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黄县(宜黄县属于哪个市)

七月网3820

宜黄县属于哪个市

宜黄县属于江西省抚州市。

江西宜黄县(宜黄县属于哪个市)

宜黄县,隶属江西省抚州市,地处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南部,建县于三国吴太平2年(公元257年),迄今1764年历史,因县治设于宜水、黄水汇合处而得名。县域总面积1944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2个垦殖场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139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总人口近24万。

宜黄有“戏乡”之称,是二黄腔(宜黄戏)的发源地。宜黄曹山寺则是禅宗曹洞宗的祖庭。宜黄县地形地貌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概况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宜黄县风景名胜有军峰山、曹山景区、观音湖、棠阴古镇、太极岩石巩等。

宜黄县的位置境域:

宜黄县位于江西省中部东侧、抚州市南部,东与南城县、南丰县相邻,南与宁都县接壤,西与乐安县、崇仁县毗邻,北与临川区相连,介于东经116°01′03″—116°28′05″,北纬27°03′04″—27°43′06″之间。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0千米,总面积1944平方千米。

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位于哪里

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

宜黄位于江西中部偏东,抚州地区南部。地处东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东接南城,南丰县,南接乐安,崇仁县。西毗宁都县,北靠临川市。因县沿在宜,黄二水江合之侧,故名宜黄。全县面积1944.2平方公里人口20万。宜黄东倚武夷山脉,西倚雩山山脉,地势南高北低,东南西三面环山。由东南和西北两边的边缘及中南的部分为宁山。山间多窄长河谷小平原,属赣东南中低山丘陵区。境内水系发达,溪流众多,分布均匀。境内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县政府所在地凤岗镇,有省重点中学宜黄县第一中学(高中),宜黄县第二中学(初中),民办中学安石中学,宜黄县实验小学等好学校。

历史名人

宜黄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县以来,人才辈出。北宋地理学家乐史,水利学家候叔献,明代兵部尚书谭伦,清代禁烟名臣黄爵滋都是宜黄孕育的英才。如今,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宜黄籍物理学家余瑞璜,吴式枢,铁道工程专家程孝刚又为故乡增光添彩。

优势特色

宜黄素有“赣东明珠”的美称,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河流纵横,特产丰富,潜力巨大,是世界银行代款造林项目县和赣东南农业开发县。粮食、木竹、电力、矿产是宜黄的“四大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

经济状况

宜黄大米远近闻名,年可提供优质商品粮1.4亿公斤;商品木材13.6万立方米,商品竹150余万根;电力十分丰富,已与华东大电网贯通联网,年发电总量4200万度,199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农村初级电器化达标县。工业方面,国营工业,二轻工业,乡镇企业,粮油工业和工商业等各业迅速发展,主要产品有笋罐头,微泔地膜,松香水泥,纸袋纸,丝棉织品,精制米粉、对笨二申醋、纳米氧化钭,农用化肥、电线电缆、冷扎钢筋、刨花板、木竹地板及各类竹木制品等分别远销美国、德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及全国各地.农业方面,生产条件优越,全县有耕地29.8万亩,其中水田29.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9.1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5.9万亩,97年全县农业产值36500万元,比上年增长4.91%,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红、大豆等。畜牧水产、林果业开发和“山上再造”工程发展迅速。特种畜禽和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已经兴起,毛竹,板栗,杂交水稻草制种白莲、山养、特种水产六大特色农业基地初其规模。

旅游资源

宜黄不仅地下蕴藏丰富的钨、铁、铜、水晶、黄金、煤、瓷土、石墨、大理石、花岗石等多种矿产资源,而且地上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诱人的自然景观。主要有明代兵部尚书谭伦墓,佛教曹山寺,马祖祥师创建的石巩寺,棠阴镇的明代沟古街,迎恩塔,军峰山及观音山水库等。

1987年,宜黄被江西省列为重点旅游开发区。宜黄县作为江西省改革开放扩权县之一,交通四通八达,邮电通讯快捷迅便,投资环十分优越,六里铺工业小区实行“全封闭管理滚动式发展”鼓励客商投资办企业。宜黄县人民政府将本着“门户开放、自愿互利、优惠客商、共同发展”的原则,为各界朋友的精诚合作提供优质服务,并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携手并进,共同把宜黄这颗“赣东明珠”建设得更加璀璨夺目!

2020年11月25日,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宜黄县上榜。

2020年10月9日,生态环境部授予宜黄县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9年3月,宜黄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原中央苏区片区)。

2018年2月22日,宜黄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宜黄县的介绍

宜黄是临川文化发源地之一。地处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南部。建县于三国吴太平2年(公元257年),迄今有1755年历史,因县址设于宜水、黄水汇合处而得名。宜黄县背靠临川区,东接南城、南丰两县,西邻崇仁、乐安两县,南与赣州宁都接壤。距省会南昌158公里、抚州61公里,处在以南昌为中心的2小时、以抚州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全县总面积1944.2平方公里,现设6镇、6乡、2个垦殖场,辖8个居民委员会、138个村民委员会、10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万(2006),使用赣语。其中农业人口17万。主要景点有宝积寺、军峰山、下南水库、宜黄自然保护区、太极岩、观音湖、石巩寺等。森林覆盖率超过75%,自然特征可概括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宜黄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宜黄建县历史1700多年,宜黄戏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人有家乐史,侯叔献,书谭纶,黄爵滋等、余瑞璜、吴式枢、程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