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丰田召回门事件(丰田召回门事件全过程)

七月网1550

一、丰田“召回门”事件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据统计,丰田在全球的召回已经超过了850万辆。而雪上加霜的是,公司的热销车型卡罗拉又在美国接到数起投诉,如果卡罗拉也进入召回范围,那么丰田召回数量将再上一个数量级。

丰田召回门事件(丰田召回门事件全过程)

受“召回门”影响,丰田在美国销量急剧下滑。据TrueCar.com网站公布的数据,1月15日至2月15日期间,丰田汽车在美国零售汽车市场份额由上月同期的17.5%下跌至12.1%。与此相反的是,本田在这期间的市场份额增长了1.8%,至13%;福特的市场份额也增长了1.1%,达到11.7%;而现代、日产、起亚、大众和马自达等企业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小幅增长。

虽然丰田在美欧市场大肆召回,但这并没有在中国进行复制。在丰田全球召回的一系列车型中,已经在中国生产并销售的车型有RAV4、卡罗拉、凯美瑞、汉兰达和雅力士共5款。目前丰田在中国只召回了RAV4一款车型。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将从2月28日开始,对2009年3月19日至2010年1月25日生产的75552辆RAV4车辆进行召回。

对于其他4款车型为何不召回,丰田中国表示,其他国产丰田车和北美车型的油门踏板,由不同的零部件公司提供,中国生产车型的油门踏板没有问题,无需召回。同时,丰田中国表示,国内目前销售的普锐斯车型属于第二代,刹车系统不存在任何问题,无需召回,国外目前召回的普锐斯车型属于第三代。

资深汽车分析师贾新光指出,像丰田这样的企业,遭遇质量危机后能否借召回处理赢回消费者的心,是个未知数。他分析,大公司盲目扩张是企业质量下滑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汽车企业在供应商环节上缩减成本,监管不到位,势必出现质量危机。

不过,国泰君安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张欣则相对乐观。他表示,丰田召回影响虽有待观察,但目前看在中国影响不会大。这是因为国内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而对品牌认识度相对并不高。

丰田汽车全球召回逐日升级,召回规模已超850万辆,公司总裁丰田章男也不得不赴美听证。而随着一汽丰田生产的7.55万辆RAV4系列车型被卷入其中,预示着“召回门”的冲击波已经抵达中国。

虽然丰田在中国召回数量有限,但负面影响还是不可避免:1月丰田系汽车在中国内地销量已环比逆势下滑了16.28%,前10大热销车型中丰田车的身影也首次黯然消失。目前看,国内相关上市公司受丰田“召回门”影响相对较小。

前车之鉴,丰田“召回门”给急于规模扩张做大产能的中国车企敲响了警钟,多家公司表示,将严把质量关,不再一味追求产销量,争取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尽管丰田在中国召回数量有限,但其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据丰田中国相关人士提供的数据,今年1月份,在行业环比增长18.11%、同比增速达1.1倍的大背景下,丰田车在中国内地仅销售了7.2万台车。同比增长虽仍达53%,但远落后于大势。而环比更差,公司去年12月销售了8.6万台,也就是说公司环比下滑了16.28%。

而与此同时,前十大热销车型中丰田品牌无一上榜,首次榜上无名。而去年卡罗拉、凯美瑞分别以15.75万辆和15.62万辆位列十大轿车品牌第九和第十位。

目前,丰田“召回门”在继续升级,负面影响还在强化。不过,从调查结果看,丰田的这种品牌负面影响并没有想像得那么糟。日前,TNS汽车研究对中国内地500名车主和潜在车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此番召回对丰田车主的影响看起来并不是那么严重——同类品牌的车主中有将近1/4的人认为召回会严重影响他们对丰田品牌的认知度(27%)和信任度(25%),但丰田的车主中却仅有15%的人抱有同感。

这种调查结果也许会让上市公司一汽夏利(000927)感到欣慰。因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持有丰田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一汽丰田或广汽丰田股权的只有一汽夏利。一汽夏利、一汽集团、丰田汽车和丰田中国以30%:20%:40%:10%的比例共同投资设立一汽丰田,近年,一汽丰田是一汽夏利的主要利润来源。如果召回事件影响一汽丰田在华销售的话,一汽夏利业绩将受到显著影响。

除整车企业外,与丰田有业务往来的上市公司还有宁波华翔(002048)、亚太股份(002284)等公司。如宁波华翔的子公司宁波井上华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门内饰板总成、饰柱等,主要配套车型为上海大众“帕萨特领驭”、一汽丰田“卡罗拉”、“锐志”等。而亚太股份主要长期用户中就包括四川一汽丰田、一汽海马、上海通用。

就影响而言,丰田大规模召回对相应零部件上市公司的影响也不大。张欣指出,在上市公司中,丰田的采购比例并不大,且有些是可替代的,整体而言,即使“召回门”继续,对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也是有限。

专业人士指出,在愈演愈烈的丰田召回潮中,我国汽车不能仅仅是“隔岸观火”,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引以为戒,从中认真吸取教训。以“精益法”闻名世界的丰田,出现如此大规模的问题车,与其极力追求产能扩张、放松质量控制有着必然的联系。虽然规模的急剧扩张,使丰田从2008年开始坐上全球销量第一的宝座,但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大规模的召回却使其由此走下了“丰田就是品质”的神坛。

反观国内车企,也是隐忧暗含。2009年我国车市逆势飘红,全年产销分别达1379万辆和1364万辆,同比分别大增了48%和46%。许多激进的车企因此受益,实现了100%以上的增长。面对2010年,在以量为纲的指导下,各车企急剧扩张规模,自主品牌更是激进,制定了50%以上的增幅,部分车企甚至挑战销量翻番。虽然专家普遍预测我国今年销量将达1500万辆,而汇总各大汽车企业产销计划,2010年中国车市的规模将达到1800万辆,规模扩张之冲动可见一斑。生产基地急剧扩张、产能规划不断提高,我们没有理由不担心。如果车企一味求规模、轻质量,那么风险就会不期而至,目前苗头已经产生。

据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清华汽车工程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汽车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投诉分析报告(CAAS)》,2009年我国车主的投诉同比大幅上涨了39.7%;而在车主的投诉中,汽车质量问题的投诉比例高达45.8%,位居第一,汽车质量已成为我国消费者投诉的众矢之的。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国车企已意识到产品质量问题,多家公司表示将严把质量关,力求规模和质量动态平衡。比亚迪就表示,公司已将2010年定义为公司品牌年,2010年比亚迪的目标是实现有质量的增长,以提升人的品质、提升产品的品质、提升公司的运营品质为核心目标,力争与所有合作伙伴实现最大化共赢。

无独有偶,去年跻身国内车企四强的长安汽车,将2010年定义为“品牌、质量、感动”年。在“品牌”与“感动”之间,“质量”拟搭起重要桥梁,质量工作成为2010年打响品牌大战的重中之重。进入2010年,长安汽车开始全面深入推进质量管理工作,围绕质量核心的理念,制定了新的质量目标,提出了五大质量行动,全力打造高品质的汽车产品。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3-02 19:59丰田召回事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向质量可靠的丰田汽车最近却爆发了全球性的“召回事件”,“品质神话”引发公众怀疑,甚至有人认为丰田将成为实体经济方面的“雷曼兄弟”。笔者认为,雷曼兄弟的破产源于金融业的贪婪,而丰田则出于管理上的“大企业病”现象,只把一些生产技术移植到海外企业中,却没有把相应的管理方法也灌输进去。丰田尚且如此,还在追赶工业化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更应警惕“大企业病”问题,否则实现制造业升级、进军海外将更加艰难。

长期以来,丰田一直位居世界汽车业前列,“老大”概念很重。而在向海外扩展时,这种“老大”思想也一以贯之,过于自满。企业一大,危机感就大大缺少,导致企业对海外企业、零配件合作企业的管理不足;同时,技术出口始终占据丰田产品国际化的优先地位,而忽视了产品与技术实现衔接过程中的人的因素。其实,丰田并不乏成功管理经验,然而为了适应汽车产业全球化,只是偏重海外扩建产能,并没有把管理经验有效灌输给海外企业,结果质量问题出现后,所有丰田海外企业都比其国内企业反应慢。此外,丰田在全球规模庞大,跨地域特征使企业家无法亲历亲为,只通过上传下达很难执行领导者的意愿,企业自然动作迟缓。

可以说,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获得欢迎,“质量上乘”是主要原因之一。这正是日本的日立、松下、索尼等著名企业走向世界的成功经验。同样,中国企业要成功走向海外,也得在品牌质量与市场信誉方面打败其他国家的企业,这就需要创品牌,走高端路线,实现产业升级。不过,中国制造过去整体质量声誉较低,结果丧失了不少顺利实现产业升级的机会。拿衬衫来说,中国产品完全按照日本企业的生产标准、技术参数制作,丝毫不差于日本产品,但就因为不少日本人一提到“中国制造”就摇头,只能按大路价销售,不少中国企业失去了制造高端产品的资格。对中国企业而言,质量问题往往不是因为技术有缺陷,而是企业的生产者和管理者缺乏责任心、危机感,在产品上倾注心血太少。

这种情况并非只存在于印象不佳的小企业,不少大型企业的产品质量也同样堪忧。其实,与日本相比,中国培养“大企业病”的土壤更肥沃。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不少国有企业容易受政府影响,管理层往往与行政部门关系密切,企业决策时多从社会影响方面考虑。不少国内大企业,其实只能算国际上的中小公司,刚刚迈上国际舞台,却已经患了过度扩张、疏于管理的“大企业病”,而日本企业是在全球范围内做大后才得了“大企业病”。这样,很容易想象中国企业“带病”实现产业升级,“带病”进军海外会遇到多少难题。

日本企业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所经历过的问题都值得中国企业在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升级过程中认真学习。因此,丰田的召回事件在启示:在以“世界工厂”身份走向世界时,中国企业更应该回避“大企业病”对“中国制造”的伤害;否则,忽视质量的“中国制造”将难以转变为“中国创造”。

二、日本丰田汽车召回门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2009年8月24日,丰田在华两家合资企业——广汽丰田、一汽丰田宣布,由于零部件出现缺陷,自8月25日开始,召回部分凯美瑞、雅力士、威驰及卡罗拉轿车,涉及车辆总计688314辆。这是我国2004年实施汽车召回制度以来,数量最大的一项召回。

丰田此前曾陷入召回门事件。从2009年1月开始到2010年2月,因油门踏板和制动系统等故障,连续在全球范围内召回850万辆汽车,主要涉及凯美瑞、卡罗拉和雅力士。而在国内则召回了约7.5万辆RAV4,当时丰田在华召回因“慢半拍”而备受国内诟病。

日本电装因为“熄火门”事件,让丰田、雷克萨斯、马自达、三菱、本田、斯巴鲁等众多日系车企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大规模召回潮。有数据统计,电装公司生产的燃油泵存在缺陷,目前已经导致479万辆汽车被召回。

在中国,自去年9月至今,已有1288143辆汽车因“燃油泵隐患可致车辆中途熄火”问题而被召回,涉事品牌包括马自达、丰田、本田和三菱等。

近年来,日本汽车零部件巨头频频爆陷入丑闻。2017年,日本神户制钢所通过篡改部分铜、铝产品的检验数据,将产品以次充好供应给客户。受此影响,丰田、日产、本田等多家日本汽车制造商陷入质量危机。

此前,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品牌还曾因为“高田气囊”问题,被迫进行数千万辆的大面积召回。此外,高田气囊还让日系车以外的宝马、奔驰、大众、通用等汽车品牌“蒙难”,成为迄今为止史上规模最大的汽车召回事件。有报道称:召回车辆总数已超1亿辆,并致至少17人死亡,180多人受伤。

此次日本电装“熄火门”事件,再次引发业界对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质疑,也使人们对日本汽车质量和汽车工业诚信产生怀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丰田召回事件

以上内容参考:央广网-日本电装因“熄火门”召回479万辆汽车

三、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你认为丰田召回门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丰田召回门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质量管理体系出现了缺陷。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可能导致了丰田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多次安全问题和大规模召回事件:

1.质量控制不力:丰田汽车在实施生产时,没有对车辆零部件的品质要求进行严格把关,导致一些安全隐患产品流入市场。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完善的检测和反馈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品缺陷。

2.员工培训不足:丰田汽车员工的培训水平不够,这导致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过程控制等环节不能得到落实,从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没有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丰田汽车在创造、推广和监督售后服务中,没有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无法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信息,往往是在事故以后才更新和改进相关内容。

4.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在商业运营中,丰田汽车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盈利和市场份额,采用了一些缩减成本、降低质量把关等方式,从而影响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丰田召回门事件的发生主要源于其管理体系在质量控制、员工培训、反馈机制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存在缺陷,这提醒了企业需要不断强化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控制和监测机制,加强员工培训和质量意识培养,才能保证产品品质和用户安全,维护企业形象和声誉。

关于丰田召回门事件和丰田召回门事件全过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