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长城在哪里
孟姜女哭长城的所在地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地理位置,但有史料记载的共有三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河北省秦皇岛山海关、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长城铺。
地址1: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
2006年1月份,文化部公示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山区申报的“孟姜女传说”位列其中,并通过了一个月的公示期,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就注明了“孟姜女哭长城”的地址是博山区源泉镇(齐长城),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序号第8市淄博市。
地址2:河北省秦皇岛山海关
皇岛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地址3: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长城铺
清道光《长清县志》引《旧志》说长城:“县治东南九十里。说者云县治迤南七十里五道岭,岭入东为长城铺,土人因长城而建姜烈女祠。”史学家顾颉刚说:“从张夏到泰安道中的长城铺就是孟姜故里,其地有姜女庙。
孟姜女的祠修筑在哪里
最著名的孟姜女祠修筑在山海关城东13里凤凰山上,门匾为《贞女祠》,又称孟姜女庙。清光绪《永平府志》收录的莆中黄世康《秦孟姜碑》记载为秦太子扶苏、将军蒙恬以“左军将军”和“贞烈夫人”礼仪为许孟姜和其丈夫范植“创庙于石(即在凤凰山望夫石为许孟姜建庙),登榇于岛”(即将姜女夫妇棺椁安葬海中姜女坟碣石下礁石上)时所建。明万历二十二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张栋重建。民国《临榆县志》也记载“此祠创始于宋以前,文天祥有楹联……”
另外,湖南澧县嘉山又名孟姜女山明嘉靖《耀州志》和清代《澧州志》记载有孟姜女祠和孟姜女故宅。
《北辕录》记载宋代雍丘县即今河南杞县孟庄“有范郎庙,庙塑孟姜女像。偶坐配享者,蒙恬将军也”。也表达了人们对扶苏、蒙恬看望同情姜女,并将其作为筑城戍边将士“军嫂”杰出代表以“左军将军”和“贞烈夫人”礼仪为其建庙并隆重安葬的尊崇与怀念。
《延安府志》记载陕西宜君县哭泉有孟姜女祠。
清《畿辅通志》记载安肃今河北徐水有孟姜女庙并“世传为孟姜女故里”。
其他地方也有一些孟姜女祠,有的还有记载或遗址,有的已难详考了。
这些孟姜女祠遗迹反映出许孟姜像《秦孟姜碑》所记载的应该是从湖南澧县“出秦岭而西,循漆川而北”,直到今山海关来寻夫哭夫殉夫的清晰脉络和艰辛历程,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孟姜女文化学术研究价值。
而近年山东又说那里也有“孟姜女祠”。其实,山东的并不叫孟姜女祠,而是叫“杞梁妻祠”。而杞梁妻是春秋时人,与秦代的孟姜女也毫无关系。清史梦兰《止园笔谈》也记载着说:“杞梁妻无名,孟姜乃秦时范氏之妻哭于长城者,传讹合为一人一事耳……山东长清有杞梁妻祠”。故近年有学者凡称山东杞梁妻祠为孟姜女祠者,皆误也。
孟姜女的故乡在哪
孟姜女的故乡在陕西同官。
铜川姜女祠位于郊区金山山麓,距铜川古城约1.5公里。这里交通便捷,环境幽雅,兼有神奇、悲壮的姜女传说,使其蒙上了几分神秘色彩。据《陕西通志》、《大名一统志》、《郡国志》以及山海关孟姜女庙刻记载“孟姜女是陕西同官(今铜川市印台区)人。
孟姜女是中国民间传说人物,其人物故事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最早的传说可上溯到《左传》。
扩展资料:
西汉时,盛行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之说,杞梁妻的悲苦便造成了城崩山裂的感应。至六朝、隋唐间,乐府中有送衣之曲,于是又增添了送寒衣的内容。可见,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在长期的文化演变中逐渐丰满起来的。
修筑长城是历代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从春秋至明,近两千年漫长的岁月中,长城屡修屡补,强征了无数的民夫,任何时候都可能产生像孟姜女那样的遭遇。
因此,孟姜女和范喜良,是劳动人民在承受无限度的劳役中塑造出来的两个典型人物,集中表现了千百万下层百姓被劳役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灾难。动人的哭长城故事,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暴虐行为的控诉,也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精神的歌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姜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