在第2天端午节的时候打了胜仗,而其他的人家在得知了这一件事情之后,也就模仿老夫人在自己的门上挂上了艾叶,所以说后来也就一直有着这样的一个习惯。其实除了这样的一个传说之外,挂艾叶也就是为了能够达到一个消菌杀毒的目的,其实在挂的时候对于时间还是比较讲究的。
为什么端午节要在门上挂艾草有什么寓意呢
为什么挂艾草?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艾草具有挥发性气味,蚊虫对这种气味非常敏感,一般的蚊虫都不会靠近艾叶,起到驱蚊虫的效果。
第二个原因,是起到祈福的作用。在古代,端午季节雨水较多,全国各地都已经进入汛期,古代人们把这种情况归结为水怪的兴风作浪,而艾草叶子形似宝剑,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当然,这些都是迷信思想,但是人们祈福的美好传统保留了下来。
端午节为什么要在门口放艾草
端午节门口放艾草是为了辟邪防瘟疫疾病。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端午节这天采艾草为人形,挂在门口,可以去除毒气)。”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
扩展资料
端午节挂艾草的由来
端午在门上悬挂艾草、菖蒲的习俗,据说来源于这样一个传说。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这年五月,黄巢大军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在一个村外的路口,遇见一位年轻妇女,背背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小孩,另一只手却抱着一位年纪较大的男孩,正慌忙逃路。
黄巢以为这个妇女不仁,抽刀欲斩,经询问,方知原来大孩子是妇人大哥的遗孤,小孩子是妇人所亲生,她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苦,也不愿让侄儿遭罪,为的是不负大哥托孤之意。
黄巢一听,对这位年轻妇人肃然起敬,认为她是天下少有的义妇,于是挥剑砍下路旁艾草菖蒲,让她拿回家去挂在门上,并严令将士:“进军途中,如遇门挂艾蒲者,须加保护。”
妇人听了,半信半疑,但她回到城里后,还是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左邻右舍。第二天正是端午节,黄巢的军队攻打邓州城,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了艾草菖蒲。黄巢果然信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领兵离去。从此,端午节挂艾草菖蒲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