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投机半句多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衣服破时宾客少,识人多处是非多。原句出自于南宋佚名的《名贤集》。
原文:
莫道眼前无报应,分明折在子孙边。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衣服破时宾客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草怕严霜霜怕日,恶人自有恶人磨。
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和。
白话译文:
不要看眼前没应,将来在你子孙身上会表现出来。和知己朋友一起喝酒,喝了很多还觉得不够;两个人在一起合不来,只说半句还觉得多。人穷固然宾客少,而结识人多了却要招惹是非。草怕严霜,霜怕太阳;坏人自然有对付他的人对付他。月到十五以后一天不如一天亮,人到了中年就会变得谦和。
扩展资料:
赏析:
《名贤集》它汇集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学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谚语,有些还渗透了佛、道两教的因果报应等思想,其中不乏洞察世事、启人心智之句。
《名贤集》作为一本中国古代的蒙学的教材,其对大众的影响是深刻、广泛的,它不仅对古代儿童伦理道德教育,起到启蒙作用,并给予人们为人处事的方法。而在现代社会,更是为现代人民给予了一定的做人标准。其简单易懂的语言,指引着人们生活做事的道路。
话不投机半句多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衣服破时宾客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意思是自己贫穷的时候,宾客变得少了,从事的人多了,是非也变得多了。
根据百度汉语资料显示,“话不投机半句多”出自出自《名贤集》,原文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衣服破时宾客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意思是和知己一起喝酒喝千杯都算少,彼此心意不同,说半句话都是多的,自己贫穷的时候,宾客变得少了,从事的人多了,是非也变得多了。
《名贤集》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之一,具体作者不详,从内容上分析,是南宋以后儒家学者撰辑。它汇集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学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谚语。
话不投机半句多下一句是什么
话不投机半句多,三观不同不相为谋是两个人选择不同的道路就不能在一起谋划事情,两个人志向不同也当不成朋友,两个人所处的圈子不同就不要去勉强。三观不同不相为谋意思是想法、看法、以及坚守的道德的不相同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这句话语出宋代欧阳修老先生的诗句: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意思是两个人之间彼此心意不同,谈话无法相契合,干脆沉默不语了。
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理解
人和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不同,自然会有这种现象。
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很肤浅,而另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很深刻,因此对同样一个事件,就会有不同理解,甚至有两种相反的结论。
一个人学识渊博,而另一个人没有多少学识,谈话就会很费劲。往往一句话,如果你是对某个同样学识渊博的人说,或许一点就通,但你对一个没有学识的人说,你就费劲了。你可能得给他普及好多种知识,他才能明白。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政治观点不同,也会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况。尽管两个人的学识修养差不多,但政治观点却截然相反,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一个认为应该赞赏,另一个则认为应该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