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和约都有哪些内容
1919年6月28日,和约在巴黎凡尔赛宫明镜大厅,正式签订。凡尔赛和约共15部分,440条。第一部分是国际联盟盟约。建立国联是英法美在群众反战情绪高涨情况下提出来的。法国提出的方案具有明显的反德倾1,规定德国不得加入这一组织,并且建议在国联下面成立国际军队。英美反对,他们担心这样的军队会受陆军最强的法国控制。美国的方案规定参加国联的大国有权仲裁各种纠纷。美国认为这样便于它干预国际事务。美国提出,应允许小国和德国加入国联。他指望拉拢经济上依附美国的小国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削弱英法的势力。经过激烈的争吵,和会最后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盟约规定,除德国集团国家外,其他国家都可申请加入。国联设有大会和行政院。行政院的权力最大,它由英法美意日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四个选举产生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和约规定,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地区交国际联盟代管15年,法国有权开采萨尔煤矿。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东岸50公里宽的地带为不设防地区。德国东部的波兹南地区和上西里西亚一部分划归波兰。但泽市为国联管理下的自由市。关于德国海外殖1地问题,和会决定建立委任统治制。德国的全部殖1地形式上成为国联的委托统治地,实际上是战胜国的殖1地。德国强占的山东理应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但是英法美却通过私下交3让与了日本。关于赔偿问题。法国代表要求德国缴付6000亿马克。英美反对这样严重地削弱德国。由于彼此分歧过大,和约没有规定赔款的数目,只要求德国在1921年5月1日前缴纳第一期赔款200亿马克。和约还规定限制德国军备。法国要求大量裁减德国军事力量。威尔逊9说,德国应保留必要的军队以“维持国内秩序和压制布尔什维主义”。最后英法美三国达成协议,决定德国的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拥有大口径的大炮,不得拥有潜艇和军用飞机。
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凡尔赛条约》(英文:TreatyofVersailles,又称:《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主要内容如下:
(1)领土: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2)军事: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
(3)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波兰等国的独立。
(4)赔款:由协约国建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5)殖民地问题: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
扩展资料:1918年11月11日,双方宣布停战,在经过长达6个月的谈判之后(也即巴黎和会,ParisPeaceConference),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这项条约得到了国际联盟承认,并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这也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中国代表因对会上欧洲列强处理中日青岛问题时故意偏袒日本,无视中国利益,愤而离席(转而与德国另签和约),这一事件进而引发了震动全国的五四运动。美国在国会表决时多数反对,也未签署凡尔赛条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是什么
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是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重新划定德国疆界。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限制德国军备。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
早在巴黎和会之前,法国、英国和美国已经表明了对和会的不同目的。法国因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而成为凡尔赛和约主要签约者。
历史评价
法国普遍的意见是和约对德国的惩罚太轻,不足以防止德国东山再起,特别是威尔逊的民族自决原则导致东欧碎片化,没有强大的邻国制衡德国,因而是愚蠢的。法军元帅斐迪南·福煦批评《凡尔赛和约》是对德国的“投降”和对法国的“叛卖”,并预言“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停战”。
美国代表团成员威廉·布里特(WilliamC.Bullitt)谴责《凡尔赛和约》严重违背了民族自决和国家平等的原则,批评威尔逊“没有把我们的战斗进行到底”,默许“世界遭受痛苦的各民族再次被投入到压迫、奴役和瓜分之中”,并愤而辞职。
又有一种观点称德国在条约中获益匪浅,如史学家格哈德·温伯格在其著作《手边的战争》中提到,由俾斯麦一手建立的德国政治体系不但未被摧毁反而得以保存,而且德国避免了战后被战胜国大规模军管(特别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