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大气层分为几层(大气层可分为哪几层)

七月网2890

大气层可分为哪几层

1、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最下层,厚度(8~17公里)随季节和纬度而变化,随高度的增加平均温度递减率为6.5℃/公里,有对流和湍流,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大气层分为几层(大气层可分为哪几层)

2、平流层:平流层是从对流层顶到约50公里高度的大气层,层内温度通常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底部温度随高度变化不大,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汽,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

3、中间层:中间层是自平流层顶到85公里之间的大气层,层内因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

4、电离层:电离层是地球大气的一个电离区域,60公里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也有人把整个电离的大气称为电离层,这样就把磁层看作电离层的一部分。

5、散逸层:散逸层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没有什么明显的边界,延伸至距地球表面1000公里处,这里的温度很高,可达数千度,大气已极其稀薄,其密度为海平面处的一亿亿分之一。

扩展资料

大气层形成过程:

1、原始大气层:大约在50亿年前地球在形成过程中,一边绕着太阳运动,一边吸附着轨道上的微尘和气体,当地球表面逐渐冷凝为固态时周围就包围着一层大气,这就是原始大气。

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氦。但由于地球能量的转换、太阳风的强烈作用以及地球刚形成时的引力较小等原因,原始大气很快就消失掉了。

2、次生大气层:地球生成以后由于地壳尚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爆发时所挥发的气体就逐渐代替原始大气,成为了次生大气,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甲烷、氮、硫化氢和氨等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

3、今日大气层:随着太阳辐射向地球表面的纵深发展,地球上的次生大气中生成了氧。氧的出现为生命的孕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温床”,于是生命在地球上诞生,然后不断演变进化。氧的增加在高空形成了臭氧层,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地球上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大大增加就形成了现在的大气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气层

大气层从底到高分为几层

大气分层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1、对流层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中最低的一层。云、雾、雨雪等主要大气现象都出现在此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平流层

在平流层内,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平流层这种气温分布特征是和它受地面温度影响很小,特别是存在着大量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有关。

3、中间层

自平流层顶到80km左右为中间层。该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并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

4、暖层

暖层它位于中间层顶以上。该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这是由于波长小于0.175μm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大气物质所吸收的缘故。

5、散逸层

这是大气的最高层,又称外层。这一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很少变化。由于温度高,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大,又因距地心较远,地心引力较小,所以这一层的主要特点是大气粒子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本层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

扩展资料

大气形成的过程

1、原始大气

大约在50亿年前,大气伴随着地球的诞生就神秘地“出世”了。也就是拉普拉斯所说的星云开始凝聚时,地球周围就已经包围了大量的气体了。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氦、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当地球形成以后,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进而引起能量的转换。

这种转换对于地球大气的维持和消亡都是有作用的,再加上太阳风的强烈作用和地球刚形成时的引力较小,使得原始大气很快就消失掉了。

2、次生大气

地球生成以后,由于温度的下降,地球表面发生冷凝现象,而地球内部的高温又促使火山频繁活动,火山爆发时所形成的挥发气体,就逐渐代替了原始大气,而成为次生大气。次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甲烷、氮、硫化氢和氨等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

这些气体和地球的固体物质之间,互相吸引,互相依存。气体没有被地球偌大的离心力所抛弃,而成为大气的第二次生命枣次生大气。

3、今日大气阶

随着太阳辐射向地球表面的纵深发展,光波比较短的紫外线强烈的光合作用,使地球上的次生大气中生成了氧,而且氧的数量不断地增加。有了氧,就为地球上生命的出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温床”。

经过几十亿年的分解、同化和演变,生命终于在地球这个襁褓中诞生了。今天的大气虽然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氮,其次是氧,另外还有一些其它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但数量则极其微小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气

大气层一共分为几层

大气层分为六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1、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它同时是地球大气层里密度最高的一层,它蕴含了整个大气层约75%的质量,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

2、平流层:是对流层顶部至平流层中下层区域,是平流层里温度最低(中高纬度地区同温层温度在-45°左右)且温度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小的区域。

3、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处。

4、中间层:是指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

5、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及散逸层之下,其顶部离地面约800km。

6、散逸层: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

扩展资料:

1、大气层又称大气圈,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

2、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

3、大气层结是大气中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不同的大气层结对天气、大气物理情况有不同的影响。

4、当大气处于绝对不稳定情形时,有利于对流的发展,产生积状云,出现不稳定性天气,如阵雨、雷阵雨、阵性大风,甚至产生冰雹、龙卷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