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如何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七月网3320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简介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简介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如何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从改变的可能性和生物局限性出发,帮助你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那些能够改变的特性上。《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简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作者:马丁•塞利格曼(MartinE.P.Seligman)译者:洪兰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2010-8

ISBN:9787547011072

品牌:湛庐文化

定价:45.00元

部分目录

第一部分什么是悲观,什么是乐观

第1章悲观者与乐观者的画像

她才华横溢,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她本可以前途无量,是什么葬送了她的一生,最终只成为碌碌无为的收银员?

第2章悲观者的无助感源自何处

音响的声音太大了,无论你怎么按控制面板上的各种按钮,声音就是不停。突然,噪音戛然而止,你正在迷惑中,噪音再次响起,你还会去按按钮吗?

第3章悲观者眼中的挫折

张三和李四一起去买彩票,结果两人都没中,张三想:“我今天的运气真差!”李四想:“我根本就没有这个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

第4章从悲观滑向抑郁

她是曾经的“黄金女孩”。父母待她如掌上明珠,男孩子对她如众星捧月。她不但成绩优异,还是出尽风头的拉拉队队长,这样的女孩为什么会抑郁?

第5章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没有爱,我活不下去。”“真爱很可贵,但是很难得。”“任何问题都是有解的,我一定要找到答案。”“尽人事,知天命。”你认同哪些说法?

;

如何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向我们宣扬了“乐观是可以培养的,任何人都可以掌握它”的观点。书中通过大量令人信服的实验,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告诉我们,只要你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就能从悲观思维转变为乐观思维,获得更有意义的人生体验。

——·关于作者·——

马丁•塞利格曼,世界公认的“积极心理学之父”,曾在1998年以史上最高票当选为美国心理协会主席。作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认知心理疗法的创始人,塞利格曼出版过多本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书籍,曾获得美国心理协会的两项大奖——威廉詹姆斯奖和詹姆斯卡特尔奖。我们正在听的《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这本书,就是塞利格曼的经典之作。

——·本书金句·——

1.悲观是可以改变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思维模式,从悲观的人变成乐观的人。

2.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主要来源于我们对事物的看法,而不是事物本身。

3.面对同样的困境,乐观与悲观的解释风格,带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4.乐观可以维持生命,悲观却能摧毁生命。

5.反驳是改变悲观思维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将内心的负面想法反驳回去,我们才能彻底改变以往的悲观思维,在令人不安的事情面前,变得积极乐观起来。

——·核心内容·——

一、是什么导致我们产生乐观或悲观的看法?

1.悲观的思维模式

在遇到不幸的事情时,悲观的人会认为,凡是不好的事情,都是他们的错。正是因为他们不够优秀,才会有这些糟糕的经历。而且,这些错事的负面影响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会毁掉他们的后半辈子,让他们一无所有。有些悲观的人,便从此消沉下去,再也鼓不起从头再来的勇气。

2.乐观的思维模式

乐观的人遇到同样的挫折时,会认为每件事的失败都是有原因的,它可能是环境发生改变造成的,也可能与人为因素有关。总之,失败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错。更重要的是,暂时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只要勇敢地面对困境,挑战失败,未来一定会迎来成功的喜悦。

当我们面对人生中的挫折或失败时,有些人很快就认命了,认为自己注定是一个不幸的人;而另一些人却拒绝向命运低头,相信这只是人生中短暂的插曲。可以说,就是我们内心对这件事的不同解释方式,决定了我们将变成无助的弱者,还是勇敢的斗士。

二、与悲观的人相比,乐观的人具有哪些优势?

1.摆脱抑郁症

对于悲观的人来说,更需要警惕抑郁症的发作。悲观不是引发抑郁症的唯一因素,但它是产生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只要能改变悲观的思维方式,就能有效地减小抑郁症的发作几率。而塞利格曼博士的认知疗法,就是改变负面思考方式的灵丹妙药。

认知疗法的核心,是通过自我的力量,改变自己悲观的思维习惯。用正面积极的想法,对抗内心的负面力量,与自己进行乐观的对话。

当你悲观沮丧的时候,使用认知疗法,可以有效地帮助你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远离抑郁症的折磨。

2.提高个人成就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主要与个人能力有关系。其实,当两个人具备相同的能力时,乐观的那个人更容易成为胜利者。

面对现实的挑战时,悲观的人会胆怯,会止步不前。哪怕手里握着一副好牌,也会因内心的恐惧,输得一败涂地。与悲观的人相比,乐观的人更具有进取心。他们不怕失败,不怕打击,面前的一切挫折,在他们眼里都只是暂时的浮云。前方的障碍越多,他们就越斗志昂扬。

成功是需要坚持与执着的,而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正是坚定意志的关键。随着时间的流逝,坚持最终会成为奔向成功的唯一捷径。

3.改善健康状况

一个健康的人,他的体质与先天的基因有关,也与后天的饮食、运动、保养等生活习惯有关。而我们的思维认知状态,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乐观可以维持生命,悲观却能摧毁生命。

当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情时,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变得更加强健有力,一些常见的头疼脑热很难对我们造成伤害。同时,乐观的人会主动采取行动来防治疾病,或者终止不好的事情的发生。

当我们是一个乐观的人时,很容易获得一份真挚的爱情或友情。假如健康状况出了问题,乐观的人更容易向爱人或好友诉说,征求他人的意见,获得情感上的慰藉。但悲观的人却恰恰相反,他们很少向他人倾诉内心的苦闷,总是把痛苦压在心底,独自默默承受。

三、怎样才能转变悲观的思维方式?

1.识别ABC模式

简单来说,ABC模式指的就是我们思想与行动的发展过程。A指的是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那些不好的事;B指的是你对这件事产生的想法;C指的是你按照自己的想法采取的行动。

通过识别自己内心的ABC模式,我们才能发现,在我们的思维模式中,那些不好的事情,跟我们内心的想法与行动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2.学会反驳

反驳是改变悲观思维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将内心的负面想法反驳回去,我们才能彻底改变以往的悲观思维,在令人不安的事情面前,变得积极乐观起来。

要反驳自己的负面想法,首先要搜集各种有效的证据,证明你的负面想法是不正确的,是反应过度的。长此以往,反驳就会改变我们习惯性的悲观思考模式。消极的想法就会在你的心中失去存在感,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读后感

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对我们的事业和成长都极为重要,而《活出最乐观的自己》恰恰能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博士,他是“积极心理学之父”。在我印象里心理学一般是被动性的医治,一般研究的是人类的弱点和问题,在这本书中他提出积极心理学,他同时在关注人类的美德和优势,他发现“乐观”这种优秀的性格品质也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而得,研究方向逐渐开始从悲观转向乐观,很多人悲观式的思考原来是一种习惯“习得式无助”。这些都开启了我对心理学的新认知,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和思考学习,我把我了解到的好知识点分享给大家。

这本书首先通过不同实验,得出“习得性无助”的结论,无助也是一种习惯性的,积极的心态也是一种习惯。悲观的人的特征是,他相信坏事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这件事会毁掉他的一切,会持续很久。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性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运气或其他人为原因的后果。这种人不会被失败击倒。面对恶劣环境时,他们会把它看成是一种挑战,更努力地去克服它。

悲观的态度看起来好像是根深蒂固的,但是悲观其实是可以改变的,悲观者其实可以学习成为乐观者。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乐观的心态呢?因为乐观让你更健康,让你远离抑郁,减少坏事情发生次数,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乐观者和悲观者一样,也会有挫折、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只是乐观者处理的比较好,他们遭受打击后能很快复原,他们的身体更健康,也更长寿。对悲观者而已,即使事情都如他的意,他还是会为了前面不可预知的灾难而忧心。

当我们碰到不好的事件时,我们最自然的反应就是不断想它,这些思绪很快凝聚成想法,这些思绪会变成习惯,我们却不会意识到我们的这些想法,而且这些想法并不是呆那里不动,它们会引起后果,我们的所作所为就是这些想法的直接后果,它是我们放弃、颓丧或振作、再尝试的关键。如何中断这个恶性循环,如何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呢?下边我给大家说说可以让自己乐观的ABC,第一步认出这个不好的事件,想法和后果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是看这个ABC模式如何在你每天的生活中运作的。

首先,请你先辨认一些生活中的ABC。想要注意这些ABC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运作的,最好的方法是记录,把每天发生的事情写下来,不必很长,记录3-5个案例就可以了。你的记录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不好的事情”。几乎可以是任何事情,比如和家人、同事、朋友有矛盾,一直哭的孩子,大额账单,意外等等。尽量客观记录实际情况,而不是你对这个情况的评估。第二分:“想法”。你的“想法”是你对不好事情的解释,注意要和感觉区分开。第三部分:“后果”。这个部分记录你的感觉和行为。在你记录完了以后,你仔细的读一遍,找出你的想法和后果之间的关系,你会看到:悲观的解释风格会导致被动和颓废,而乐观的解释风格会让你振奋。请改变你的想法,让你拥有乐观的心态。有两种方式可以改变你的悲观解释风格,一是转移注意力想别的事情;第二个方法是反驳它,有效的反驳可以阻止以前那些想法再次出现。从长远看,反驳更有效。

当然,乐观不是万灵药。要不要使用乐观技术的原则是看特定情况下失败的代价是什么。如果失败的代价很高,那么就不应该乐观,如果代价很小,那不妨乐观一点。乐观和悲观之间动态平衡来相互牵制、相互矫正。成功的生活需要大部分时间的乐观和偶尔的悲观。乐观使我们的生活有梦想、有计划、有未来;轻度的悲观使我们在做事之前三思,不会做出愚蠢的决定。

我们需要的是弹性的乐观,需要乐观的时候乐观,需要适度的悲观的时候悲观,这种审时度势的乐观能帮助我们幸福地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