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神农架住着600百岁的人,神农架住着600百岁的人是谁

七月网400

银杏树的介绍

银杏(学名:GinkgobilobaL.),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银杏为落叶大乔木,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粗糙;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则广卵形;

神农架住着600百岁的人,神农架住着600百岁的人是谁

枝近轮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较雄株开展)。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无毛。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它的叶脉形式为“二歧状分叉叶脉”。

扩展资料:

银杏生长较慢,寿命极长,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寿命达到千余岁,现存3500余年大树仍枝叶繁茂果实累累,是树中的老寿星。

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中生代侏罗纪银杏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白垩纪晚期开始衰退。至50万年前,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在一欧洲、北美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灭绝,只有中国自然条件优越,才奇迹般的保存下来。所以,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银杏树

谁能可以告诉我关于武当山的历史和来历还有相关传说

武当山历史沿革

1、“武当”之名最早出现于《汉书》中。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武当县。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

2、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唐太宗诏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而应。敕建“五龙祠”。

3、乾宁年间(896年—897年),武当山列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自唐代后,武当山就得历代封建皇帝的重视,封号武当,使其地位崇高、名声显赫。

4、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师张留孙向世祖忽必烈奏报武当山后,忽必烈大信其道。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当福地”。

5、明代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张信、驸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琎、礼部尚书金纯等率20余万军民,工匠大修武当山。永乐十五年(1417年)封为“大岳”,高于五岳之上。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历时12年,敕建的大岳太和山大小宫观33处落成。

6、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封为“治世玄岳”,把武当山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标名于世,被列为道教第一名山。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世宗令工部右侍郎陆杰提督重修武当山宫观。

武当山遗存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各类文物5035件。1982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宫、玉虚宫遗址等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清代至民国,或毁于兵火,或遭破坏、或坍塌,武当山建筑规模逐渐缩小。

解放后,湖北省政府把全山古建筑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至1968年建设丹江口水库时,净乐宫等古建筑及遗址被淹没,其大部分石质建筑构件现保存在丹江口市内。省、市文物部门已对部分珍贵建筑进行了复原。

国家也拨专款修复和重建二百多间三万多平方米,修复三条登山古神道以及古桥十几座。有较完好的建筑129处,庙房1182间,建筑面积43332平方米,仍不失当年的宏伟气势。

扩展资料:

武当山来历传说

北宋时,武当山上,狮子老虎多,草寇强人也多。道士们常常受害,提心吊胆过日子。

有个上百岁的老道士,名叫张三丰,很想找一个对付强人、猛兽,防身护庙的办法,好让道士们安心修炼。可是想了很久很久,也没想出什么门路。

一天,张三丰坐在院里休息,忽见桂花树上闪着两道光圈,一道白,一道花,闪闪烁烁,美极了。细看时,原来是白蛇和喜鹊在嬉戏撩斗。

白蛇缠在树上,头伸出去一大截,摇来摆去,两眼发着亮光,虽然悄无声息,却气势如龙,使人感觉到它有无比的力量;喜鹊站在不远的树枝上,倾着身子,注视那条蛇,想拢去,又不敢去;张嘴要啄,又不敢啄,只是扑楞扇动着一双美丽的翅膀,那姿态很象欲飞的凤凰。

龙凤相戏,各显奇姿,均逞妙态,静防动,柔制刚,有来有往,变化无穷,到底谁也把谁没办法。张三丰越看越入迷,忽听白蛇和喜鹊同时叫道:“来呀!来呀!”腾空跑远了。

张三丰很奇怪,飞步去追赶,追啊追,赶啊赶,不觉追到深山里,只见山是黄金铸的,树是白玉雕的,河里流着玉液琼浆,山上跑着金牛金马。有一位白发老人正在河边打拳,那白蛇和喜鹊一下子飞到了他的怀里,变成了他黄袍上的锦绣龙凤。原来,他是太乙真人。

太乙真人打拳的姿势,和龙凤相戏的姿势很想象,静如泰山,柔如春柳,但却柔中有刚,静中有动,含而不露,千变万化,越看越觉得有功夫、有力量,能劈山倒海,擒龙伏虎。

张三丰上前求教。太乙真人很高兴,告诉他说,这种拳,是他八百年前,参照华陀的“五禽戏”创造的,名叫“武当山太乙五行拳”,能防身健身,避除百病,延年增寿,希望张三丰好好学,好好练。

张三丰点头答应,立刻练起拳来,一套又一套,终于学会了。醒来时,原来是做了个梦。

张三丰因梦受拳法,从此便天天教道士学拳,自己也是拳不离手,直练得寒冬不知冷,炎夏不知热,渐渐练得霜发银须变黑,脸上的皱纹没有了,还长出了一口新牙齿,能够驯服狮子、老虎,真的返老还童了。武当山因此平静下来了。

后来,武当拳越传越远,学的人越来越多,终于成了中国武林中一大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当山

要真实的狼的习性,越全越好!!!

狼,呼嗥于荒野森林、茫茫雪域,是桀骜与狂野的象征。

然而千百年来,人们对狼却有着极深的误解,甚至是演变为刻骨的仇恨。在民间的传说与童话中,狼狡诈、贪婪、冷酷无情,俨然是魔鬼的化身。

那么,狼的真实性格,又究竟如何?

我所了解的狼的性格:

1、耐心与坚韧。狼在捕猎时总是喜欢耐心的观察、等待,狼在某些时刻,确实表现出了惊人的智慧,它们喜欢思考,并想办法化解所遭遇的困难。在追捕猎物时,显示出极强的耐力,很少轻言放弃。

2、热情与开朗。狼是冷酷无情的么?当然不是。狼其实非常热情,喜好玩耍,甚至是恶作剧。狼群成员间经常玩闹,雌雄伴侣间也经常亲昵。在某些时候,这样的玩耍是为了缓解气氛,而某些时候就是为了玩耍而玩耍。

3、欲望与野心。狼真的对狼王绝对忠诚?不是。狼群内部经常内斗,有些甚至是致命的。狼群成员虽然平时对狼王必恭必敬,一旦狼王失势,无力统治狼群,就会被罢黜甚至杀死。可以这样说,每只狼都是野心家。

4、忠贞与背叛。狼究竟是不是忠贞的动物?这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地区、以及具体情况。通常来将,北部的灰狼是一夫一妻的典范,雌雄彼此忠贞。公狼非常具有责任心,通常对母狼非常谦让。在养育幼崽时期,母狼需要大量食物,公狼会毫无怨言的忙于捕猎。

5、狡诈与桀骜。狼确实很聪明,它们的脑比重超过了狗百分之三十,狡猾是它们生存的必要武器。至于狼会不会被驯服,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狗就是被狼驯化的。不过,狼确是不易驯服的,因为狼有着极强的警戒心。在一部片子中,有个驯兽师用驯虎的方式试图驯狼,反复多次都没有成功,狼的表现确实狡猾多疑。

6、母性与慈爱。母狼是自然界最伟大的母亲之一,在幼狼出生后,就是父亲也不允许进入狼穴。一部记录片上看过,母狼为了保护孩子,攻击一头巨大的灰熊,而此时母狼身边并无同伴。而幼狼的哥哥姐姐,也会竭力照看、保护幼狼。

--------------------------------------------------

拉丁文学名:Canislupus

英文名:Wolf,Graywolf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同物异名:

CanischancoGray,1863,

CaniscoreanusAbe,1923,

CanisekloniPrzewalski,1883,

CanisfilchrenMatschie,1907or1908,

CanislanigerHodgson,1847,

Canistschilieniusmatschie,1907or1908,

LupusfilcheriMatschie,1907,

Lupuskaranorensismatschie,1907,

LupuslanigerHodgson,CalcuttaJour.1847,

Lupustschiliensismatschie,1907

中文别名:灰狼、豺狼、姑斯开、兰达、恰诺、纽鲁奇、毛狗、张三

科属分类:

食肉目Carnivora、

犬科Canidae

犬亚科Caninae

犬属Canis

濒危等级:

《华盛顿公约》CITES濒危等级:附录II,生效年代:1997。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级:易危生效年代:1996

狼过着群居生活,一般七匹为一群,每一匹都要为群体的繁荣与发展承担一份责任。狼与狼之间的默契配合成为狼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不管做任何事情,它们总能依靠团体的力量去完成。狼的耐心总是令人惊奇,它们可以为一个目标耗费相当长的时间而丝毫不觉厌烦。敏锐的观察力、专一的目标、默契的配合、好奇心、注意细节以及锲而不舍的耐心使狼总能获得成功。狼的态度很单纯,那就是对成功坚定不移地向往。在狼的生命中,没有什么可以替代锲而不舍的精神,正因为它才使得狼得以千心万苦地生存下来。狼群的凝聚力、团队精神和训练成为决定它们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正因为此狼群很少真正受到其它动物的威胁。狼驾驭变化的能力使它们成为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动物之一。

⊙合作:

狼过着群居生活,一般七匹为一群,每一匹都要为群体的繁荣与发展承担一份责任。西可是每个员工的家园,西可的事业是每一个西可人共同的事业。

⊙团结:

狼与狼之间的默契配合成为狼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不管做任何事情,它们总能依靠团体的力量去完成。

⊙耐力:

敏锐的观察力、专一的目标、默契的配合、好奇心、注意细节以及锲而不舍的耐心使狼总能获得成功。

⊙执著:

狼的态度很单纯,那就是对成功坚定不移地向往。

⊙拼搏:

在狼的生命中,没有什么可以替代锲而不舍的精神,正因为它才使得狼得以千心万苦地生存下来,狼驾驭变化的能力使它们成为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动物之一。

⊙和谐共生:

为了生存,狼一直保持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关系,不参与无谓的纷争与冲突。西可对内倡导团结互助,对外强调协同合作、和谐共生。

⊙忠诚:

狼对于对自己有过恩惠的动物很有感情,可以以命来报答。

Wolvesinreligionandfolklore

物种特征:

犬科中体型最大者,外形似狼犬,体长1500-2050毫米,肩高50~70厘米,体重26-79千克。四肢矫健,适于奔跑;吻部略尖;耳廓直竖;尾毛长而蓬松。上体一般为浅黄、暗黄、灰棕和浅灰色,但以后两种毛色居多,另有纯黑和白色者。腹部和四肢内侧白色,但四肢内面以及腹部毛色较淡,毛色常因栖息环境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差异。前足5趾,后足4趾。肩部和尾端黑毛较多栖息生境多样,如苔草、冰原、草原、森林和荒漠等都有其足迹。北方的狼在冬季常集群活动,并有社群结构;夏季则营小家庭生活。领域范围达160-350平方公里。性情凶残,主要捕食野兔、大型啮齿类、鹿类、各种野羊及鸟和鱼等。2-3月交尾,妊娠60-63天,每胎平均7仔。

分布范围:

世界性广泛分布,但当前狼的分布区已大大缩小,特别是在北美和西欧。狼在国内分布于除台湾、海南岛及其它一些岛屿外的各个省区,但目前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以及西藏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生境与习性狼的适应性很强。可栖息范围包括苔原、草原、森林、荒漠、农田等多种生境。海拔高度也不限制其分布,在青藏高原狼的分布很广,密度也较大。在温带的草原地区,如蒙古草原(包括蒙古国的东方省、肯特省,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呼盟和锡盟)狼的分布很广。狼喜欢在人类干扰少、食物丰富、有一定隐蔽条件下生存。在我国华北、华中、华南各省份狼的活动仅限于山区环境、不适应于人类开发的狭小的环境内。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的狼的分布也仅限于山区。

主要分布省份:

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

天堂寨兴隆山白水江(甘肃)布尔根河狸雪岭云杉托木尔峰习水梵净山董寨鸟类济源猕猴鸡公山宝天曼(内乡)洪河兴凯湖九宫山神农架后河八面山莫莫格鄱阳湖鄱阳湖武夷山(江西)桃红岭井冈山老秃顶子老秃顶子罗山六盘山(宁夏)青海湖鸟岛庞泉沟太白山佛坪卧龙金佛山芒康滇金丝猴珠穆朗玛峰塔里木胡杨林甘家湖梭梭林大围山怒江高黎贡山高黎贡山铜壁关清凉峰天目山(浙江)古田山三江(黑龙江)赛罕乌拉八仙山额济纳胡杨林南靖南亚热带雨林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

阿尔金山阿尔金山阿尔金山中条山大别山关帝山贺兰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西段昆仑山-东段昆仑山-中段香山五台山六盘山芦牙山太岳山太行山清凉峰秦岭天山准噶尔界山及其山间谷地帕米尔高原伏牛山鄱阳湖昆仑山区

生活习性:

狼集群或单独活动。在繁殖季节集成小群,冬季在北美泰加林区狼常组成较大群捕食食有蹄类。在阿拉斯加,最大狼群达36头,但一般不超过20头。我国最多一群达21头。狼群的大小变化很大,常因季节和捕食的情况不同而改变。狼的食物成分很杂,凡是能捕到的动物都是其食物,包括鸟类、两栖类和昆虫等小型动物。狼偶尔也进食植物性食物。狼喜吃野生和家养的有蹄类。狼吃人的现象在国内外也有过报道,但是这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发生的。

种群现状:

我国是狼种群数量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对狼的种群数量从未进行过系统调查,所以很难提出一个大概的数字。近来对内蒙呼伦贝尔草原狼的准确调查表明;狼的数量不超过2000头。在西北地区狼的种群数量尚无报道。

致危因素:

狼在某些国家种群数量少,已被列为濒危物种。但是在很多国家未被列入保护动物。在一些国家,包括我国狼分布区由于生境破坏而缩小。我国长期以来,把狼作为害兽加以消灭,并为鼓励捕杀害兽而给予奖励。加上其栖息的生境不断缩小,近几十年中,狼的数量显然越来越小,许多过去狼的分布区已不见其踪迹。狼的毛皮质量好,它的部分器官被入药,也是导致被猎杀的一个因素。

人工饲养情况:

狼是分布广、常见的种类,国内及国外动物园饲养作为观赏的不多。美国印第安纳州拉斐特市的狼园曾饲养过150头狼,这是世界上饲养狼最多的地方。我国饲养狼的数字尚不清楚。

现有保护措施:

国际上目前将墨西哥的狼列为野外绝灭(EW),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狼列为低危(LR/cd),将意大利的狼列为易危(VU)(IUCN,1996)。国际濒危物种公约(CITES)将狼这一种列为附录II种类,且将不丹、尼泊尔、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狼的种群列为附录I种类。可见对狼的保护的重视。受长期以来观念的影响,我国目前现行法律没有对狼加以保护。相反,一般仍然认为狼是应予消灭的害兽。

保护措施建议:

1)开展科学研究,应对全国狼的种群数量、亚种分化进行全面调查,查清狼的分布和种群数量现状,对其益害进行科学评估,从而制定一系列保护和控制措施.

2)加强法制管理,应考虑禁止任意捕杀狼。在确有狼群危害严重的地区,采取必要措施对狼的种群数量加以控制,也必须在专家评估的基础上,有领导有组织地进行.

3)加强国际合作,特别加强与我国毗邻的独联体、蒙古、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的协作。

亚种分化:

Canislupusalces(KenaiPeninsulaWolf)基奈山狼(灭绝)

Canislupusarctos(MelvilleIslandWolf,Arcticwolf)北极狼

Canislupusbaileyi(MexicanWolf)墨西哥狼

Canislupusbeothucus(NewfoundlandWolf)纽芬兰狼(灭绝)

Canislupusbernardi(BanksIslandTundraWolf)班克斯岛苔原狼

Canislupuscolumbianus(BritishColumbianWolf)不列颠哥伦比亚狼

Canislupuscrassodon(VancouverIslandWolf)范库弗狼

Canislupusfuscus(CascadeMountainsWolf)小瀑布山狼

Canislupushudsonicus(HudsonBayWolf)哈德逊湾狼

Canislupusgriseoalbus(ManitobaWolf)马尼托巴狼

Canislupusirremotus(NorthernRockyMountainWolf)北落基山狼

Canislupuslabradorius(LabradorWolf)拉布拉多狼

Canislupusligoni(AlexanderArchipelagoWolf)亚历山大群岛狼

Canislupuslycaon(Easterntimberwolf)东部森林狼

Canislupusmackenzii(MackenzieTundraWolf)密歇根苔原狼

Canislupusmanningi(BaffinIslandTundraWolf)巴芬岛苔原狼

Canislupusmogollonensis(MogollonMountainWolf)灭绝

Canislupusmonstrabilis(TexasGrayWolf)德克萨斯灰狼(灭绝)

Canislupusnubilus(GreatPlainsWolf,BuffaloWolf)大平原狼、布法罗狼

Canislupusoccidentalis(MackenzieValleyWolf)密歇根山谷狼

Canislupusorion(GreenlandWolf)格陵兰狼

Canislupuspambasileus(InteriorAlaskanWolf)阿拉斯加内陆狼

Canislupustundrarum(AlaskaTundraWolf)阿拉斯加苔原狼

Canislupusyoungi(SouthernRockyMountainWolf)南落基山狼(灭绝)

Canislupusalbus(TundraWolf)苔原狼(欧洲)

Canislupusarabs(Arabianwolf)阿拉伯狼

Canislupuscampestris(SteppeWolf)西伯利亚平原狼

Canislupuscommunis(CentralRussianWolf)俄罗斯狼

Canislupuscubanensis(CaspianSeaWolf)里海狼

Canislupusdeitanus(Spanishwolf)西班牙狼(灭绝)

Canislupushattai(Japanesewolf)日本狼(灭绝)

Canislupushodophilax(HondoJapanesewolf)本洲狼(灭绝)

Canislupusitalicus(ItalianWolf)意大利狼

Canislupuslaniger(tibetanWolf)中国狼

Canislupuslupaster(EgyptianWolf)埃及狼

Canislupuslupus(CommonWolf)普通狼指名亚种(欧洲和俄罗斯)

Canislupusminor(Austro-HungaryWolf)奥匈狼

Canislupuspallipes(Indian,Iranian,Asiaticwolf)亚洲狼

Canislupussignatus(IberianWolf)伊比利亚狼

相关资料:全球狼的现状

美国:狼分布最多的州是阿拉斯加州,八十年代调查,最高为5,000~6,500头;九十年代以来种群又有新增长,达7,000头.明尼苏达州有2,000头左右,威斯康星州40头,密执安州30头.在阿拉斯加州,狼仍然覆盖全州总面积的85%,几乎等于历史上曾有的分布范围.在过去数十年里,阿拉斯加中止了全州范围内的政府部门狼控制计划.它加强了对猎狼行为的限制,严禁毒杀和空中追捕,取消了由政府支付的猎狼奖金,并且控制打狼和诱捕狼的活动.州议会还在该州划出了大面积的国家公园,在这里狼得到了完全的保护.狼群数量增加也带来了种种弊端,ADF&G组织(theAlaskaDepartmentofFishandGame)警告说,许多重要地区可供狩猎的动物数量由于狼的数量增加已明显下降.例如,三角洲地区驯鹿数量从1989年的10,700头下降到1992年的5,000~6,000头.研究表明,狼和北美灰熊是造成这种下降的主凶.因此,ADF&G组织在1992年成立了一个“阿拉斯加狼管理计划小组”,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准备将狼的数量降到适当水平.但由于舆论界的阻力,公众对此计划多持反对意见,他们不能相信执行该计划后,狼的数量会保持稳定或增长,而不是被灭绝,所以,原定于1993年执行的狼管理计划只好不了了之.

加拿大:加拿大是世界上拥有狼种群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该国被科学家们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狼储蓄库”.狼一度在加拿大本土、北极区各岛以及温哥华岛广为分布,但是人类行为———农业活动、不利的野生动物捕猎法规、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淡漠、其他迫害等等干扰了狼的生存,导致狼在数量和分布范围上都大为下降.尽管没有关于狼下降数量的确切统计数字,但是拓荒者和靠近荒野的农场上的人们坚信这种下降是确实存在的,官方野生动物管理机构的报道也证实了这一点.在过去,人们用枪杀、设陷阱为主要方式大量猎杀狼.在本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一些地区和省政府部门还曾对辖区内的狼进行过大规模的毒杀.政府允许捕猎者设陷阱任意捕捉狼,加拿大毛皮研究所还指导这些诱捕者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捕捉狼,以便使狼皮顺利出口到欧共体成员国.如今,这种趋势已被扭转,所有适合狼栖息的地方都有了狼的踪迹,覆盖面积约占它们过去分布范围的86%.从各管辖地区有关部门和长期从事狼研究的科学家所作出的密度统计和狼群分布图来看,加拿大目前狼的数量大约在50,000~60,000头.野生动物管理人员报道说在大多数地区和省份,狼的数量维持稳定或处于增长状态.在过

去十年里,加拿大捕猎狼的数量发生了急剧下降,而且这种趋势仍在继续.1983年估计有3,738头狼被捕猎,1990年估计捕猎2,285头,下降了40%.原因是随着北部地区社会经济方式的转换,靠猎狼谋生的人已经大为减少了.捕猎数量下降最明显的地区是安大略、马尼托巴、萨撕喀彻温、艾伯塔和哥伦比亚.其中安大略占下降总额的70%,从1983年的1,300头降到1990年的350头.此外,在加拿大提起狼的管理来不再仅意味着猎杀之,政府狼管理部门已开始教育民众认识狼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保护狼的栖息地和狼群数量的意义,并尽量减少狼和人类之间的冲突.在民众心中狼已不再是相传数个世纪的寓言故事里的“血腥狼嚎”,恰恰相反,现在加拿大人民认为狼是荒野的象征,极为推崇.目前,至少在一些地区,狼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这些地区的总面积大约有218,000平方公里,约占加拿大领土总面积的2.5%.

墨西哥:墨西哥的狼是分布在北美最南部的一个亚种,主要集中在墨西哥西北部狭小的范围内,数量在50头左右.

罗马尼亚:约有2,500头狼,主要分布在喀尔巴阡山区中部;另外,有50头狼生活在东南部的森林低地.在严冬,狼由喀尔巴阡山区或乌克兰向罗马尼亚南部的低地迁徙.当地狼的主要猎食对象是野猪(susscrofalinneaus)和狍(copreoluscapredus).在罗马尼亚没有法律保护狼.由于狼皮在当地值钱,允许在全年任何时候猎取,但没有采取毒杀措施.依照官方记录,每年估计大约杀掉250头狼(注:为其总数的1/10).杀一头狼,政府给猎人5美元奖金.最近政府已开始研究确定究竟留多少狼才适宜于当地有蹄类种群(主要是马鹿(cervusnippontemminck))永远能生存下去.有一个地区,狼被射杀或捕捉后,降低了狼的密度使畜牧业受益,马鹿头数迅速倍增.

匈牙利:历史上匈牙利北部的部分地区有狼,907~1908年,狼被射杀.目前匈牙利仅在东部可以见到狼.根据猎取和观察记录,1920~1930年,狼的数量最多.1940~1950年,狼的数量最低.960~1980年,狼的数量又增高.近年来,在匈牙利中南部地区通过繁育重新建立了一个狼的小种群.该地区主要是落叶松(pinusgmelini)林,有浓密的幼林长出,为狼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隐蔽条件.匈牙利建立的这个小的狼种群能与周围国家,如斯洛伐克的种群,互相改良种群的质量.在匈牙利,狼猎食马鹿、野山羊及家畜,却受到如此保护.但一旦造成较大危害时,仍允许被优先猎杀.

斯洛伐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狼在斯洛伐克所有地区近乎灭绝,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狼的数量增加了.战后,猎人通过大量猎取和毒杀控制狼的数量.1975年建立了国家公园,狼首次在斯洛伐克受到保护,并规定每年3月1日至9月15日,长达6个月不准猎捕狼.目前,斯洛伐克的狼已发展成约300头左右的种群,是近200年来最大的种群.保护狼最大的困难是人们对狼的观念尚需改变.狼在斯洛伐克的猎食对象是马鹿、狍、野猪和野山羊.在阿尔卑斯山牧区,狼一出现即遭猎捕.在斯洛伐克西部没有森林,人口众多的地区狼难以生存.非保护区内猎狼有奖金,猎一头狼,政府为猎狼者提供相当于三周左右的工资.每年狼的猎取量约120头,(达总数的40%),确实杀得太多.另外狼感染狂犬病而侵袭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被大量杀死.目前,还没有一项官方管理方案.

南斯拉夫:在中部山区大约生活着2,000头狼,在斯洛文尼亚至南斯拉夫西南部有狂犬病,但狼群已被控制住.在波斯尼亚有一项研究方案在萨拉热窝附近进行,但由于近年来连年内战,计划只能延期进行.狼有较高的死亡率,然而由于研究工作的中断,对这里的狼种群的动态几乎毫不了解.

俄罗斯:在西伯利亚最东北部的楚科奇半岛发现一个400~500头数量稳定的狼种群.在塔穆尔半岛狼的数量在增加,但在堪察加半岛上狼的数量已减少.1980年,狼、狼獾(gulogulolinnaeus)和雪羊(ovisnivicolaeschscholtz)被非法用直升飞机进行过一次大量猎捕,经发现后已被制止.楚科奇半岛狼数量增多的原因是由于政体和经济的变化,这个地区没有从事狩猎活动;直升飞机偷猎已被制止;由于气候的一次明显变化,大约有12,000头驯鹿(rangifertaranduslinnaeus)为狼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1991年10月,由于美国兰格尔岛驯鹿数量太多,由楚科奇半岛引入3只母狼和2只公狼,以控制驯鹿的数量.

中东各国:狼的种群数量如下:埃及(西奈)30头左右,阿拉伯半岛300~600头左右,约旦200头,以色列100~150头,黎巴嫩10头,叙利亚200~500头,伊朗不超过1,000头,阿富汗1,000头左右,伊拉克和土耳其数量不详.

原苏联曾有广阔的疆域,狼的种群数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本世纪初随着经济发展,狼的分布区不断扩大.二次大战后,狼的数量最高超过150,000头,1946年苏联捕杀了62,600头,仅俄罗斯就捕杀40,000头.60年代末种群下降到60,000~70,000头.随着经济体制变化,80年代种群数量有所增加.目前种群状态不清楚,因为没有进行调查.

印度:印度的狼有两个亚种:灰狼(canislupuschanco)和印度狼(canislupuspallipes).前者只分布在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脉高海拔地区,后者分布在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带.印度狼的数量估计在1,000~2,000头.这个数目要比印度虎头数少[8].但是,狼作为印度主要的食肉动物和草原—灌木地带的主要物种,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与保护.虽然印度狼被列为濒危物种,受到法律保护,但由于印度大部分地区的狼以小型家畜如山羊、绵羊为食,狼每吃掉一只羊,对当地贫穷的牧民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法律约束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人们用烟熏狼巢并杀死它们的幼仔,成狼则被射杀和毒杀.目前,印度西部的韦拉瓦达国家公园是该国唯一的狼保护区.

中国:中国也曾是狼种群数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对狼的种群数量从未进行过系统调查,所以很难提出一个准确的数字.近来对内蒙呼伦贝尔草原狼的种群调查表明:狼的数量不超过2,000头.目前,产狼最多的地区仍是西北、内蒙古、东北地区和新疆的部分地区.但因生境的严重破坏和长期以来人为的大量捕杀,使得狼在我国的分布区域大为缩小,由过去的全国性分布,到现在只分布于北纬30度以北地区,基本上呈块状分布,在江浙地区已基本上绝灭.即使在北方林区、草原,狼群也只偶尔见到.尚无专为保护狼而建立的保护区.

IUCN-SSC狼专家组1993年9月5~7日在瑞典斯得哥尔摩召开第一次国际狼保护会议,通过了狼保护宣言:提出了狼作为一个物种,有高度发达的社群行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应当受到保护.欧洲成立了狼研究合作协会,参加国家有27个.制定了狼的研究和保护计划,定期召开会议,出版有关狼的种群动态的材料,合作开展对狼的全面研究.

狼起源于新大陆,距今约五百万年--在人类兴盛以前,狼曾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的野生动物。广泛分布于欧、亚、美洲,狼的记录仅北美已经达到23种,亚种之多,胜枚举……

狼属于犬科动物,狼机警、多疑,形态与狗很相似,只是眼较斜,口稍宽,尾巴较短且从不卷起并垂在后肢间,耳朵竖立不曲,有尖锐的犬齿,狼的视觉、嗅觉和听觉十分灵敏,狼的毛色有白色、黑色、杂色……具体各不相同,狼体重一般有40多公斤,连同40厘米长的尾巴在内,平均身长154厘米,肩高有一米左右,雌狼比公狼的身材小约20%。

狼基本上是肉食动物,狼的食量很大,一次能吞吃十几公斤肉,夏季也偶尔吃点青草、嫩芽或浆果,但经常的食物是野兔、鼠类、河狸,间或还能捕到小鸟。

狼雌雄同居,成群捕猎。狼的最大本领是利用群体的作用,捕杀比它们大得多的草食动物。每个狼群中都有一定的等级制,每个成员都很明确自己的身份,因此相互之间,很少仇恨和打架的行为。相反的,在围捕猎物和共同抚幼方面,还表现出一种友爱与合作的精神.从历史资料看来,虽然在欧洲有大量的有关狼侵害牲畜、攻击人类的记录,但在狼群汇集的北美大陆,却几乎没有狼攻击人的记录。

远古的人们把狼的形象画在石壁上时,心中充溢着惊奇;爱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很早就认识到狼的优秀特质,许多印地安部落还把狼选作他们的图腾,他们尊重狼的勇气、智慧和惊人的技能,他们珍视狼的存在,甚至认为在地球上,除了猎枪、毒药和陷阱,狼几乎可以和一切抗衡。

追溯远古,我们的祖宗对狼充满敬意,上古时候,人们相信捕食动物为生的兽类属于另外一些种族,它们身上存在着令人崇拜的神奇力量,人类毫不怀疑地把自己的部落看做是这种或那种神奇动物种族的属员,把它们奉若自己的祖先加以敬仰,把这种动物作为自己部落的标志--这就是所谓的图腾。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里至今仍可找到狼图腾--居住在北美西北海岸的印第安族特林基特人以及大湖东南的伊罗克人当中有"狼"姓氏族;土库曼族里十一个部落以狼作图腾;乌兹别克人认狼为祖续写家谱;白令海一带因纽特人的武器和用具上,甚至在人的面部上都涂有各种图腾--为数最多的是狼,然后才是隼和乌鸦。几十年以前还保持着氏族形式的乌兹别克人虔诚地相信,狼(祖先)会使他们遇难呈祥。为了减轻妇女分娩时的痛苦,他们把狼颌骨戴在产妇手上,或者把晒干研碎了的狼心给她灌进肚里。婴儿出生后,立即用狼皮裹起来,以保长命百岁。在小孩摇篮下面拉拉扯扯地挂着据说是可以驱邪除灾的狼牙、狼爪和狼的蹄腕骨。成年乌兹别克人的衣兜里,总是揣着一些狼的大獠牙,随身携带的口袋里也少不了狼牙和狼爪一类的护身符。他们认为,这些狼玩艺可保逢凶化吉,大难不死。护身符不许买卖,但可以互相赠送。布里亚特人习惯把麻疹病患者裹进狼皮来消灾除病。

古人相信,狼懂人言。如果对狼不尊敬,狼就会施加报复。好些民族甚至不敢直呼狼的大名,以至流传着许多挖空心思的避狼讳的说法。斯摩棱斯克农民碰见狼以后问候:"您好,棒小伙子!"爱沙尼亚人管狼叫"叔叔"、"牧人"或"长尾巴"。立陶宛人称"野外的"。科里亚克人说"袖手旁观者"。阿布哈兹猎人则说"幸福之口"。楚奇克人最怕狼的报复。眼看着狼咬死自己的鹿也不敢动狼一根毫毛。布里亚特人冬天用雪、夏天用土撒盖狼血,不然的话,后患无穷。因为狼是天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