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神秘的古庙(神秘的古庙综艺)

七月网360

龙岭迷窟于古庙真实存在吗世界上真的有鱼骨庙吗

《鬼吹灯之龙岭迷窟》这部剧又因为演员们演技在线以及剧情不拖沓,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同时也点燃了大家对盗墓的好奇心。先说一下剧中的古庙,在我们现在已经有的资料当中,是找不到相关资料能证明这种古庙是真实存在的,可能有吧,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另外鱼骨庙这个庙,打开地图确实能找到,而且还不止一座,但并不是电视剧中那样子的寺庙。

神秘的古庙(神秘的古庙综艺)

先说说龙岭迷窟里面的鱼骨庙,在这部剧的开头,胡八一以及他的小伙伴们在遭受到黄河铁头龙王的攻击之后顺利脱险,随后前往鱼骨庙开始探险,整部电视剧是串着大鱼跟鱼骨庙穿起来的。小说中,鱼骨庙是用来供奉河神的,因为这个庙的梁都是用鱼骨头制作,而且门是鱼头,所以被称作鱼骨庙。但是,在现实社会中,真的想要用鱼骨来建造这座庙,真的难度性太大了,更何况小说中鱼骨庙的建造时期还是发生在明朝。

接着介绍现在还保留鱼骨庙的地方,第一处是在山东日照。山东日照在地理上是靠近沿海了,这里的人们靠海吃海,所以在海边捡到一些海洋动物的骨架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这个鱼骨庙并不是小说中那样子的,只是单纯的供奉了一些跟海有关的神仙雕塑,另外还有一个大的鱼骨被供奉。另外一处在浙江的象山,这个寺庙的特别在于,它其中一根房梁还真的是鱼骨,不过是鲸鱼骨。不过有说这个地方之前的房梁都是鲸鱼骨骼搭建的,只不过岁月流逝时代变迁,只留下现在这么一根房梁是鲸鱼骨骼了。不过这两所鱼骨庙都跟龙岭迷窟差别太大了。

不过,小说来源于生活。鬼吹灯小说中很多情节还是有原型的。

神秘的古庙神秘的古庙中文版

1、来问一下儿时看的一个外国节目的名字还有一个是最后抢金币,会有狮子放出来的2、这是什么电视节目?3、上千年兵家必争之所,藏着座神秘妈祖古庙4、节目神秘的古庙5、一个外国的闯关节目,大概是5、6年前在电视上放过的,室内的,少年闯关。。中途有妖怪6、龙岭迷窟于古庙真实存在吗?世界上真的有鱼骨庙吗?来问一下儿时看的一个外国节目的名字还有一个是最后抢金币,会有狮子放出来的

这个是《神秘的古庙》

抢金币那个是坐飞机到海岛上的古堡对吧?那是古堡探险

貌似都找不到视频,挺怀念的

这是什么电视节目?

神秘的古庙(1993-1995

编剧:JedCohen

主演:KirkFogg/迪·布拉雷·贝克尔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1993

片长:30分钟(共120集

英文名:LegendsoftheHiddenTemple

上千年兵家必争之所,藏着座神秘妈祖古庙

九所位于海南乐东县西南部,三亚西部,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一传说,汉武帝为统一全国,派伏波将军马援挥师渡海入琼,守护北部湾畔。

“所”是明代常备军的组织制度名称,5600人为一卫,置卫指挥使统管。每卫管5个千户所。每千户所为1120人,长官称千户,千户所下管10个百户所。每百户所下管112人,长官称百户。九所实为明代百户所。这10个所中的第9个所驻扎其地,称为九所。历史上,海南有两个九所村,一个在定安,一个在乐东。由于两村同名,因此,有关部门把定安的改名为富文,乐东的保持下来。

九所虽隶属海南乐东,却离三亚很近,故而被不少眼光敏锐的开放商看上,虽然因房地产热销引致九所镇日渐繁华,可是这里的村民还是延续着传统的生活。这里的原住民几乎每早都会来一碗海南米粉,清爽不油腻却又营养丰富。

然后就是海南男人们一天最休闲的时刻,吃完早餐就开始泡茶馆,一杯茶一份报纸,或静默读文,或三五闲聊。

茶馆是看不到当地女子身影的,因为她们要么在家劳务,要么在外工作,反正是不会像男人一样悠闲泡茶馆,不得不说,海南女人是真心贤惠。

而这里说的罗马妈祖庙,又名天后宫,或婆庙,位于九所镇罗马村南坊,面朝大海,建于宋末元初(1276年。这个妈祖庙在村里深处,我们是问及当地人才知,七拐八拐好不容易找到,据说这里十分灵验,故而香火很是旺盛。

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褒称。妈祖姓林名默。关于她的生平,说法不一,一曰唐天宝年间生人,另说生于宋建隆年间,但有一点确定无疑:妈祖是人,而且是一位普通的渔家姑娘。

妈祖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生前,父母已有五女,切盼再生一男,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然终胎又是一女婴,父母大失所望。

在她即要降生之傍晚,邻里乡亲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映得岛屿上之岩石红光四射,父母察觉此婴必非等闲之女,遂关怀备至,疼爱有加。因其出生至弥月间均不啼哭,故取名林默。

林默幼时聪明颖悟,胜于姐妹,八岁入塾师读书,勤学强记且过目成诵。她年小志弘,不满封建婚姻,立志不嫁。自小钻研医道,妙手回春,教人防疫消灾。她性情和顺、热情,排难解纷,行善济世,均乐事为。传说林默二十八岁时,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后人缘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她升天为神,专门到海上抢险助人去了。

此后妈祖经常显灵,乡亲亦时常见她于山岩水洞之旁,或盘坐彩云雾霭之间,或朱衣飞翔海上,常示梦显圣,救人急难,嗣后,乡里之人便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后人前来朝觐祭祀者络绎不绝。妈祖一生奔波海上,救急扶危,济险拯溺,护国庇民,福佑群生,航海人敬之若神。死后,她仍以行善济世为已任,救逢凶遇难于众,人们最终将妈祖奉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女神”。

罗马妈祖文化历史悠久,自元代建庙以来,历代百姓和过往船只渔民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延续至今。

妈祖之立德、行善、大爱、和合的高尚情操和不朽精神,深受广大民众的推崇和信仰。

几百年来,罗马妈祖宫庙建筑、雕刻艺术、壁画、文献和神话故事传说、祭典、音乐舞蹈、民俗等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

未经作者蓝田玉烟授权,请勿私自转发。

节目神秘的古庙

游戏设计基于印第安纳·琼斯系列电影[8],《OrlandoSentinel》MarianneArneberg描述游戏设计就像“《危险边缘》与《夺宝奇兵》的混合体”。[5]游戏背景被设定为玛雅文化。[9][10]节目包含了不同类型的挑战关卡:一个广而浅[11]的水池(护城河、一系列智力问答、一个大的两个半层楼的[12]垂直立体迷宫。迷宫路口有一会说话的奥尔梅克石头像(名叫Olmec。Olmec讲述背景知识以及挑战规则。每一集都围绕一个特定的来自全世界的传说(有真实的亦有虚构的,包括“阿拉伯的劳伦斯的头饰”、“本杰明·富兰克林导电实验的钥匙”、“叶卡捷琳娜二世缀满宝石的蛋”、“伊卡洛斯的折翼”。除了提供传说相关的宝物,传说也是历史问答的步骤关键,同时又于最后的迷宫设计有关。[13]

每一集里,六支队伍的两名成员经过三轮比赛确定一族进入决赛。每支队伍的队服以颜色及花纹区别:红色美洲虎、蓝梭鱼、绿猴、橙绿鬣蜥、紫鹦鹉、银蛇

一个外国的闯关节目,大概是5、6年前在电视上放过的,室内的,少年闯关。。中途有妖怪

楼主你好,你要找的节目叫《城堡探险》

这是国外的一部真人秀节目。就是6个人(三男三女在太平洋的一个城堡里进行探险,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些任务。每完成一个任务就会得到一个提示。

PS:整个节目都是在一个海边的城堡里进行,每一关都有几个人到城堡中不同的房间里进行,而其他没参加的队友就在门外看着屏幕,最大一个特点是使用沙漏计时。

龙岭迷窟于古庙真实存在吗?世界上真的有鱼骨庙吗?

《鬼吹灯之龙岭迷窟》这部剧又因为演员们演技在线以及剧情不拖沓,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同时也点燃了大家对盗墓的好奇心。先说一下剧中的古庙,在我们现在已经有的资料当中,是找不到相关资料能证明这种古庙是真实存在的,可能有吧,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另外鱼骨庙这个庙,打开地图确实能找到,而且还不止一座,但并不是电视剧中那样子的寺庙。

先说说龙岭迷窟里面的鱼骨庙,在这部剧的开头,胡八一以及他的小伙伴们在遭受到黄河铁头龙王的攻击之后顺利脱险,随后前往鱼骨庙开始探险,整部电视剧是串着大鱼跟鱼骨庙穿起来的。小说中,鱼骨庙是用来供奉河神的,因为这个庙的梁都是用鱼骨头制作,而且门是鱼头,所以被称作鱼骨庙。但是,在现实社会中,真的想要用鱼骨来建造这座庙,真的难度性太大了,更何况小说中鱼骨庙的建造时期还是发生在明朝。

接着介绍现在还保留鱼骨庙的地方,第一处是在山东日照。山东日照在地理上是靠近沿海了,这里的人们靠海吃海,所以在海边捡到一些海洋动物的骨架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这个鱼骨庙并不是小说中那样子的,只是单纯的供奉了一些跟海有关的神仙雕塑,另外还有一个大的鱼骨被供奉。另外一处在浙江的象山,这个寺庙的特别在于,它其中一根房梁还真的是鱼骨,不过是鲸鱼骨。不过有说这个地方之前的房梁都是鲸鱼骨骼搭建的,只不过岁月流逝时代变迁,只留下现在这么一根房梁是鲸鱼骨骼了。不过这两所鱼骨庙都跟龙岭迷窟差别太大了。

不过,小说来源于生活。鬼吹灯小说中很多情节还是有原型的。

村里的古庙

姐在微信里告诉我:“村里唱戏,张爱珍的戏,我回村陪妈看戏。”我好生羡慕:“那是好戏呀,可我回不去。”

村里唱戏,大凡在秋天,每当收秋毕,农人丰收,一年的辛劳暂告结束,有了闲暇,有条件的村里便会请来戏班子,犒赏神灵护佑,感恩风调雨顺。

姐退休了,时间自由,而我有工作在身,只好神游回村里了。

于是,这几天我一闭上眼,便回到了村里,回到村里的戏台前,也即回到了村里的庙前,因为建戏台唱戏是为了酬神娱神,戏台上的戏是唱给神看的,人能看戏不过是沾了神的光,所以出于对神明的尊重,将戏台开口,即最佳看戏位置正对着庙宇,所以戏台和庙总是面对面的,又是一体的,庙坐北朝南,戏台自然是坐南朝北。庙建在哪儿,戏台也跟着建在它的对面。

庙和戏台在村北,是2009年新修建的,扎了院墙被围起来,有专人看管,平时锁着门,应该是节日祭祀时才会开门,允许人进去,我也是在某年春节才进过一次。

然而我在记忆里想回的是旧庙和旧戏台而非现在的新庙和新戏台。

那旧庙在时,我不知它的名字,来历,身世。它不在了,我才对它的古老略知其一二,所以也可称其为古庙。

从网上的资料得知:

“鲍庄成汤王庙,因庙内供奉雨神成汤王而得名成汤王庙。又因该庙位于长子县丹朱镇鲍庄村,故名鲍庄成汤王庙。始建时间无从查证,但现存的正殿具有明显的金代(公元1115-1234年)遗构,足见其历史久远。2007年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成汤王,又称武汤、商汤、天乙汤、成汤帝,即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民祷雨的的那一位帝王。距今3600多年的公元前16世纪,他灭夏建立了商朝,在位13年,是位善、诚、仁、孝,爱民如子的明君。他广施仁政,选贤任能,举荐奴隶出身的伊尹为右相,辅助国政,发展生产,归附者日渐增多。商朝建立不久,遭遇连年大旱,整整七年,滴雨未下。人们生活艰难,叫苦连天,不得不求助于神鬼,但用尽办法老天仍滴雨未落。后巫吏卜一卦,显示用人作祭品,老天才会下雨。汤王将人民生命置于第一位,决心自己献身求雨,巫吏告知进行火祭。汤王肃立柴堆上,巫师点火,烈焰腾空。在汤王被烟火烤熏之时,一阵狂风吹来,霎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泼灭了烟火,浇透了大地,人们把汤王从火堆上扶下来,唱着赞歌欢送地重返于王宫。后人为感念成汤王此举,将成汤王敬为雨神。

汤王驾崩后,各地百姓纷纷建庙、塑像、年年朝拜、代代敬仰。长子县建有成汤王庙的村子,过去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七月十五、九月九有三项大的敬拜成汤王的庆典活动。”

记得小时候的庙是村子的中心,它有正殿,耳殿,厢房,村里的小学就依庙而建在其西侧,甚至觉得学校的一部分教室就是庙的一部分,总之学校和庙浑然一体,不分彼此,学校有两进院,外院是高年级,内院是低年级,内外院中间由一排教师办公室隔开,庙的东侧是村大队的办公室,仓库等,庙和戏台遥遥相对,中间是宽敞的庙院,那时村人管这庙东侧大队村委办公大院叫“庙上”,父亲曾是村里的会计,常常会出入“庙上”,也曾亲见父亲在庙院里搭苇箔,盖房子的情形。方言里把学校叫“书房”,上学叫“上书房”,称上学接受教育为“念书”。我的小学六年时间便在这座庙的旁边,在它的注视和陪伴下玩耍,学习,成长。大院的大门在庙的正南方戏台下方,这大门同时也是学校的大门,我们上学从这门进去,放学时排着队唱着歌从这门出来,这大门东侧是村里的供销社。清楚地记得,这供销社的墙上还曾有父亲画的宣传画:一位厨师脖搭白毛巾,面前一口大锅,正在掌勺做饭。

那时的学校内院紧挨庙西侧(应是庙的耳房)依次是二年级,一年级,再往西,一座三间的西厢房是幼儿班,幼儿班往南是厕所,二年级教室地势较高,这三个年级的教室围成的院落地势较高,往南下一面陡坡,与幼儿班并排的西屋是三年级,再往南一排北屋是教师办公室,再往南靠西墙有一排白杨树,杨树南边是连着的一排西屋分别是四年级五年级教室,再往南的一排南屋似乎是初中六七年级。也许因为那时的自己很小,所以总觉得庙很高,庙的墙砖很厚很结实泛着灰白色,底座很高很厚实,呈上小下大的棱台形,砖从下往上一层一层地缩进去,构成了很细密的砖的厚度那么窄的小台阶,砖的缝隙长满青苔,有时湿湿滑滑的,我们下了课常在庙西山墙边玩,从那小台阶攀爬上去坐在底座周围的平台上玩丢石子什么的,庙的后面是一个阴森的所在,偶尔去那里可以捡到光滑细赋的薄瓦片(只在这地方才有),可以用来跳房子,说它是瓦片吧,它又是平的,不同于普通呈弧形的瓦片,不知它是什么东西的碎片,至于庙的正殿大门终年紧锁,记忆里从没进去过里面,更不知里面住着什么神明,但在幼小的心灵里多少也感到一丝神秘,接二连三的运动早已使人们失去了祭祀神灵的传统,多年以来它如多余之物站立在那里无人问津,只是听大人们说,在1960年它曾作为全村的灶堂,奶奶在里面为全村人做过饭,由大姐放学后去把全家人的饭打回家,那时人们还真的以为共产主义到来了,即使饿着肚皮。庙的东侧是村委会的房子,跟我们小孩无关,所以不大注意,结构如何,印象不深。

我自初中就离开村庄出外求学,回到村里的时间少了,去庙上的机会更少了,也是偶尔村里唱戏时才会去,不经意地看到它仍寂寞地矗立在那儿,似乎被人遗忘了。

而此刻,我多想再看一眼那古庙,再去抚摸它的每一块砖,我妄想着可能会有文物鉴定人员曾拍下它的照片,急切地想看到它的照片,如果古庙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存下,那我就只能在记忆里去抚摸它了。然而残存的模糊记忆里我无法对其外观及内部结构有更详细的描述。

国有国庙,村有村庙,某些大家族还有家庙。村庙是一座村庄的灵魂,它护佑一方百姓,有庙的村庄是人神共居的。庙院是村民举行大型活动的公共场所。庙是一个村庄的根脉所在。

前一阵参加了连达的新书《寻访山西古庙》发布会,这位喜爱古建的东北人是山西古庙的知音,历经近20年,自费深入山西的乡村,寻访古建,手绘古建画已逾千幅,然而村里这古庙没有书中那些庙那么幸运,竟没等到连达为她手绘一幅画像。

八百年前的先人用上好的砖建起的这一座结实古庙其本意是希望它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陪伴村民,而不幸又无奈的是,他们怎么也没料到这庙会修错了地方。

“2009年,上党人民兴建“长治—长子”一级公路,其规划的路段恰要经过该庙,为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完好地传承下去,长子县、乡、村三级本着保持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于2009年3月15日至7月15日,将该庙迁到了鲍庄村北。”

自此古庙不再,一级公路粗暴地像一把利剑穿村而过,改变了这座村庄千百年来的风水结构,拆了真古董,修了个假古董供起来,并在其旁立了碑,上书“长子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是从“长治市文物保护单位”降级了),说它是文物它就是文物了吗?文物岂可再造?也许再过八百年,人们会说这是文物,但现在我不知它和已拆毁的成汤王庙有什么关系,它说为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为什么不重新规划道路,绕庙而行呢?它说保持原貌,修旧如旧,完好地传承,一座新修的庙怎么做到如旧呢?难道建它的一砖一瓦都是从古庙上拆下来的吗?还是整体迁移的?更难以穿越回金代让祖先再建一座,显然都不是,新庙是崭新的,砖瓦是新的,彩绘是新的,虽然也很好,可我对它总没什么感情。古庙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还怎么保护村民呢?

作为村里最古老的一座建筑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为了子孙后代的经济发展,也许先人愿意牺牲自己,付出一切,能原谅自己子孙的所做所为。然而,古庙历经岁月沧桑所保留下来的文化历史的痕迹却荡然无存,无法传承了……

从网上获悉,相邻的西上坊村也有一座金代的成汤王庙,因位于荒野中得以幸存,但木结构芨芨可危,不止一次有远道而来的专家、爱好者把它当成宝贝想方设法修复,但愿如愿。由于年幼无知,印象里我村的古庙虽不知是什么结构,但却是相当牢固,保存完好的,它那么结实,我想拆的时候怕是相当费劲的吧,如果存在,也许也会吸引爱好者的目光和足迹也未可知。

总之,古庙被拆,拆走了我的记忆,遗憾之至!痛心疾首!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齐东方先生在《寻访山西古庙》这本书的序言中写道:“中国古代建筑往往是历史的叠加,包含着各个时期的信息。有些历经风吹雨打没动摇,却遭现代人毁坏。即将倾圮的文物古迹,能留到如今是侥幸。然而如今肆意破坏、拆毁的事情屡屡发生。快速的经济发展与保护古代遗迹的矛盾中,不时出现拆与保对峙的擂台,对手却是同样的子孙后代。我以为,没有外部掠夺和战乱,在欣欣向荣的岁月中使古建消失,是更大的罪过。以精神文化的丢失换取更多的物质利益是过分的贪婪,而我们找不到自身根脉的时候,将沦为一无所有的精神乞丐。如果能从古建中体会到优雅、灵动、张扬、霸气、磅礴、华贵,不能不对自身传统文化产生崇敬和自信,爱惜它们就是爱我们的祖先,欣赏它们就是欣赏智慧和创造,保护它们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从今后,我不仅要祭祀成汤王,还要祭祀逝去的古成汤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