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故居的过去 现状
分类:文化/艺术>>文学>>小说
问题描述:
越详细越好
解析:
钱钟书先生的故居,位于江南名城无锡的一条宁静的小巷内。这
条巷子原名“七尺场”,现已被统称为“新街巷”了。在标有“30号”
门牌的一幢旧式民居的左右墙角处,至今还留存着“钱绳武堂”四个
阴刻红字的花岗岩界石各一方。
这所宅第,系钱钟书的祖父钱福炯于1923年筹建的,是一组江南
常见的具有传统风格的民居建筑:前后共两进,面阔均为七间。民国
十五年(1926),先生的叔父钱孙卿先生因子女较多,在征得其父同
意后,于后园西北角添建楼房三楹;之后又接建楼房一楹,因园内有
一树盛开的梅花,故名“梅花书屋”。
故居大门东侧的三间房,除最东一间是家祠外,其余两间为先生
的父亲钱基博教授寒暑假回家期间课子讲学之所,名为“后东塾”。
先生少年时期常和几位堂兄弟在此读书、听讲、习字、作文。钱教授
所著的一本散文集,就是以此塾为书名的,叫作《后东塾读书记》。
这里虽没有像鲁迅故居中的“百草园”那样的有趣神奇,也没有
像柳亚子故居中的“复壁”那样的惊险之处,但从其文化内涵来看,
却并不亚于它们,是各有特色的。
据先生的叔父钱孙卿先生的遗文介绍,“绳武堂”的堂名是由先
生的祖父亲自题额、并请当时江苏省省长、爱国人士韩国钧书写。查
“绳武”二字,典出于《诗经·大雅·下武》篇的“绳其祖武”句,
其意为遵循祖上的足迹走。
钱氏的祖上有何功德?其足迹又有什么光采之处?我们从故居大
门口原有的一副砖刻对联中便可略见一斑。这副对联系先生的父亲钱
教授所撰书,联曰:
文采传希白,雄风劲射潮。
“希白”即为北宋文学家钱易的字,他是吴越王钱的重孙。
“射潮”二字,典出于苏东坡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中的“安得夫
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之句。相传钱曾在杭州用弓箭射钱塘
江潮头,与海神交战。他在位期间,大兴水利工程,促进农业生产,
对江浙一带经济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这副门联,既称颂了钱氏祖先
钱的文采、武略,也显示了撰书者的超群之才、浩然之气。它与
“绳武堂”之匾额互为呼应,可谓绝妙好辞了!
更为绝妙的还有原挂于大厅庭柱上的一副抱柱楹联。此联系南通
状元张謇所撰书,联曰:
金匮抽书,有太史子;泰山耸桂,若颍川君。
此处的“太史子”,当指汉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颍川君”则是南北朝时期齐代的著名文学批评家、《诗品》的作者
钟嵘。张謇题写这副楹联时,已七十一岁高龄,而钱钟书先生还是正
在东林小学读书的一位少年。
也许张状元已听说先生周岁时“抓周”,既未抓玩具,也未抓瓜
果食品,竟抓了一本书的故事;或是已察觉到钱家祖孙三代文气之盛,
志向之高。因此预言:钱家会出像司马迁那样的大名人、钟嵘那样的
大文豪。如今,钱钟书先生果真成了举世闻名的文学家、“文化昆仑”,
先生的几个堂弟,如钱钟韩、钱钟汉、钱钟毅、钱钟仪等,也分别成
为学者、教授、爱国实业家和革命先烈,均是受人称颂的名人。张謇
的预言终于成为了事实!
据不完全统计,先生故居内的匾、联、砖雕、石刻等共有二十余
条之多。其内容大多出自经、史、子、集,或名人名句。除上述所举
的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先生的祖父居室前集林晚翠的名句联:
辄有当世意,试究古人篇。
以及先生的父母亲居室前集龚定庵的名句联:
古抱不可存,长空有所思。
我们从这两副对联中不难看出,先生的祖辈、父辈既刻苦研读古
人名篇,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赞同龚自珍、林旭等人的新思
想、新观点,弃去不合时宜的“古抱”,直面忧患丛生的“当世”,
有志于变法、改革之大业。这些,对刚受启蒙教育和初等教育的钱钟
书来说,影响无疑是十分深刻的。
钱钟书故居的具体地址
钱钟书故居,位于无锡市健康路新街巷30号、32号,系钱家祖遗产业--钱绳武堂,建于1923年,占地面积为二亩四分八厘八毫,系七开间三进明清风格又吸取西式建筑之特点。目前,除小部分被拆毁外,大部分尚保存基本完好,是无锡不多的书香宅第。这所宅第,系钱钟书的祖父钱福炯于1923年筹建的,是一组江南常见的具有传统风格的民居建筑:前后共两进,面阔均为七间。1926年钱钟书的叔父钱孙卿先生因子女较多,在征得其父同意后,于后园西北角添建楼房三楹;之后又接建楼房一楹,因园内有一树盛开的梅花,故名“梅花书屋”。钱氏旧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极具历史人文价值。仅从本世纪以来,在“爱国、爱民、爱学习”的家风熏陶下,江南钱氏家庭中人才辈出。仅“钱绳武堂”一脉,有钱基博、钱钟书父子这样的文化学术泰斗,也有钱钟韩、钱钟教、钱钟鲁、钱钟泰这样的科学院院士、学者教授,还有著名工商人士钱基厚、钱钟汉父子。在迎接黎明的日子里,钱钟汉受父亲委托,代表无锡工商界代表荣德生先生过江到苏北解放区,同我党领导人洽谈迎接解放大军解放无锡事宜,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有年仅22岁为革命惨遭杀害的共产党员钱钟仪烈士。钱氏家庭的众多成员为了拯救苦难深重的祖国,有的走上科学救国之路,有的走上实业救国之路,有的走上武装革命之路。他们按照自己的抱负,走各自的道路,但他们最后又都集合在社会主义旗帜下。钱钟书(1910.11-1998.12),字默存,号瑰聚,笔名中书君,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坛泰斗。钱钟书先生是一生从事文学创作及中西文化的研究,其主要著述有《围城》、《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七缀集》、《管锥篇》《钱钟书散文集》、《钱钟书论学文逊等,其中《管锥篇》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美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广征博引,所引中外学者四千余人,著作愈万种,煌煌巨作,显示了钱钟书的博学多才和独特的学术研究方法,获首届全国图书一等奖。通过现代化的设计,展示钱钟书先生的生平,以敏而好学人中之龙、辛勤耕耘文学大师、著作等身学术泰斗、饮誉全球光照后人、钱氏家族英才辈出五个部分展览,突出钱钟书先生一丝不苟,穷极不舍,珍分惜秒的治学态度及取得的巨大成果和温和谦恭,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伟大人格,故居于2002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开放两年多来,共接待观众十二万余人次,接待各界领导、学者二百多批次,并与十余所大、中小学建立了德育教育基地活动点。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教育局命名为假日新视野活动点。钱钟书卧室钱钟书大伯钱基成无子,钱钟书便继为嗣子。这里是他和伯母毛夫人的卧室,也是钱钟书的小书房。在这里钱钟书由浑沌未开窍的顽童到奋发上进的青年,在这里他逐渐感知人生,走向伟大。钱绳武堂钱绳武堂系钱钟书祖父钱福烔置业,1923年建造,钱福烔题名为“绳武堂”,匾为当时江苏省省长韩国钧所书。钱福烔集经史语撰联悬于厅堂之上,勉励钱氏子孙勤奋读书,安份守业,和睦相处,继承家风。钱钟书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绳武堂敦厚质朴竞志奋进的门风,都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钱钟书故居在哪里
钱钟书故居属于无锡名人故居的著名景点。
钱钟书故居位于无锡市新街巷30号、32号,系钱钟书祖父钱福炯筹建于1923年,钱钟书叔父钱孙卿续建于1926年,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第一期修复工程主要是新街巷30号,该户建筑面积504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平房二进,每进面阔七间;中有天井,天井两侧各有侧厢一间;东有备弄,弄底另有厨房,餐室,柴屋数间,后有花园。续建的房屋就在花园内的西北角,有二层楼房四间,附属平房数间,其中东首一间楼房称“还续书楼”,楼后有平房一间,独成小院,称“梅花书屋”,其砖雕门额完好。续建部分后来另辟一门进出,即今新街巷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